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新能源车近两月跌17%!东吴曾朵红干货分享:回调应该接近尾声

1、虽然(新能源车)最近两个月回调确实有点多,但是也已经反映了市场的一些短期担忧以及中期担忧,实际上基本面情况还是非常强劲的,回调应该接近尾声,随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2、2019年底2020年初以来这一轮(新能源车行情),跟前几轮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把它称为市场驱动或者是车型驱动。

3、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的车企也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今年开始布局出海,明年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有一个很好的销量表现。

4、出海的量,今年我们预测在50万辆,明年可能会往100万辆去走,按这个节奏,往后应该会有比国内更高的增长速度。

5、按照我们简单的测算,今年明年总体供需应该是一个相对紧平衡的状态,不是很缺,但确实也不太够,还是比较紧的状态。

价格还是看边际,所以在今年到明年时间段里面,锂的供应总体都是偏紧的状态,价格高位震荡,后年开始锂的价格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回落。

6、户储未来三年应该都符合翻倍的增长。因为它现在的渗透率极低,欧洲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德国,去年底也不到5个点,今年底应该也不到10个点。

7、“光伏+储能”才会成为主力能源,所以大储的市场也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我们预测到2025年,“大储+户储”的复合增速应该在80%以上。

8、户储的终端是经销商和渠道商到个人消费者,所以它的渠道和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肯定要渠道铺的比较好,才会有比较好的延续,同时在终端有比较好的口碑,才有更好的发展。

9、大的方向上,龙头公司我们都比较看好,最有成长性的两个环节,就是逆变器环节和组件环节。

10、短期看明年,光伏需求完全不需要担心,现在攒的项目量足够多,硅料明年价格肯定要出来,产量要出来,价格肯定会下去一些,这就会进一步刺激整个装机需求。

所以短期看,光伏没有任何利空和担心,唯一就是看竞争的格局和产业链的利润分配。

以上,是东吴证券联席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曾朵红,9月6日在一场线上对话中,分享的最新观点。

曾朵红曾任职中泰证券、东方证券,获得水晶球2020年第一,3年金牛奖第一、两年金牛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团队连续7年新财富前三。

此前她曾做客聪投价值研习社,和中信资本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周伟锋一起,拆解新能源车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近期新能源板块出现了不小的回调,曾朵红认为,核心还是市场对于中短期需求的担心,但她表示,基本面情况还是非常强劲的, 到这个位置,已经是一个明显的底部,随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曾朵红结合近期公布的中报业绩,深入解读了整个锂电板块,以及新能源车行业的销量、出海、供需等情况。同时,对于光伏、储能、新材料等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她也给出了很明确的看法。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本次对话全文,分享给大家。

新能源车的回调接近尾声,现在是一个明显的底部

问: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新能源车的波动也比较大,可以简单分析一下市场担心的因素吗?还有哪些因素是市场阶段性忽视了的利好?

曾朵红: 最近两个月,新能源汽车板块回调不少,7月、8月回调的一个核心原因,还是市场对于短期淡季的销量有一定的担忧,因为七八月份夏天天气比较热。

同时对中期销量也有一定的担忧,8月份以来,宏观经济看起来还是比较平淡,因为车的消费还是比较贵的,是一个可选消费,所以大家有点担心消费力,从而影响新能源车的需求。

在这个时点,大家对明年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担忧,因为国内明年要退补,按照原来的规则,明年是没有补贴的,所以也担心补贴退坡以后的销量影响。

核心还是市场对于需求的担心,使得新能源车板块的走势相对来说比较疲软。

同时微观层面的排产跟踪来看,6月底的时候,大家觉得三季度的排产会起来得比较快,可能有个四五十的环比增长,实际有一些分化,也有40%左右的,当然也有十几个点、20个点环比增长的,阶段性也有一定的预期修复。

但是到这个位置,已经是一个明显的底部, 基于几个因素考虑: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虽然市场对需求有各种担忧,但我们研究这个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担忧,因为实际上国内七八月份的销量数据还是比较好的,马上就是金九银十,迎来销量旺季。

对于明年,国内市场补贴就算是退坡,也可以通过产业链降本来实现成本的下降,终端消费者的价格会比较稳定,所以明年国内销量也是比较好的。

欧洲的销量相对来说会弱一点,一方面因为战争导致供应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欧洲经济的问题。

