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作业心理及矫正办法
陈林如原创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第4期和《江西教育》1990年第4期;1990年6月12日《中国教育报》、《小学教育》1991年第1期、《福建教育》1991年第7、8期摘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作业质量有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小学生不良作业心理,及时进行矫正,对有效地组织、指导小学生作业练习,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点初步探讨。
一、不良作业心理的表现
学生的作业心理主要指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情感、兴趣、动机等。它是在学生作业活动中形成并在作业行为中表现的。它能直接影响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我们对不同年级的上千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不良作业心理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喜新厌旧,缺乏一贯性。在一个学期开始时,或换了一位新教师乃至一本新练习本时,小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鲜感。作业比较认真,书写比较工整,错误也较少,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退,作业态度逐渐变为敷衍,书写逐渐变为潦草,错误增加。
(二)目的不明,任务观点。不少小学生把作业看成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询问过50多名小学生,在回答:“你为什么要做作业?”时,有42名学生回答“老师叫我做的”。而且对待作业的态度还以教师的要求为转移。要求严格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不敢“怠慢”,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就马虎从事;教师容易检查的书面作业,学生认为非做不可,教师不好检查的非书面作业如观察事物、参观访问、预习课文等,则认为可做可不做。
很多小学生对待作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管做完,不管做好,有的干脆抄袭,有的编造理由拖欠不做。
(三)贪玩图快,粗心大意。这种心理在大部分小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他们希望快点完成作业,好去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常常是题目未看清,题意未弄懂,就匆匆动笔,做完也不检查验证,合上本子就交。他们尤其讨厌长时间做作业,时间一长心理就厌烦,甚至产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
(四)关心评分,忽视批改。我们调查过两个班87名小学生对作业本发下来的态度。有35.7%的小学生只看一眼分数就把作业本放进书包。有10.1%的小学生连分数都不看就把本子放到抽屉里。对这些学生,教师的批改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常常是一道题这次错了下次还错。
(五)畏难懒惰,不愿思考。有些学生做作业怕动脑筋,怕难题,对一些综合型、应用型的作业,如作文、数学应用题等具有畏惧心情,反映说:“看见就头痛。”
(六)对不同学科的作业持不同态度。一是重主科,语、数作业一般能认真完成,忽视音、体、美、史、地等所谓“杂课”;二是感兴趣的学科作业,做起来比较主动认真,而对不喜爱的学科作业则敷衍塞责。
二、产生不良作业心理的原因
(一)受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小学生一般都是6—11岁的儿童,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反映到小学生作业行为上来,影响小学生的作业态度。例如,小学生精力、体力不耐久,容易疲劳,若作业量大,就支持不住,容易产生厌倦图快,前紧后松等情况。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还没有完成,大脑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兴趣广泛而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这些常造成做作业粗心大意,丢三拉四、喜新厌旧等现象。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的是直接近景性动机。例如,他们学习的动力常常是为得到表扬或避免批评,因此,很多小学生把作业看成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和只注意作业得到好的评分,以便让家长满意。小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作业常有始无终,碰上有趣的活动、新颖的刺激就管不住自己,不认真做作业甚至忘记做作业。
(二)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不当。一是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考虑作业目的和作用;二是片面理解“精讲多练”,作业量太多;三是作业方式呆板,少有趣味,多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四是忽视反馈,不及时检查,不及时批改,不进行适当指导;五是以多布置作业惩罚学生;六是布置作业一刀切,缺乏因材施教。
(三)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表明这个老师的责任心强;布置作业少了,表明这个老师责任心差。有的老师怕引起家长的非难,明知违反教育规律,也要多布置点作业。还有的家长检查作业只看得分,得分高就得表扬,得分低了就训斥。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家长、社会舆论都只注重学好考试科目,而对其他学科如何体育、手工劳动、音乐等有的作业就认为没有必要。这些都给小学生造成不良心理压力,促使小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业。
三、矫正小学生不良作业心理的办法
矫正小学生不良作业心理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合作,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里仅从教师应采取的措施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作业目的,激发作业动机。没有明确的作业目的就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作业动机。教师要通过正面教育,侧面引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作业,把老师的作业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只有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做作业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需要,并能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快慰时,学生对作业的被动状态才会逐渐消除。
(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讲究作业布置的艺术。一是目的性:每次作业练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二是针对性:针对教师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三是科学性:作业题内容要正确,表述要准确;四是适宜性:数量适当,难易适度,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五是趣味性: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富有创造性;六是差异性: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三)提出规范,防患未然。预防为主,早抓及时抓。从一入学开始,从新学期第一次作业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作业规范要求,逐步引导小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不良作业心理的产生。我们对小学生的作业规范有这样几条要求:1、先复习课文,后做作业;2、先审题后解答;3、统一格式,书写整治;4、按时完成,独立完成,严禁抄袭;5、做完检查,及时上交;6、认真看老师的批改,错误的地方及时订正。
(四)个案分析,反复训练。小学生某些不良作业心理,往往与他们的某些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矫正起来难度较大,反复较多。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急躁粗暴。我们在矫正带普遍性的不良作业心理的同时,建立个别分析档案,从培养小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入手,调动家长、社会、任课教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班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反复抓,抓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见效。
(五)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一种练习,知道练习的结果与不知道练习的结果,效果不大一样,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因为学生从教师的批改和评价中,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满足感或内疚感,从而转化为一种作业动力。事实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是使学生对作业持轻率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重视差生,特殊对待。不良作业心理突出表现在差生身上,因此要把矫正不良作业心理的重点放在差生身上,我们特别注意如下几点:1、差生拖欠作业,每次都要对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是不会做,还是不愿做;是忘了做,还是故意不做。不要一味地责怪批评,要分别情况进行说服。2、对错误多、书写潦草的作业,在批改中,要沉住气,切忌在上面打上大红叉或批上有损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批语,决不能用罚抄课文、罚抄作业甚至体罚的手段去对待,而应采取暂不评分,指导他们订正或重做后再给予适当的评分的办法。3、发现有进步,及时表扬,批上鼓励语、劝教语。4、尽可能进行面改。千方百计使差生也有机会享受到作业的快乐,消除他们对作业的厌烦、害怕的心理。
总之,矫正学生不良作业心理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献身精神,只要我们满腔热情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就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