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奴隶社会的具体生产、生活、政治状况,就要先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奴隶,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奴隶?
人类在进入奴隶社会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俘虏。而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以狩猎维持生计,没有粮食存储和多余的食物,因此许多俘虏就成为了战胜者的“食物”。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新的生产工具的不断出现,人类逐渐由狩猎向农业生产发展,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可以储备充足的粮食。原来获取来的俘虏不再被杀掉变成食物,而是充当了劳动力来帮助生产劳作,这就产生了奴隶制。当奴隶制产生以后,这种俘虏就不会轻易被杀。他们往往被用作奴隶,从事生产劳动。这样看,虽然他们失去了自由,但至少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
而且,奴隶主把大批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运河、水库工程,使用的奴隶数目都多达几十或几万人。这种工程,在原始社会,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同时,奴隶被分派从事不同的工作,专门习得和修炼一种手艺,也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
我国的奴隶制是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贵族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强迫奴隶开垦井田以外的荒地作为私田,并用雇佣办法招徕人力耕种。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来,鲁国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大夫瓜分了国君的井田和奴隶,他们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这样,三家大夫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农民。封建剥削方式首先在鲁国出现了。到春秋后期,由于奴隶的反抗,各诸侯国的奴隶主也被迫采取了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渐瓦解。也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