因为能源危机导致的一些问题,销量短期确实会偏弱一点,但是这也不会是一个常态,因为欧洲整体渗透率还不高,不到20%,所以这也是一个短期压力,看到明年,还是会恢复一定程度的增长的。欧洲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目标还是非常坚定的。

像美国市场的销量也比较不错,所以需求端本身并不弱,我们对于需求的增长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总体判断,今年应该会在1,000万辆左右,明年会在1,400万辆以上,还是40%的增长,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车的销量端应该有35~40%。

对应到电池的需求,因为还要考虑到储能电池的需求,复合有50%多的增长,所以中期的基本面还是非常之强的。

从股价的位置和估值的角度来看,因为调得比较深,估值都调到了明年,像明年基本上比较好的电池环节也就25~30倍之间了,材料可能跌到15~20倍,但是明年增速普遍还是会在40~60%的增长, PEG也比较低了,所以看估值也已经很便宜。

股价的位置也比较低了,已经跌到今年5月份,疫情比较惨的时候了。

虽然最近两个月回调确实有点多,但是也已经反映了市场的一些短期担忧以及中期担忧,实际上基本面情况还是非常强劲的, 回调应该接近尾声,随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锂电板块的中报业绩普遍不错,材料端利润有所分化

问: 上市公司半年报在陆续披露,很多电动车环节的公司表现相当亮眼,但有些公司还是有一些波动,怎么看待半年报?不同车企的8月份销量,有特别亮眼的,也有稍微弱一些的,怎么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和销量的趋势?

曾朵红: 中报季结束,也看到了锂电产业链所有公司的中报情况,锂这个环节上游的业绩最好,占了整个环节40%多的利润。

另外,二季度电池环节的利润有一个快速的修复,它的占比也在快速回升。

材料端利润是有所分化的,因为材料有很多环节,它的价格在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利润就比较不错。但是有的环节价格有小幅回落,利润就有所收缩。 中游材料普遍来看是分化的。

对于整车,二季度比亚迪的业绩是比较亮眼的,但是其他公司还是有一定压力,二季度疫情导致车的销量、开工率没有满,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

总结下来,锂电板块的中报业绩普遍还是非常不错的,总体上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长。

静态来看,业绩最好的是锂这个环节,动态来看,业绩最好的是电池环节, 体现了盈利拐点的确立,而且往后看,电池环节的盈利能力三季度和往后是进一步增强的,所以电池环节表现会更强一些。

对于资源,锂整体价格还会持续高位震荡,它的盈利能力还会比较强,估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

材料环节,一些稳健的环节持续性也是比较好的,对于一些盈利收缩环节,估值也很便宜了,也反映了基本面的一个趋势。

对于销量端,按照目前已经披露的销量情况来看,8月份销量应该会在65万辆左右,环比7月份还是有10%的增长,同比是一倍左右的增速。

另外欧洲销量也出了几个主要的国家,因为欧洲今年还是不太好,在预期之下,8月份,基本上目前出的8个国家,同比有一个小幅度的增长,当然没有那么好,但也在大家的预期范围之内,原来还担心下降。

所以8月份销量端的数据还是比较不错的。

2019年底2020年初以来这轮行情和之前不同,是车型驱动

问: 可以给我们简单分享一下行业的变化、渗透率提升的核心逻辑吗?

曾朵红: 我从2013、2014年就开始看新能源汽车行业,2015年开始,发现明显是一个大的行情,也有好几轮,每一轮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大方向上都是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大潜在空间和大的市场。

2019年底2020年初以来这一轮,跟前几轮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把它称为市场驱动或者是车型驱动。

回溯一下,2017年,所有的车企发现确立了电动车大趋势以后,就往这边重点投入很多研发资金。

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大概有3~5年的,所以在2019年底2020年初开始,驱动力就开始变,随着车企在新能源车这一块的投入、新车型逐步出来,爆款车型成为了核心驱动力,我们分析重点也从研究政策,开始更多地去研究车型的竞争力和车型的推出时间。

从消费者这边来看,确实会发现可选的车型越来越多。

最早只有特斯拉,特斯拉还是比较贵的,中高端车型的量会比较大,后面逐步往中低端,有全系列的选择。

而且我们前面也搞过几次试驾,大家一看,好多新能源的车型,开了以后觉得体验感都非常好,因为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电动车,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智能化的汽车,智能驾驶的功能开发得比较好。

