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框架的改变,才是真正的进阶。
—1—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是
认知不对称
不少同学知道,我在2015年登顶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到了山顶,我不是热泪盈眶,而是痛哭流涕。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但是,就在我痛哭流涕的时候,一路帮我背着负重,陪着我爬到山顶的黑人兄弟,就在一旁淡定地看着,一脸难以理解的神情。
我想他内心的OS可能是:
有那么难吗?我一年上下20多次,有那么难吗?至于哭成这样吗?
是的。这个黑人兄弟,衣服鞋子都是破的。
但他就这么闲庭信步地,一年登顶乞力马扎罗20多次。
碾压我跟玩儿一样。
那一刻我认识到,我和他之间,有一条“基础体能”的鸿沟。
再努力,再坚持,我也无法跨越这条鸿沟。
创业也是一样。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传播。
人跟人的信息差、认知差正在疯狂拉大。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不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
认知不对称。
—2—
什么是“认知不对称”?
什么是“认知不对称”?
对于本质规律的认知层次,决定了认知对称的认知速率。
举个例子: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想飞上天。
怎么办?
先模仿。鸟儿能飞,就先模仿鸟儿做一对翅膀。再优化。
不断修改翅膀的材料、形状、大小。
但是,人最终都没像鸟儿一样上天。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无数次勇敢尝试,无数次惨烈失败。
直到有一天。
人类掌握了飞行的“本质规律”:
空气动力学。
气压差,才是升力的来源。
只要在翅膀上下侧制造气压差,就能把主体举上天。
什么样的方式制造气压差都行。
只不过,鸟儿“选择了”用扇翅膀的方式。
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之中,在这一刻,对于“飞行”本质规律的认知,开始对称。
然后,人类就放弃了对鸟类的“先模仿,再优化”。
直接基于空气动力学“本质规律”,造出了今天的飞机。
如果没有这个底层认知,任你花费多少年,把翅膀做的多么像鸟儿,也无法展翅飞翔。
我常说: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
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认知不对称,即使你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认知,就是创业者的基础体能。
你把刀剑磨的再锋利,武功修炼再高,一颗子弹就可以终结战斗。
如果认知的基础体能不够,认知层次不够高,
你的顿悟,很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3—
怎样提升认知基础体能?
可是,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基础体能呢?
1、苦练基本功
我曾经对同学们说:
优秀的战略,都是可以掏心掏肺说给你听,但是你也学不会的。
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学不会,名创优品你学不会,得到你也学不会。
为什么?
因为优秀的战略,需要的是在战略高度上,诸多环节的完美配合。而不是在某一个点上的创新。
比如说名创优品:1)用户多了,名创优品对供应商的谈判筹码才大;2)谈判筹码大了,商品成本才便宜;3)商品成本便宜了,周转率才高,利润才大;4)利润大了,加盟名创优品的店铺才多;5)加盟名创优品的店铺多了,用户量才大。
你看,一个循环回来,环环相扣。
你如果把名创优品理解为薄利多销,那就会学死掉的。
你想象着,名创优品手上玩着5个球。
1个球掉在地上,就算输。
叶国富能娴熟地玩10个,有人3个就不行了。
所以,就算叶国富掏心掏肺讲给你听,你也学不会。
为什么得到愿意公布“得到工作手册”?
很多人不信,说这一定不是真实的工作手册,这是烟雾弹。
我知道,这当然是真实的。
那么,把这些真实的商业机密都告诉你了,他不是傻吗?
他不傻。
他只是知道,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去听一些高大上的名词,迷恋一些工具和方法论。
而是从高手的行为之中,摸索出底层的规律,然后按照客观规律实践,苦练基本功。
比如这两年的热词:”长期主义“。
当你谈论”长期主义“,高瓴资本张磊的“价值投资”之时,你更应该看到的是:
20世纪90年代,张磊在人大读国际金融专业时,为了做调研,他回到老家,到社区、集镇和乡村收集和了解普通市民和农民的购买决策信息。
然后一步步精细制订调研计划、拆解工作目标、制作问卷、做访谈、研究消费者购买渠道、价格敏感度、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喜好、售后服务满意度等等。
第一份实践报告,就获得了特等奖。
工作后,他第一年就跑了10多个省份,几乎走遍了所有的“穷乡僻壤”。
你可想而知工作强度和底层调研能力的基本盘,得到多大的训练。
一点一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最后带着厚厚的报告回来。
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传统,后来也被引入他创立的高瓴资本。
走基层、看社会、知风土、懂人情。
商业中的洞见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总结,更有效的是一手调研,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挖掘积累,发现一手的市场规律。
这些都是基本功。
很多同学都想抓住红利期,也都知道红利期很重要。
但在大多数行业的红利期,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人。
比如,跨境电商的红利。
那些真正能用“本土化”获得消费洞察,用“品牌化”获得产品溢价,对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能有“专业化”掌控力的企业,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对于普通人而言,首先是好打基本功红,利其每实年都有。
但是如果本基功本身扎不实,其实99%与无你关。
提升认知基础体能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客观规律的践行有更深的理解。
不练基本功,到头一场空。
2、及时总结和复盘
经常有企业家朋友会问我:
润总,我们今年做了巨大研发投入,把产品从90分,做到了120分,但是市场收效并不大。
我们现在很困惑,是不是也许用户并不需要那么好的产品?
