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看长远、可持续的企业发展观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马化腾有个夙愿,希望打造一座开放的科技馆,这将于五年后实现。在深圳前海建设中的腾讯新总部园区,科技主题的永久展馆正在规划。
展陈核心“科技树”的雏形,在今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惊艳首秀,成为大会十周年的“压轴戏”。据说,这是马化腾内部称之“完美”的方案,WE大会主题“科技树”也提前一年敲定。
百年科技树
“科技树”的形象伫立在WE大会舞台中央,粗壮根基,以千万计的枝叶脉络,汇成一棵绚烂的参天大树。
这是一个可视化的数字产品,百年科技史与树的形态合二为一。
科学发展的脉络将系统性呈现。它以基础科学为根脉,学科演变为枝干,科技像是从百年前生根,开出千万学科枝桠,结出万千科学成果。
这是一棵“开放共创、数实融合”的树。 梳理一部恢弘的科技史,涉及海量知识筛选,史实准确性把握,工程之浩大并非一家企业能独立完成。腾讯与顶尖科研机构联合,邀请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共同完成。
这颗树的实体装置设在科技馆,线上还会有一个数字孪生版本。它既是共创的,也是共享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随需获取科学知识。
这还是一棵“致广精微、生生不息”的树。 腾讯的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将应用其中,呈现既有全貌又有细节;科技发展不断向前,当新成果涌现,科技树就能实时更新,如同生长。
让马化腾青睐有加的“科技树”,科技含量和独特贡献自不待言,让他喜欢的,也脱离不开这棵“树”的意向,特别是在WE大会“十年树木”的时点上。
企业发展观
马化腾常用“树”的意向来比拟思考和阐释。
他把腾讯比作一棵树,积年累月发展,就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对于公司发展,他也多以“森林”、“土壤”、“养分”等作比。
创始人认知事物的方式,往往会映射到企业的选择上。过去十年,在腾讯三次战略升级中,“树”的意向便贯穿其中。
2012年,腾讯实行开放平台战略——专注做连接,将核心业务以外的领域,交给各行业合作伙伴。在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的一场对谈中,马化腾提到,这个战略是在思考“如何让各类物种在大树下成长,如何让大树变成一片森林”。
2018年,腾讯启动“9·30”变革,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战略,要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扎根”一词写入公司的战略表达。此后,马化腾多次提及,腾讯得把“向下扎根”的工作,在产业里做深入。
2021年,腾讯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与“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一起作为公司发展的底座,共同牵引所有重要业务。相应地,对企业之树如何深根,马化腾的思考也更进一步。
在腾讯内部的2021年度特刊《选择》里,马化腾写道:“社会价值就像是一片土壤,它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根基,根扎得越深,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才能更加枝繁叶茂。我们把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做得越好,反过来也能吸收更多阳光和养分,反哺到根部的社会价值。”
在战略升级的脉络中,“树”的意向照进马化腾的发展观,影响着腾讯对公司发展的长远思考。它提倡共创、共享,寻求可持续可循环的价值创造,实现内外长期和谐的共生共荣。
种树的心态
潜移默化中,这种“种树”的生态观又内化成腾讯公司性格的一部分。在业务选择,价值思考,方向判断等维度上,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形成一种共识,一种看长看远的目标,也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揠苗助长”。
十亿用户使用的微信即是如此。以通讯工具为起点,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底层能力建立起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货币、人与服务等多方位连接,微信生态创业成为趋势。在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看来,“微信不是要建造一座宫殿,而是培育了一片森林,让所有的生物能够在森林里自由生长。”
“向科学进军”同样如此。在公众科普领域,以2013年举办科学WE大会为根,先后生发出青少年科学小会、医学ME大会;在助力基础科学领域,从先期投入10亿元,面向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奖”,再到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瞄准“从0到1”原始创新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这都是不能急躁,久久为功,久久有成的。
历时十年,腾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式、长线投入的助力生态。用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的话来说,就像腾讯与科学家共同栽下的小树苗,一年又一年,生根发芽,开枝展叶。
面向未来十年,腾讯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在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数字文化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挖掘需求,在社会价值创新创造上做探索。“对可持续社会价值的追求,不应只外附于公司的皮毛,而是内融于业务的血脉。”腾讯总裁刘炽平说,“它们就像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滋养公司每一枝,每一叶的成长更新。”
“树”的意向,古已有之。先秦名相管仲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流传至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殊为强调“种树”心态,须知欲速不达,眼光长远,方能基业长青。
今天,马化腾拍板种下一棵“科技树”,既是梳理总结科技史的贡献,亦是这一文化观念在腾讯的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