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编辑 |美瑾
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达4026亿元,同比增长18.4%。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化妆品市场进一步扩容。 2021年以来,中国密集出台政策法规,对儿童化妆品、化妆品功效、化妆品标签、化妆品原料及安全等作出明确规定,并针对不合规行为给出具体整改方案,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行业发展逐渐规范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 场规模达4553亿元,同比增长15%,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意识增强、关注高颜值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将继续攀升,预估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此外,2022年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中国化妆品用户较上年更注重产品成分与功效,而相比之下,价格、品牌等外在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用户消费将更加理性,产品效果等内在因素成为购买与否的关键所在。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69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达4553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4858亿元。 化妆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但随着多地有序复工,国民经济平稳复苏,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可突破5100亿元。
用户调研:综合电商平台是消费者首选的购买渠道,用户最关注产品成分与功效
调研数据显示,有72.6%的消费者会在综合电商平台选购化妆品,电商 将持续成为各大品牌的主营渠道。 在考虑因素方面,消费者优先关注化妆品的成分和功效,占比分别为58.2%和58.1%,而价格因素则排在第三位,占比为51.1%。
行业趋势:行业监管趋严,男性化妆品市场逐步扩容
2021年以来,中国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对化妆品的功效、标签、原料及安全等做出明确规定,加大监管力度,行业发展逐渐规范化。 同时,更加严格的法规或将延长新品研发周期,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此外,男性消费群体对化妆品的购买意愿及接受价位有所提高,“他经济”逐步增长。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化妆品分类
本报告讨论的化妆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护肤品(如面霜、乳液、洗面奶及其附属工具等),彩妆用品(如粉底、BB霜、腮红及其附属工具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社会发展驱动力:男颜经济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为99.0亿元,同比增长23.8%,整体呈较快发展态势,预计2023年将突破160.0亿元。此外,数据显示,在2022年“6·18”购物节中,天猫平台上的男士护理产品整体销量实现20倍的高速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今社会,男性愈发注重个人护理和仪容仪表,不少男性已经开始使用彩妆修饰自己的面容。可以预见中国男性化妆品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5-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4553.0亿元,同比增长15.0%,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市场明显回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意识增强、关注高颜值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持续攀升,预估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五千亿元。
2015-2023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护肤品行业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市场规模为2308.0亿元,同比增长13.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十年来护肤品品牌对消费市场持续投入和普及,消费者的肌肤护理意识日益增强,护肤品消费理念得到更新,因而促进了护肤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5-2023年中国彩妆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彩妆行业市场规模出现小幅下滑,2021年市场规模为449.1亿元,同比增长10.0%。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内疫情可控化,以及新一代消费者追逐颜值的热潮兴起,未来年复合增速仍有望保持10.0%以上。
2017-2022年4月中国化妆品进出口金额
数 据显示,2017年至今,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大幅放缓,2021年进口金额突破1300.7亿元,同比增长8.8%。 而中国化妆品出口金额,除2020年小幅下滑外,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2021年出口金额约为252.3亿元,同比增长1.2%。
中国化妆品产业图谱
中国化妆品产业链上游分析:透明质酸(一)
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眼玻璃体、关节、脐带、皮肤等部位,并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含量逐渐减少。 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等物理生物特性,在医疗、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化妆品产业链上游分析:胶原蛋白(二)
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中国胶原蛋白类型的护肤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8.0亿元扩张至2021年的46.0亿元,并且有望于2022年达到72.0亿元。同时,数据显示,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预计2027年渗透率可超过30.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重组胶原蛋白及其衍生出的新材料,将继续成为化妆品产业的重要原料,而基于此类原料生产制造的化妆品,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普及。
2022年中国消费者化妆品月均消费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的化妆品月均支出主要集中在201-500元及501-1000元区间,占比分别为36.0%和35.5%,化妆品月均支出在1500元以上的高端消费人群仅占6.1%。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美容护肤理念逐步增强,中国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意识逐渐形成。 随着疫情后经济的逐步恢复,中国消费者化妆品消费仍有增长空间。
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新款化妆品的态度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有22.4%的消费者愿意主动尝试新品; 另有68.1%的消费者在观望后会根据外界的评价而决定是否尝试; 仅有1.3%的受访者明确表明不愿尝鲜。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面对新上线的产品时,中国消费者比较愿意尝鲜,同时注重他人的使用反馈,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口碑对消费者是否购买新款化妆品有重要影响。
