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眉山金顶下与猴握手
二零零八年国庆节这天:我们四点过就起床了,目的是早些上金顶看日出、云海、佛光。
天还没亮,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在汽车灯光的照耀下,隐隐约约可见树的影子。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车一辆接一辆形成长龙。有些人为了在金顶看这三景,昨天下午就上山了。住在山下的游客,有的也比我们早。
这次是重游峨眉山了,前一次在二十多年以前,步行登山,真正算是游。那时没有上山的公路,也没有索道,全靠两腿一步一步地攀登。
我内心在想,峨眉山有日出、云海、佛光,其它地方也有,不过在山顶这个特定空间去看,感觉不一样罢了。但我还是随着人潮上山了。可见一种文化心理一旦形成社会定势而后形成社会潮流,其无形的引力极其巨大,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随潮流而动。
一个多小时后,车到了雷洞坪,步行二十多分钟石梯路,到接引殿乘索道车上金顶。小小索道远远不能及时输送巨龙般冲突上来的游客,买缆车票要排队,乘缆车又要排队。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天已大亮。太阳哪里会等我们,他醒了之后,便款款地也向着金顶上升了。我心里哀叹,只看得见峨眉山的太阳,看不见峨眉山的日出了。啊,看到日出了,在一片薄云的遮掩下,光芒四射,那一片云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在日色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橙黄与金黄、浅白与雪白交错,而整个天,还是漫天浓厚的铅白色的云密布。此刻,我庆幸我无意中排队候车站的道位置好。一共两个候车道,我站的是靠窗户的道,虽然隔层玻璃看世界,但总比看不到的好。嗨,这不是佛光嘛!从云缝里透出的阳光,洒在山谷里,弥漫着,静静地弥漫着,弥漫中似乎有无数金色尘埃在浮动,似薄薄的蝉翼,但蝉的羽翅那有这巨大和立体!与佛光相应的是飘浮在山间的白云,也就是云海了。云海和佛光的相互作用,既增加了峨眉山的动感,又增加了峨眉山的神秘感。
上金顶后,听比我们上得早的朋友们讲他们看日出,早早站在那里,眼睁睁望着日出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云。有的没有耐性,绝望而退。刚刚退后,日在云中露出了一线,然后慢慢现出了全身。退下来的游客很后悔:“我们三点时就站在那里,结果还是没有在理想的地方看到日出。”
现在我想,我的朋友和我一样,也没有看到真正的日出,真正的日出应当是没有云遮盖的时候,一露脸就能看到。我们看到的是日出是从云里出来的,都是看到的太阳而不是日出。
在金顶看云海更加气势,云海就在脚下,苍茫千里,远接天际。如果想成仙就可以驾风奔去。在飞机上见过云海,色彩更加丰富,有的图景如秋天丰收时的景色,金稻遍地,牛羊成群,溪水奔流,公路如玉带蜿蜒。唉,“曾经沧海难为水。”峨眉山的云海固然美丽,但不能对我形成冲击的力量。
能让我惊叹的,当数金顶上耸入云霄的佛像,应是峨眉山的一绝。此佛像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开光,名“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铜像”,高48米,造型独特,四尊佛像背与背紧紧相靠,面向四面八方的瞻仰者;佛像不止一层,而是三层,从艺术方面看,这增加了佛像俯视众生的丰富性。整个佛像宏大壮丽。有感慨道:
金顶佛雕高入云,气度恢宏压山惊。朝圣万千仰首望,罪恶临此当绝尘。
上山时,心中在想着峨眉山的猴。游峨眉山见不到猴,也是一大遗憾。因为峨眉山的猴太有名气了,虽然我前一次见过,但这次还想见。登山的距离不长,可能见不到猴吧。下了金顶,从接引殿到雷洞坪的路途中,突然看到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原来是在赏猴、逗猴、拍猴照。许多只猴,或行走在路边的栏杆上,或三三两两蹲在树上、山坡上。我挤进去,拍了蹲在栏杆上的一只猴,距离很近很近,近得猴可以伸手触摸我的脸。呵,它还和人握手呢!我将手伸出,猴亦将手伸过来,和我握了良久。它的手有点凉,但很柔和,很轻松,说明它骨子里透露着亲切。松开它的手,它见我旅行袋里有东西,手闪电般伸进去,将大半瓶纯净水拿出,衔住瓶身咬了一口便丢在地上。
与猴握手,我很珍惜,是这次游峨眉山的最大收获,不仅仅是难得的一握,更重要的是体现一次人与自然动物最亲切的接触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