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
啥玩意就深度思考了,中国人咋的就浅阅读了?!
简单讲,你是否把阅读的东西放在了知识体系中去思考、处理,最后变为行为权重的参考。
公式为:
input(输入)
process(处理)
output(输出)
眼睛一扫而过,感觉似乎很有道理,
等再次回想的时候,变为马什么梅、还有这种操作???
这是因为输入的时候大脑很容易放空自己,
也就是所谓的走神,让你误以为看过就是记住了。
深度思考例子:
(input)
自然人的借款、借用合同是实践合同
(process)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和借用而言论,是基于道德的行为,无论是出借金钱给他人,还是出借其他标的物给他人,出借人都是在帮助他人。
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道德行为,不应该过法律义务来强制。
如果达成协议即有效成立的话, 意味如果出借人欲反悔,借款人或借用人可以通过请求强制执行 ,显然有违人之常情。
作为实践行为,只有在出借人交付之后才成立生效,这意味着只有借用、款人有到期返还义务。
(output)
自然人的借款、借用合同是实践合同,
因为要鼓励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所以在交付时合同生效
很显然,你思考上面这一大坨是需要长时间的,
不像是背单词,刷的一下就好了,
所以,各种收费的每天推送深度思考,
号称只要上下班途中点开就有收获,大状只能呵呵哒。
当然也有一些确实是深度好文,万一被你刷手机刷到了,
不要激动,你的上下班时间太匆忙,点击收藏,
碎片时间就是用来干杂事的,等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时候,
自己偷偷翻出来看,并做输出。
通过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就是内化为你体系中的补丁,
让你再有任何行为的时候,优化自己的路径,更容易完成任务or实现目标
在计算机编程领域,也把上面的一套叫做算法。
好了,大状不瞎比比,上干货:
深度思考的关键在于用知识体系处理问题,体系是多维度、多角度的,和每个人的家庭、学历、宗教息息相关。
马克思看人是从阶级、历史、社会的角度出发;
达尔文看人是从生物、进化、基因的角度出发;
管恩宽看人是从功利、行为、社会的角度出发。
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不是完美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比如大状就见不得男人头发染成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