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尔张瑞敏,怒砸76台冰箱,让“海尔”从负债147万到世界500强

也许你确实不知道张瑞敏是何许人也,但你一定知道家喻户晓的海尔品牌,在国内,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那么一件或者几件海尔品牌的电器产品,而张瑞敏正是海尔品牌的创始人,是他将一个负债一百四十多万元的小厂一手打造成如今的世界级品牌。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

本期创始人观察就和您一起去了解张瑞敏的故事。

初步成立海尔兄弟

出生于1949年的张瑞敏与新中国同龄,因为时代的原因,喜爱学习的他并没有得到好的求学的环境和机会,而是沉浮与上山下乡的浪潮之中。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即使环境动荡,他依然坚持自学还上了五年的夜大,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缺失。

进入工作后的他勤勉善思,从一名普通工人一路做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也就是海尔前身的厂长。1984年,也就是他正式接任厂长一职之时,厂里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产品滞销、设备落后、职工懈怠,此外还有高达147万元的负债

而他上任收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来自工人的五十三份请调报告,怎么看这厂子都是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但是这副烂摊子已经交到了他手里,不管行不行都要硬着头皮上。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当时的厂里内忧外患之下,张瑞敏要烧的可不止三把火,他先是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稳住内部之后就亲自带团队出国考察

每天连轴转,白天与厂商洽谈,晚上开会讨论,迅速的选定一家德国的高质量冰箱生产线进行引进的同时确立了企业的第一代标志,海尔兄弟。

之后又马不停蹄的组织厂里的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学习,下达了当年施工、当年引进,当年安装、当年投产的死命令。袖子一挽,他跟工人一样干活,从生产研发到厂房改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忙到连儿子高烧四十度都没时间去看一眼。

短短十个月就完成了从引进到出产的过程,1985年5月,厂里生产出了第一台四星级电冰箱。新产品迅速打开了销路,当年不仅还完了所有的负债,还实现了107万元的盈利。

严守产品质量,做好客户服务

新产品的大获成功并没有让张瑞敏放松神经,他始终坚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因此在他收到用户来信,反映厂里生产的冰箱存在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仓库里的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的七十六台冰箱确实存在不合格的问题。

对于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有人提出可以将其作为福利,以较为便宜的价格销售给企业员工,因为这些冰箱不合格的原因大多数是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的外观划伤问题,但是张瑞敏直接否决了这一提议并做出了将这些不合格产品全部砸掉的决定。他将全场员工召集到一起,谁生产的不合格冰箱就由谁亲自当众砸毁,而他本人挥起了第一锤。

当时,他们生产的这种冰箱的售价是八百元左右,而工人的平均月薪大概是四十元左右,也就是说普通工人想要买下这样一台冰箱差不多要攒下两年的收入,这样一锤子砸下去的心疼可想而知。但也就是这众目睽睽之下的一锤又一锤砸醒了全厂工人的质量意识,虽然冰箱毁了,但是质量意识从此深深的烙印于所有员工的心中

质量为先的意识让海尔在1988年获得了冰箱行业的第一块金牌并在此后各种奖项不断,这次砸冰箱的事情也被奉为业界的经典案例,张瑞敏带头挥下去的那炳大锤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编号:国博收藏092号。

1991年,随着厂子发展的越来越好,张瑞敏开始着手进行扩张,先后将破产的青岛电柜厂和空调器厂收归旗下,组建起了屹立至今的海尔集团。企业的规模扩大了,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抓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以优质的服务换取上帝的支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怎么样是好的服务呢?

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时的《青岛晚报》上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老太太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了一台当时供不应求的海尔空调,但是拉老太太回家的出租车司机却趁她上楼叫人帮忙搬空调的时候跑掉了,报道的主旨是谴责出租车司机的恶行,而张瑞敏在读到这篇报道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送给老太太一台新空调。

海尔开创一个新时代

按理说老太太丢空调的事情跟海尔没什么关系,反是张瑞敏认为,如果空调是由海尔送货上门的,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所以海尔要负责任。而在此之后,海尔就开始实行为购买商品的客户提供送货上门、上门安装、现场调试及售后维修的一条龙服务,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尔的产值突破了五个亿。

除了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张瑞敏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千方百计,那就是千方百计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为职工打通了升职通道,只要有能力,谁行就谁上,即使是刚进厂没几年的年轻员工,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升职成为管理层。除此之外,他格外照顾一线职工,厂里的福利物资、房子等的分配都优先配发给一线工人。

在国内市场打下扎实基础之后,张瑞敏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 , 1993年,海尔集团生产的产品中有四分之一进入了欧美地区,1995年,海尔空调在巴黎的权威空调展中大放异彩从此彻底扬名国际。

1996年,张瑞敏成为首个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的中国企业家。顶着巨大的反对声浪,他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起了生产基地,并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在海外建立起了十个制造工厂、十七个营销中心和九个研发中心。2005年,在他的主持下,海尔开始了从企业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型。

2008年,他决定以订单模式取代仓库模式来降低大量库存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那一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到2021年,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了总资产数千亿的庞然大物,业务涉及家电、医疗、物流等诸多领域,而张瑞敏也在这一年正式请辞,仅保留荣誉 主席 一职。

从曾经负债百万的烂摊子,到如今资产数千亿的行业常青树,张瑞敏于企业大厦将倾时接手,硬生生将一首烂牌打成了王炸,可以说海尔创立至今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能够从一个徘徊于倒闭边缘的小厂发展成如今的局面,离不开张瑞敏在企业每一个发展和转型节点的正确把控,是他的努力为海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您看了张瑞敏的创业事迹有何感想呢?您想了解哪位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点赞评论并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传播商业智慧,让更多的人获得启示。