这时候,我会很有兴趣地和他一起了解他的产品,他的同行的产品,市场上最好的产品。
很快大家就明白,其实这家公司的产品过去只有60分,他现在做到了65分。
但是他以为他过去的产品有90分,现在做到了120分。
这就像每个喜欢晒娃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娃是全世界最可爱的,至少是之一。
但是我们知道,这世界上一定有50%的娃的可爱程度,都不到平均水平。
只是这么伤人的话,以前没有人对他说过而已。
从60分到65分的市场反响,和从90分到120分的市场反响,那是佘山和珠峰的差异。
在产品、营销、渠道这三件事情上,你把一件做到极致,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
但怕就怕,做好了A,你却以为是B。
因为归因错误,认知错误,导致战略导向错误。
及时复盘,就是纠偏的关键一环。
一年有52周。
如果你能坚持每周复盘,就会有52次拿出GPS和卫星地图,面朝目标,重新调整路线的机会。
对关键项目进行及时复盘,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够有效避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失败。
进化岛嘉宾陈勇说:只有颗粒度精细化到每一步的过程控制,项目成功的经验才能复制。
知道复盘重要性的人很多,但:
1)知道
2)做到。
3)且能提炼出经验和教训。
4)并能够反思改进。
5)持续优化。
这样的人,太少了。太少了。
没有目标,就没有战略;
没有战略,就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
没有复盘,就难以洞察规律,获得真知。
以至于光阴流逝,一事无成。
3、碎片化学习,系统化思考
现在的人,都很忙。
而因为忙,时间必然被切碎。
这些被切碎的时间,你不好好利用它,就会被白白浪费。
所以,你必须学会碎片化学习。
怎么做?
我的做法是,用三个专门的设备来收集这些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它们是:一个降噪耳机,一个运动耳机,一个会议音箱。
在机场、高铁站、飞机上,这些旅途中的场合,我用降噪耳机来收集碎片时间。
这些碎片时间很宝贵,但环境噪音大。
我需要降噪耳机,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听书上,集中在学习上。
戴上耳机,世界回归安静
只要在上海,我每天都走路上下班。上班半小时、下班半小时。快走。
一是为了健身,二也是为了利用这段碎片时间,听书,学习。
但是降噪耳机会屏蔽汽车鸣笛,为了安全,这段时间,我用骨传导运动耳机。
到了酒店房间,进入私密环境,整个人都可以放松下来了。
这时,为了让耳朵轻松一些,我会把降噪耳机取下来,同时从行李箱里拿出会议音箱。
有了会议音箱,我可以一边处理事情,一边走来走去,一边听书学习。
有了这三个设备,2020年,我平均每天能额外多收集2-3小时碎片时间。
而用这每天的2-3小时,我在得到上听了1800多本书,以及几乎每一门课。
一年是由365天组成的,每天都做一点点改变,别小看它,积累起来,三百多天的变化也是令人震惊的。
把一天当一年过,还是把一年活成重复的一天,取决于你自己。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最后的话
真正的枪手,绝不是枪手变成神枪手,而是枪手变成指挥官。
思维框架的改变,才是真正的进阶。
蟪蛄不知春秋,蜉蝣不知朝暮,夏虫不可语冰。
如果一种虫子的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你很难和它说清楚冰是什么东西。
虫子信誓旦旦认为:
“人类都是骗子,世界上,根本没有冰这种东西。”
因为它的生命周期从来不经过冬天,思维中根本不认为有冰的存在。
它生存的世界决定了它的认知。
一个生活在清朝初年的人穿越到21世纪,看见人进入汽车后,汽车会动起来。
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汽车的动力来自于人。
他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他的认知。
他的认知中,根本没有发动机的存在。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尼采说:
“眼睛即是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围墙。”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是认知不对称。
人永远无法获得超出所处环境外的认知。
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