同时新能源车也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外观内饰都非常好,因为选车有时候也看颜值。

所以 新能源车的趋势逐步由政策引导和推动转化成了消费者自发的选择,从而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去年和今年,销量数据明显超出我们年初对于整个行业的预判。

因为车型足够多,潜在用户多了以后,To C端的产品爆发力还是非常之强的。所以国内渗透率在5个点左右徘徊了一段时间,很快突破10%以后,去年底到今年只有20%多,到今年年底,国内市场能突破30%的渗透率,明年可能就30%多的渗透率。

到2025年,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可能会超过50%。

所以这一轮的核心确实是产品驱动,或者爆款车型驱动,带动了电动化大的浪潮的推进。

同时,在欧洲,它也有类似的倾向,而且欧洲补贴的力度也比较强。

在美国,它补贴力度不是很强,但美国市场接下来可能会跟中国市场比较相似,因为它也是新车型非常多,后面美国市场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包括一些其他区域市场,今年开始也看到了一些比较高的增长。

这种靠产品驱动的过程,使得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有一个快速的提升。

产业链端可能还有一个变化,2015年、2017年看的时候,觉得中国的供应链,包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没有那么强。

但是大家都看到国内比较大的市场,所以也都在积极投入。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现在锂电产业链从材料到电池都开始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今年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开始出海。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的出海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的车企也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

今年开始布局出海,明年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有一个很好的销量表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确实都实现了弯道超车的过程,产业链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预测今年出海的新能源车在50万辆,明年100万辆

问: 延伸你刚才说的出海这一块,未来几年怎么去理解这个大的话题和方向?是材料企业出海更多一些,还是整车企业出海会更多一些?

曾朵红: 我觉得可能是全面的,材料企业也好,电池企业也好,过去两三年都在欧洲布局了一些产能,个别也在美国布局了一定的产能,跟随整个大的市场,材料和电池企业的出海肯定是一个必然。

同时也有一些材料企业,它是直接在中国生产出海的,这两年一些龙头公司海外的销售占比都在逐步提升,我们预计未来也会进一步往上走。

因为中国在这一块的竞争力,从材料到电池还是非常强的,产业化速度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车企的出海目前还是以出口为主,没有在海外建厂,现在还没有到这个阶段。

最早比较大的是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工厂出海,直接卖到欧洲,主要因为具备比较强的成本优势,同时效率上也很好。

在传统车型这一块,像吉利在海外收购了一个品牌,所以它一直有一定的量,上汽一直也有一定的量。

今年比亚迪在国内全面爆发后,海外像欧洲、日本等等国家都开始布局,我们了解到像比亚迪明年出海的目标是非常高的。

原来看出口,觉得大头是特斯拉,当然明年大头可能还是特斯拉,但是比亚迪也会有一个相当的量级,差异在快速缩小。

而且我们也看到一些评价,国内新能源车在海外的口碑也都非常不错。

像欧洲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也还是非常喜欢的。因为消费者选车也是看外观、看驾驶体验,以及一些经济性的考虑,但相对来说比较缺产品。

中国的新能源车出海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所以 出海的量,今年我们预测在50万辆,明年可能会往100万辆去走,按这个节奏,往后应该会有比国内更高的增长速度。

还有像国内的新势力,比如蔚来在瑞士、在欧洲那边也开始有一些布点,这应该是一个新的趋势。

新技术主要在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这两个方向

问: 今年市场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板块、新领域的关注度都特别高,你觉得今年有哪些新技术在行业层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哪些变化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曾朵红: 新技术本身确实是今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和方向,原因还是因为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有足够的容量以后,一些新技术也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从大的方向上,新技术这一块可以分为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

像结构创新主要是锂电池的一个形态的问题,像特斯拉推的4680(电池型号),国内一些电池企业也在主推4680的电池,这个也会有一个不小的量起来。

但同时方形电池本身的竞争力也是非常强的,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过去两三年方形电池的成组,技术上有一些升级,叫CTP的技术,它本身也在不断迭代,像前不久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它也是CTP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升级。

