聚热点 juredian

为什么冰淇淋的香草味那么真,薯片的肉味那么假?

盐味、辣椒味,这些味道的薯片我们小时候就吃过了,但近几年各种肉味的薯片多了起来,什么南京板鸭味、单县羊肉汤味、飘香麻辣锅味……

姑且不说好吃不好吃,这些奇葩的味道,是怎么调出来的?用了多少“自然的馈赠”,又用了多少“科技与狠活”?

你吃过单县羊汤味的薯片吗?丨田野婧

肉的香味从哪儿来

“香”和“味”不一样。

香来自于菜品中 可以挥发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气味会被我们的嗅觉器官捕捉到;味来自于菜品中 不会挥发的物质 ,它们的滋味由我们的味觉感受器捕捉到。

我们来看看,肉的“香味”,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就拿红烧肉来举例吧!一块肥美的猪五花,在熬煮时候,蛋白质和脂肪逐渐降解,生成很多小分子化合物。 其中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会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具有肉香味的呋喃、噻吩类衍生物 。

看着头疼,但闻着很香的肉香味含硫化合物丨参考文献[2]

红烧肉自然是要放糖的。糖类和氨基酸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 具有焦香味的呋喃衍生物,以及具有烘烤味的吡嗪类衍生物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美拉德反应。

这些“香气”,共同让我们的鼻子意识到,这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啊!

再来看“味”。

我们一口咬下的时候,酸甜苦咸鲜,5种基础味觉在我们舌头上铺展开来。除了肉和佐料本身的味道之外, 还有一些多肽能丰富食物的口感 。

这些多肽本身没有味道,但是在咸、鲜味的菜肴中,能让我们觉肉的口感更加 “丰富”“浓郁”“醇厚” 。这些能增加味觉丰富程度的被多肽被称作kokumi物质(kokumi是日语中“丰富的味道”的意思),存在于豆类、奶酪、酱油等食材或佐料当中的。

在“香”和“味”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会觉得这盘浓油赤酱的肉,的的确确是红烧五花肉。

对味儿了丨Pixabay

制作肉味香精

香精有个特点,越早出现的某某味香精,味道越简单——仅仅一两种主要的化合物,就能模拟出其主要的风味。

比如,在19世纪70年代,实验室里合成了 香草的主要风味化合物——香草醛 。作为最早在实验室合成的风味化合物之一,香草醛的出现使得曾经稀有且昂贵的香草味食物变得便宜易得。

简单的香味香精,比如香草味、葡萄味、黄油味丨参考文献[3]

那我们用什么化合物模拟肉香味?用刚才提到的各种小分子化合物混在一起吗?

嗯,这确实是一种办法。把将上面提到的,含硫、氮、氧的噻吩、吡嗪、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熟肉会有的风味化合物 统统囊括进来,斟酌比例,形成混拌的肉味香精 。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是:“烧肉”!想要什么肉的香味就烧什么肉。

我们可以选择通过酶解特定的肉类,或是直接使用特定的蛋白质,再加上糖类、脂肪及多种配料进行加热, 模拟烧肉时的美拉德反应,从而得到不同肉类风味的香精 。讲究的还会在这之后,再用其他风味化合物进行 进一步的调香 ,使得香精的风味更加丰富逼真。

一言难尽的肉味薯片

道理我都懂了,那为为什么这几年新出的什么麻酱火锅味啊、蒜蓉生蚝味啊的薯片,怎么这么不像原版的食物、吃起来总怪怪的呢?

还是因为 肉香味太复杂了 !

最早合成的香草醛, 占香草味挥发性气味物质中的9成以上 。以至于知道香草味的人,一闻到香草醛,就会想到香草。

香草醛占了香草本身挥发性物质的9成以上丨giphy

再来看肉香味, 囊括了成百种风味物质,各自占的比例也十分微妙 。如果只用化合物混拌制成肉味香精,要搜罗全这么多化合物再按比例调配是非常难的, 必然会省去一些不太重要的、合成成本高昂的、不易存储的化合物,肉香味也就会逐渐走样 。

就算是从肉或者蛋白质烧出来的反应型肉香味,后续也要添加基料、防腐剂等添加剂,走完一些后续的工艺,才能让它成为使用方便、易于长期存储的调料。 这些添加剂和流程也会折损肉香味 。

淄博烧烤味的薯片丨田野婧

最后嘛, 每个人对特定的气味和滋味的感受程度也都不一样,所以不同人对同一种香精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 。比如我喝一口桂花味的快乐水就直摇头,但我的闺中友就非常快乐地把它喝完了。

但,真的有人喜欢麻酱火锅味的薯片吗???

参考文献

[1] 朱新生. 热反应猪肉风味香精的研究与制备[D].江南大学,2005.

[2] Ashurst P R. Food flavorings[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3] https://cen.acs.org/food/food-science/Periodic-Graphics-Faking-flavors-chemistry/99/i14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那么  那么词条  薯片  薯片词条  香草  香草词条  冰淇淋  冰淇淋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