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国潮美妆”的看法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国潮美妆”有创意,并愿意支持其发展,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国潮美妆”发展路线有意思,但仍处于观望阶段。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许多品牌凭借“国潮风”成功破圈,俘获众多消费者,但产品仍需回归本质,只有外形与品质兼顾才能承载并转化在“国潮”路线中引入的流量。
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国产传统品牌创新的看法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63.4%的消费者认为国产传统品牌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出新产品; 46.8%的消费者认为联名和跨界合作有利于国产传统品牌焕发生机; 但仍有42.5%的消费者表示出对国产传统品牌创新的担忧。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不少国产传统品牌都是以经典单品为人所熟知,与擅长营销的新晋品牌相比,较难实现产品破圈。 因此,在产品与营销上同时进行转型创新,是传统品牌取得再增长的关键。
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儿童化妆产品的看法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54.1%的受访者不看好儿童化妆品的发展,对其持负面态度;42.2%的受访者认为应对此类化妆品加强监管,保证安全;42.1%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会给孩子购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儿童化妆品较为谨慎,大部分消费者仍对其持有消极看法。相关品牌仍需传递相关价值理念,获取消费者信任。
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期待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行业发展最期待的是产品效果持续时间延长(56.8%),其次分别是更多复合功效的产品(42.1%)以及更多价格亲民的产品(34.7%)。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于价格和促销,消费者更看重产品质量,效果优良且多元的产品将赋予品牌新的增长空间。
2022年中国消费者常用护肤品品类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常用的护肤品品类较为分散,其中,面霜和乳液是受访者最常使用的产品类型,占比均超过四成。此外,洗面奶、眼霜、爽肤水、面膜也是消费者偏爱使用的护肤产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护肤的要求进一步朝细分化、多元化发展,促进了企业进行多品线开拓创新,以满足不同护肤细分市场的需求。
2022年疫情对中国消费者化妆需求的影响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受疫情影响,50.7%的受访者减少了化妆的次数,27.5%的受访者仅进行局部化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消费者化妆的需求有所降低;部分人群由全妆转为局部妆容,推动了眼部化妆品市场的增长。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消费者化妆需求有望回升至疫情前。
2022年中国消费者常用彩妆品类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如粉底、BB霜等脸部和颈部用品是消费者最常用彩妆品类,这很可能是因为这类产品是化妆基本用品,无论消费者化浓妆或淡妆都需要先进行打底。此外,有约六成的消费者常使用口红等唇部化妆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尽管戴口罩对妆容有影响,但不少消费者仍注重唇部的化妆,可见唇部的着色是对整体的妆容特色的重要体现。
2022-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一)
行业线上化趋势明显,各品牌加大线上布局力度
受疫情影响,线上经济热度增加,各品牌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并取得 一定成效,如欧莱雅2021年电商销售额增长率超过25.0%。 此外,随着电商新业态的发展,抖系平台逐渐成为化妆品行业宣传新阵地,流量呈现显著去中心化趋势,从而促使化妆品品牌商加大对线上市场的全渠道、全方位布局,线上运营逐渐精细化。
国产品牌持续崛起,与国际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
近年,国产化妆品品牌凭借“国潮风”及平价路线迅速增长,初步具备了与国际品牌抗衡的规模。但与国际品牌相较,国产品牌在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换层面仍处于弱势,这制约着国产品牌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国际化妆品集团推出平价品牌打入中低端市场,并在营销策略上走“亲民”路线,国产品牌价格优势减弱,化妆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22-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二)
“他经济”逐渐增长,男性化妆品消费持续升级
随着美容护肤理念不断得到推广,男性化妆品市场逐渐增长,男性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购买意愿及价格接受度不断提高。在化妆产品的选择上,不再局限于基础护理产品,而逐渐向美妆等产品拓展,消费需求逐步升级。相较于女性化妆品市场,男性化妆品市场尚处于蓝海市场,消费潜力大,市场有待进一步挖掘。
化妆品行业监管趋严,行业逐渐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法规,对儿童化妆品、化妆品功效、化妆品标签、化妆品原料及安全等作出明确规定,并针对不合规行为给出具体整改方案,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行业发展逐渐规范化。 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加快了淘汰劣质企业的进程,倒逼化妆品企业完善自身建设,使具有实力的化妆品企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助推化妆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更严格的法规将加大产品研发的难度,从而延长新品研发周期,将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22-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三)
产品内在因素愈发受到关注,用户消费渐趋理性
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化妆品用户较上年更注重产品成分与功效,相比之下,价格、品牌的外在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用户短期内会出现冲动消费,但随着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未来用户消费将更加理性,产品效果等内在因素成为购买与否的关键所在。
“科技护肤”“智能美妆”趋势加深,技术驱动型企业前景较好
科技成为多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多个企业已通过科技手段创新原料、升级配方、优化流程、布局智能制造,力求在产业链各环节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例如,华熙生物在原料端发力,手握数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原料,仅玻尿酸这一种原料就已研发出超过200个品种规格;同时,公司还在积极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此外,在行业的零售终端,虚拟试妆、智能测肤等前沿技术正不断推广,成为不少化妆品门店吸引顾客的有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