它跟4680电池相比各有特色,也看用什么样的材料体系。

结构上的一些创新,可能主要是集中在这两个方面,麒麟电池和4680电池, 软包电池在车里面的应用相对会少一些。

材料创新方面,变化比较大的还是在正极材料体系的一些大的升级,也分为两个路线,一个是三元电池,一个是磷酸铁锂电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企业开始逐步对锰铁锂技术投产。我们预计,按照目前的进度,基本上到明年锰铁锂电池也会开始有一定的规模。

因为锰铁锂跟原来铁锂比,它也是通过提升电压来提升能量密度,在原来铁锂的基础上把短板补一补,所以这个是铁锂系比较明显的升级。

三元系的升级是沿着高电压和高镍这两个方向。 最新来看,在高电压这一块,中镍高电压的性价比提升还是非常不错的。

另外,高镍方向的进度也非常快,去年可能说高镍是8系,今年的高镍都是往超高镍的方向在走,9系的产品已经开始批量了。

除了这几种超高镍的体系范围之内,还有一个新的体系就是钠电池, 因为锂的价格比较高,钠的材料体系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和开发。

套用产业里领导的一句话,过去8个月钠电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可能比过去8年还要多,因为原来锂价格很便宜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去研究钠。

研究了以后发现纳的材料体系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系,在今年年底会初步完成纳电体系的标准,明年钠电有望小批量产出,后年有望大批量产出。

钠电能够替代一些低端的两轮车,包括部分铁锂、储能,所以钠电也是比较有潜力的。

还涉及到一些半固态、固态电池的研发,半固态在一定意义上涉及到电解液等等一些材料的变化和升级,部分提升能量密度。

但是固态电池可能还是比较远,需要10年左右的维度去看。

市场容量大幅扩展以后,新技术这一块确实有了更多的发展的空间。

问: 你觉得明年可以重点关注哪些?这些技术是并行的往前,还是会有两三个技术特别显著地在前面领跑?

曾朵红: 如果就看明年,像锰铁锂、4680和超高镍这一块会更快一些,包括高、中压镍也会快一些,钠电还是会相对会慢一点,因为产业阶段还是不太一样。

问: 一些传统的龙头企业,在这些行业里布局比较深以后,在一些新技术的变化上会跑得更快一些吗?

曾朵红: 对的,因为龙头公司本身的实力比较强,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整个产业新技术升级和迭代,推动整个产业进步。

今年到明年锂的供需大概率会在一个相对紧平衡的状态

问: 怎么看短期和长期锂价的大体趋势?包括对新能源车、储能以及电池产业链的一些影响?

曾朵红: 锂价要准确判断确实也比较难,放在年初,谁也没想到锂的价格会到50万。

虽然知道产能紧张,要涨,但是因为过去最高点没有超过20万,这一轮在今年一季度很快就往50万这个位置去冲,一直在高位震荡。

这个东西还是看供需,需求端我们是比较乐观和有信心的。

对于供给端,因为过去价格比较低,供给相对来说有所放缓,从去年四季度或下半年才看到价格又开始起来了,供给端才开始新一轮的扩产。

但扩产的周期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当然不同的技术来源会不太一样。矿石提锂可能要两年左右,盐湖提锂会快一点,云母提锂可能又会更快一点,但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按照我们简单的测算,今年明年总体供需应该是一个相对紧平衡的状态,不是很缺,但确实也不太够,还是比较紧的状态。

价格还是看边际,所以在今年到明年时间段里面,锂的供应总体都是偏紧的状态,价格高位震荡, 后年开始锂的价格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回落。

当然我也不认为这两年锂的价格会从现在50万再往60万、 70万去冲,个人感觉不至于,但大家也要看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

因为到了50万以后,有一些需求还是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动力和储能这边的需求非常好,但是其他需求还是有一些明显的抑制,而且整个产业链差不多接近一半的利润都在锂这边了。

一般来讲,这样已经是一个比较极致的状态了,小涨有可能,大涨应该还是比较难,我个人判断,但也不一定很准。

当然这个价格一下下来也不太容易,长期来看,再回到以前跌破5万的情况,也很难出现,长期来看锂价可能都会在十几万,十几万可能也要边走别看了。

到2025年,“大储+户储”的复合增速应该在80%以上

问: 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户用储能,以及大型地面电站储能的看法吗?

