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喜。
“我们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加之疫情长时间扰动,导致现实与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
18个月后,黄光裕并没有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反而给人一种灯火下楼台、“英雄迟暮”的感觉。
原本大家以为黄光裕会是另一个褚时健,还会重回巅峰,但现在人们更愿意拿他跟老对手张近东相提并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黄光裕、张近东跟马云一样都是“60后”,如今马云早已退出江湖,刘强东是“70后”,黄峥是“80后”,两人也已退居幕后了。
在黄光裕叱咤风云的时代,可谓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后来一些好事者还会假设如果是黄光裕没有进去,那江湖会不会是另一个模样。
现实没有假设,黄光裕的精明、敏锐和商业头脑是毋庸置疑的,他应该早就观察到零售江湖的玩法不一样了。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这是黄光裕的商业理念,他出来后就提出跟电商平台合作,他表示国美的心态和战略是开放的,毕竟, 谁也灭不了谁。
黄光裕决心推动国美的转型,打造“娱乐化零售平台”,推出了零售新物种“真快乐”APP,这个App的月活一度达到了4000万的规模,活动单日日活近千万,在黄光裕的战略指引下,国美再造辉煌的日子看起来指日可待,但事实证明他太自信了。
黄光裕的“真快乐”有充足的商品,有了流量,价格也打下来了,但为什么在电商市场上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呢?
其实并不意外。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润发当年搞出来的B2C电子商务网站飞牛网?当时大润发的掌门人黄明端自恃资历和实力,想要打入电商的第一阵营,结果却是蚍蜉撼树谈何易。
怕就怕竞争对手没反应,黄明端说自己希望刘强东和马云来骂他,至少你要拿我当回事啊, “他骂我就有动力,我们天天找他们来骂,但他们就是不骂,我们心里蛮挫折的。”
所以做电商平台这个事,资历、经验、实体背景等都不算关键的优势,重要的是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有没有找到切入点。
比如张近东想要+互联网,让互联网为实体服务,他忙活了好几年的电商,一直不温不火,而黄峥做电商三年就上市了,人家硬是在阿里和京东两大巨头的眼皮底下虎口夺食,抢了一块蛋糕。连张勇也不得不感叹黄峥找对了切入点。
再比如王健林拉着两大巨头搞的飞凡电商,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结果老王的电商梦碎了一地,也算印证了马云“草台班子”的预言。
从王健林到黄明端,从张近东到黄光裕,你说他们缺钱还是缺商业才能?什么都不缺,但为什么就做不成这个事呢?
其实互联网公司不复杂,做电商也并不比做别的生意更困难,什么事都是靠人干起来的,只要你有钱,大多数人才都能为你所用。
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多老板做事都喜欢拿钱砸,他们喜欢看到人才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拼命执行的样子。
而黄光裕的“真快乐”之所以快乐不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时机过去了,时来天地皆同力,没有“天时”,努力不过是白费功夫。
其二是因为所谓的“组织基因”,黄光裕虽然想要与时俱进,但国美有多年延续下来的组织惯性,这种组织体系和管理氛围跟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是不匹配的。
思想没有转变,组织能力没有转变,老人做新事的结果早就注定了。新东西需要新思想,新逻辑,不客气地说,不只是国美,很多传统企业都缺乏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技的重视。像华为那种奉行“知本论”的企业,在中国是凤毛麟角。
是知识依附于财富,还是财富依附于知识,这是个根本性的性质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背后是人,没有人的驱动,科技和企业都是零。
其三是因为“真快乐”没有为行业创造多少的增量价值,自然就快乐不起来。你觉得弄个差不多的APP出来就能参与竞争,这是想得太简单了——你以为你懂了,实际上还是在门外。
黄光裕强调执行,国美整肃员工的“摸鱼”行为,这说明理念还没有转换,组织的共识也没有达成。从“线下”到“线上”,不仅仅是一个渠道问题,更不是什么流量问题,比如京东的优势就是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融合,它的物流和供应链是下沉到了全国各地……很多事急是急不来的,黄光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