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在西安益群国医馆门诊部,一个患者语言文字双管齐下,极尽恭维之辞,以至于我不便引用。但文中“经方疗效爽”还是非同凡响,势必是患者本人的意思。 原来这位46岁的韩女士,2021年10月3日初诊,以诗言病,叙述半年来的诸多不适,如“入夜困乏难久眠”、“一言不合火难压”、“小便略黄十年载”等。概括主症有:恶风寒,大便干,腹痛,面黄,尿黄,小便不利,有汗,失眠,舌暗红,苔薄,脉沉。 我辨病:太阴病、厥阴病、百合病。证属:外有风寒,内有郁热,瘀血内阻。选方:桂枝加大黄汤、四逆散、百合地黄汤。处方: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6枚,甘草10克,生姜4片(自备),大黄10克,赤芍30克,柴胡10克,枳实15克,百合50克,生地黄50克。15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今日形容“小便畅似水龙头开了,大便畅快了。失眠,立冬后好转。”我在辨病方面增加失眠,用方增加交泰丸(黄连10克,肉桂6克),成了四病用四方。24剂。 不深刻理解短短太阴病篇仅8条,竟然有桂枝汤及其加味方三个,很难想到受寒腹痛用桂枝加大黄汤;不理解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病也”,就不会在患者用12行诗叙述病情之复杂性时诊断百合病。没有百合的”利大小便”(《神农本草经》),效果就不会出奇。
本案也佐证了合病是合方的前提和依据。也提示,看似纷繁复杂的病症,往往有章可循,有方可用。我中医若长期丢掉了辨病论治这个长处,恐将损失惨重! 王三虎 中医个人经验传承、在线交流、患者咨询答疑 35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