曾朵红: 这两块都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从过去来看,大家都觉得储能肯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因为新能源到一定阶段是需要通过储能来调节的,有这样一个天然的优势。

以前因为成本过高,经济性不够,所以量很小。但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和电池成本的下降,开始具备经济性了。

所以, 储能产业从去年开始就有一定的量起来,今年可以说是全面大爆发。

我们测算今年全球的户储市场应该有两三倍的增长,欧洲甚至有三倍以上的增长,当然,这跟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也有比较大有关系。

但去年下半年,欧洲的储能已经有翻倍增长的势头了,今年只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但一个产业的新趋势刚起来,肯定是未来一个大的机会点。

我们判断, 户储未来三年应该都符合翻倍的增长。

因为它现在的渗透率极低,欧洲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德国,去年底也不到5个点,今年底应该也不到10个点,欧洲平均来看,去年也就两三个点,今年翻两三倍,也在五六个点的水平。

本身潜在的空间就很大,而且除了欧洲以外,美国其他的区域,都是有这个量的,所以户储是一个有非常大,且有爆发力和持续性的市场。

而且,户储也比较简单,它就是户储电池和户储的逆变器两大核心部件,中国在这一块做的也比较好,出口的价格几乎是加倍才卖给海外的消费者,所以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户储市场起来以后,无论是从量还是从利的角度,爆发力都是比较强的。

对于公司而言,很多公司一直在这一块进行布局,渠道是协同的,所以量上的非常快,盈利能力确实也非常好,所以 户储是最强的一个黄金赛道。

大储在国内不太一样,美国是配储能的大电站价格会好一点,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抵免,所以美国一直是大储最大的一个市场。

国内市场,因为去年开始要求强制配储,所以储能也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中国今年也成为了大储的第二大市场。

未来因为光伏的需求会逐步从辅助能源变为主力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储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光伏+储能”才会成为主力能源,所以大储的市场也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

我们预测到2025年, “大储+户储”的复合增速应该在80%以上,是非常快的。

当然大储跟户储的玩家会更多一点,其中大储项目大,它会以招标的形式为主,从而使得盈利能力一开始的爆发不像户储那么强,但是,它的市场容量够大,所以商业模式也比较多。

所以这还是一个比较有机会、有潜力的市场。

有品牌力的,以及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会比较有机会

问: 怎么看储能这个环节?有哪些是更值得关注的环节?另外,在这些环节中是老玩家确定性更强,还是新玩家也有比较多的机会?

曾朵红: 今年户储这一块因为爆发力太强,进入的玩家还是非常多的,因为户储从产业链来讲比较简单,它就是一个储能的电池和一个PCS跟逆变器结合的产品。

中国公司有很多是可以做的,从产品壁垒来讲,也没有那么高,但要做好也还是比较难的。

另外,户储的终端是经销商和渠道商到个人消费者,所以它的渠道和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肯定要渠道铺的比较好,才会有比较好的延续,同时在终端有比较好的口碑,才有更好的发展。

所以,一方面是 产品做的比较好的公司会比较有机会, 像电池这边,国内一些大型的电池公司最近也来做户储电池,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确实是比较有机会、有潜力的。

还有逆变器的这些公司,产品做得比较不错的。

另外,因为 渠道也比较重要, 像一些逆变器、组件的公司,都有比较好的渠道,都来做,也会做出一定的量,甚至像小米这样的家电企业,最近也在做户储的产品。

同时,国内有一些产品做的比较好的,也帮着海外渠道做代工的,上来的也很快。

所以长期来看,还是 品牌和产品是最核心的, 专注在这块,后劲会更强一些。

但是,在这个行业的爆发初期,因为产品完全供不应求,只要有产品、有渠道,大家都会分到一杯羹,也都会赚钱。

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在这个领域有比较好的口碑和品牌积累,产品是简单的,但是一旦故障率、返修率高了以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返修的成本在海外是非常高的。

综合这两点来看, 一个是有比较好的品牌和口碑,另外一个就是产品本身的稳定性,以及效率做得比较好,会有长足的竞争力。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都有长足的成长,成长速度最快的还是储能

问: 可以谈谈你对新能源板块以及市场的观点吗?

