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林赛罗韩电影(林赛罗韩小时候)

二战期间,美军空军对作战飞机做了一次统计,统计发现,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多,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按照直觉推测,应该是加固机翼,可这逻辑对么?

当然不对,事实上,恰恰应当加固机舱和发动机装甲。因为飞回来的飞机翅膀弹孔多,正说明打中翅膀了飞机还能回来,可打中机舱飞机就没救了,直接坠毁,根本不给你机会数弹孔。后来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加固了机舱装甲,果然,飞机坠毁率下降了。

人在江湖,处处是坑,懂得这个思维误区,就不容易掉坑里了。

幸存者偏差:不要忽略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何为幸存者偏见?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幸存者偏见,就是死人没法开口。如果要说得更具体点,那就是:当你在分析某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会面对诸多的证据(样本)。但是大多数人通常只注意到显式的样本和证据,而忽略了隐式的样本和证据。从而得出错误的认知、错误的结论。

为了更形象一些,来说一下幸存者偏见的出处——古罗马的西赛罗(与凯撒同时代的知名政治家、文学家、演说家)讲过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群宗教信徒在某次沉船事故中幸存,他们就找人作画(画面上是一群人在事故中祈祷),以此来宣扬说:因为他们作了虔诚的祷告,所以才在沉船事故中幸存。某信徒拿了这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这个无神论者直接反问道:那些祈祷之后淹死的人,他们的画像在哪里?

以上就是幸存者偏见的出处。那些祈祷之后依然淹死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去告诉别人,他们的祈祷失灵了。

不同领域中的幸存者偏见

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属于宗教领域的幸存者偏见。除了宗教领域,还有很多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类偏见。

创业领域——创业的银弹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广为流传的创业案例,都是成功案例。越成功的,越具有传奇色彩,被宣传的次数就越多(比如乔布斯、盖茨)。相反,那些创业失败的案例,(相比而言)被提及的次数非常非常少。这会产生啥问题?

假设某个有志青年想要创业,他看了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提到某些共同的因素。于是,此人就误以为这些共同的因素是银弹——只要具备这些银弹,创业必定成功。这就如同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只看到存活的祈祷者,就误以为祈祷是存活的充分条件。

成功学领域——虚假的充分条件

说完创业,很自然就联想到成功学。那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存在很多谬误,其中一个谬误是——号称某某方法论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具备了该方法论,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为啥俺说这是一个谬误捏?因为这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都没有去检验:该方法论是否也出现在失败者身上。只要有一个失败者也采用了该方法论,就足以说明——这个方法论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比如说,很多成功学的理论提到了勤奋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其实,勤奋而没有成功的,大有人在。

历史领域——莎草纸的误导

历史这个领域,简直可以说是幸存者偏见的重灾区。因为历史研究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过去的事情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很多相关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时间消磨殆尽——沦为沉默的证据。下面,就以莎草纸来说明幸存者偏见的误导性。

在地中海周边的古代文明(古埃及、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都曾经使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在保存至今的文物中,埃及的莎草纸文物比另外那三个地方要多。于是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莎草纸在埃及用的比较广泛,而在另外三个地方使用不够广泛。但真实的原因是——莎草纸在潮湿环境中非常容易发霉腐烂,而埃及的气候比较干燥,于是保存下来的就比较多。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看到幸存者偏见。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幸存者偏见导致的问题

接下来,总结一下幸存者偏见可能导致的问题——分三个方面。

错误的认知,这个最好理解了——由于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你对沉默证据的忽视,所以你对该领域的认知是不完全的。

错误的归因,在只看到显式样本的情况下,你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归因。

因果倒置,想必大伙儿都看过举重比赛。对于举重运动员,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这些运动员是在练习举重之后,才导致身材变得矮壮。

但实际上,举重队在一开始筛选运动员的时候,就把那些身材细长的忽略掉了(这些身材细长的候选人,就是沉默的样本)。

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身材矮壮,才有可能被选中去参加举重培训,而不是因为参加举重培训导致身材如此——这就是因果倒置。

所以,我们在做事时,尤其是重大决策时,必须要能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你需要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每当看到显式的证据,你都要在内心反问:是否存在与之对应的隐式证据?

搜索建议:好文:林赛罗韩电影  
热评

 柠檬如何保鲜?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方法一:柠檬可以常温保存一个月左右。柠檬汁榨好后可用保鲜膜封住杯口后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存放,尽量在3天之内饮用完。切片后冷藏可保存大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