本期创始人观察就和您一起去了解张瑞敏的故事。

初步成立海尔兄弟

出生于1949年的张瑞敏与新中国同龄,因为时代的原因,喜爱学习的他并没有得到好的求学的环境和机会,而是沉浮与上山下乡的浪潮之中。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即使环境动荡,他依然坚持自学还上了五年的夜大,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缺失。

进入工作后的他勤勉善思,从一名普通工人一路做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也就是海尔前身的厂长。1984年,也就是他正式接任厂长一职之时,厂里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产品滞销、设备落后、职工懈怠,此外还有高达147万元的负债

而他上任收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来自工人的五十三份请调报告,怎么看这厂子都是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但是这副烂摊子已经交到了他手里,不管行不行都要硬着头皮上。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当时的厂里内忧外患之下,张瑞敏要烧的可不止三把火,他先是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稳住内部之后就亲自带团队出国考察

每天连轴转,白天与厂商洽谈,晚上开会讨论,迅速的选定一家德国的高质量冰箱生产线进行引进的同时确立了企业的第一代标志,海尔兄弟。

之后又马不停蹄的组织厂里的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学习,下达了当年施工、当年引进,当年安装、当年投产的死命令。袖子一挽,他跟工人一样干活,从生产研发到厂房改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忙到连儿子高烧四十度都没时间去看一眼。

短短十个月就完成了从引进到出产的过程,1985年5月,厂里生产出了第一台四星级电冰箱。新产品迅速打开了销路,当年不仅还完了所有的负债,还实现了107万元的盈利。

严守产品质量,做好客户服务

新产品的大获成功并没有让张瑞敏放松神经,他始终坚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因此在他收到用户来信,反映厂里生产的冰箱存在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仓库里的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的七十六台冰箱确实存在不合格的问题。

对于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有人提出可以将其作为福利,以较为便宜的价格销售给企业员工,因为这些冰箱不合格的原因大多数是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的外观划伤问题,但是张瑞敏直接否决了这一提议并做出了将这些不合格产品全部砸掉的决定。他将全场员工召集到一起,谁生产的不合格冰箱就由谁亲自当众砸毁,而他本人挥起了第一锤。

当时,他们生产的这种冰箱的售价是八百元左右,而工人的平均月薪大概是四十元左右,也就是说普通工人想要买下这样一台冰箱差不多要攒下两年的收入,这样一锤子砸下去的心疼可想而知。但也就是这众目睽睽之下的一锤又一锤砸醒了全厂工人的质量意识,虽然冰箱毁了,但是质量意识从此深深的烙印于所有员工的心中

质量为先的意识让海尔在1988年获得了冰箱行业的第一块金牌并在此后各种奖项不断,这次砸冰箱的事情也被奉为业界的经典案例,张瑞敏带头挥下去的那炳大锤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编号:国博收藏092号。

1991年,随着厂子发展的越来越好,张瑞敏开始着手进行扩张,先后将破产的青岛电柜厂和空调器厂收归旗下,组建起了屹立至今的海尔集团。企业的规模扩大了,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抓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以优质的服务换取上帝的支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怎么样是好的服务呢?

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时的《青岛晚报》上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老太太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了一台当时供不应求的海尔空调,但是拉老太太回家的出租车司机却趁她上楼叫人帮忙搬空调的时候跑掉了,报道的主旨是谴责出租车司机的恶行,而张瑞敏在读到这篇报道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送给老太太一台新空调。

海尔开创一个新时代

按理说老太太丢空调的事情跟海尔没什么关系,反是张瑞敏认为,如果空调是由海尔送货上门的,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所以海尔要负责任。而在此之后,海尔就开始实行为购买商品的客户提供送货上门、上门安装、现场调试及售后维修的一条龙服务,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尔的产值突破了五个亿。

除了千方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张瑞敏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千方百计,那就是千方百计满足员工的需求,他为职工打通了升职通道,只要有能力,谁行就谁上,即使是刚进厂没几年的年轻员工,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升职成为管理层。除此之外,他格外照顾一线职工,厂里的福利物资、房子等的分配都优先配发给一线工人。

在国内市场打下扎实基础之后,张瑞敏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 , 1993年,海尔集团生产的产品中有四分之一进入了欧美地区,1995年,海尔空调在巴黎的权威空调展中大放异彩从此彻底扬名国际。

1996年,张瑞敏成为首个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的中国企业家。顶着巨大的反对声浪,他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起了生产基地,并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在海外建立起了十个制造工厂、十七个营销中心和九个研发中心。2005年,在他的主持下,海尔开始了从企业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型。

2008年,他决定以订单模式取代仓库模式来降低大量库存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那一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到2021年,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了总资产数千亿的庞然大物,业务涉及家电、医疗、物流等诸多领域,而张瑞敏也在这一年正式请辞,仅保留荣誉 主席 一职。

从曾经负债百万的烂摊子,到如今资产数千亿的行业常青树,张瑞敏于企业大厦将倾时接手,硬生生将一首烂牌打成了王炸,可以说海尔创立至今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能够从一个徘徊于倒闭边缘的小厂发展成如今的局面,离不开张瑞敏在企业每一个发展和转型节点的正确把控,是他的努力为海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您看了张瑞敏的创业事迹有何感想呢?您想了解哪位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点赞评论并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传播商业智慧,让更多的人获得启示。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