曾朵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相关的都有长足的成长,成长速度最快的还是储能。

很多人觉得储能最近涨得太快,是不是有泡沫?我觉得没有泡沫,因为储能就是有这么强的爆发力,它是有业绩作为支撑的,所以储能行业无论是户储还是大储,我们都是非常看好的。

新能源汽车跟光伏我们也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一个底部的区间和位置。

抛开所有的担忧,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的渗透率才12%,中国的渗透率现在在百分之二十六七,最终肯定是全面电动化的,所以潜在空间还是非常明确的,增长也比较明确,估值又这么便宜,资产还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成长空间的。

光伏今年以来的需求应该是明显超预期的。

当然,核心原因也跟欧洲的能源价格暴涨有直接的关系,背后更深的底层逻辑还在于光伏作为以后的平价清洁能源,它的生命力或者说增长动力是非常足的。

从去年到今年,再到明年,可能光伏都是供应链决定需求,因为需求足够多。

所以今年光伏增长应该在50%,250-270 GW,明年肯定是四五十的增长,应该在350-400GW的出货量,后年就应该会在30%左右,再往后大概在20%多的复合增速。

到了2025年可能会在600GW左右,2030年可能会在1500GW左右,甚至会有更高的装机量。

也就是说,光伏从过去的辅助能源逐步变为主力能源。

因为需求的爆发,光伏产业链供给端从去年到今年有些跟不上,最为明显的就是硅料环节。

这个环节明年应该会有所缓解,因为光伏产业链本身也比较长,主供应链就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供应链又是逆变器、玻璃、胶膜等等。

大的方向上,龙头公司我们都比较看好, 最有成长性的两个环节,就是逆变器环节和组件环节。

因为这两个环节有渠道、有品牌,同时业务端又能做出一定的差异,也能做出一定的业务的拓展,盈利能力也相对轻资产一些,能够引导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所以光伏里优选,我们最看好的就是逆变器环节和组件环节。

组件包含电池环节,现在组件公司都有电池新技术,今年开始,电池新技术迭代速度也比较快,能带来一些技术溢价。

其他环节的龙头公司也值得重点关注和重视。

光伏我们非常看好。 短期看明年,光伏需求完全不需要担心,现在攒的项目量足够多,硅料明年价格肯定要出来,产量要出来,价格肯定会下去一些,这就会进一步刺激整个装机需求。

所以短期看,光伏没有任何利空和担心,唯一就是看竞争的格局和产业链的利润分配。

过去大家会觉得风电波动性会大一点,但 往后风电的稳定增长是比较明确的。

其中 海风的增速可能明显会更快一些, 因为海风本身的技术要求不高,潜在的资源量也比较大,所以海风会有更强的阿尔法。

而 陆风总体会是一个平稳的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风电公司的出海,也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

因为风电也开始全面平价,而且大宗商品价格下来以后,风电的成本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当然它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比光伏还是会慢一些。

还有人形机器人,因为特斯拉推,可能一定意义上跟当年它推电动车具有一样的标志性意义。他们推是因为机器人可能跟储能类似,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个好东西,是有真实需求的,但功能上或者成本上达不到。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会是一个必然,它需要时间,但是潜在量确实很大,因为它是机器替代人,所以潜在市场算起来可能有几亿,几万亿,机会也是比较大的。

此外就是工控这些行业,它的长逻辑也比较明显,因为机器替代人的过程有自动化的产品需求,所以需求是比较好的。

再加上中国供应链的进口替代,成长性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但确实也有周期性,毕竟跟企业的资本开支直接相关。

现在因为宏观经济因素,短期还处在底部区间,但会逐步走出来,这一块也容易出现大公司。

最后, 电网的投资应该是在高位震荡,再有大幅的增长也不太现实, 它的结构性机会就是往新能源或者储能相关方向做一定的转型,以及二次设备、软件相关的拓展,会有一个平稳的增长。

转型储能转得比较好的公司可能弹性也比较大,总体上是这样。

新能源的高景气和高成长还是会有持续的超预期的表现

问: 最后你有什么想跟大家再分享的?

曾朵红: 今年的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市场整体还是偏弱。

但在新能源这个方向上,结构性机会还是比较明显的,往后这个行业的高景气和高成长还是会有持续的超预期表现。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搜索建议:
热评

 只租不卖 蔚来ET7/EL7/E...

10月8日消息,今天凌晨,蔚来在德国柏林举行NIO BERLIN 2022欧洲发布会,宣布ET7/EL7/ET5三款车型正式登陆包括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在内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