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药的煮法很讲究,有的要先煮,有的要后放。
比如,麻黄汤就是要先煮麻黄,去上沫后再放其实药一齐煮。
先煮某种药物的原因和目的可能会因药物不同,但最终是要达到药效最佳,毒副作用最少的目的。如先煮麻黄,先煮附子等等都是如此。
但是葛根无毒,味甘性平,为何要先煮呢?坊间有几种说法
一是认为葛根易伤胃气,先煮是去其烈性。显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擅自捏造。味甘性平的葛根哪来的烈性?神农本草经讲葛根"起阴气",实指其升水功能。如果葛根没了这个升水功能,它也就跟红薯差不多。
二是先煮葛根与先煮麻黄同理。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麻黄先煮是因为麻黄在煮的时候会浮出上沫,这上沫含有麻黄碱,对心脏不好,古医言其"令人烦",所以要先煮去沫。而葛根并没有类似情况,更谈不上毒副作用。
三是认为葛根厚重,干燥中药材块头大,很干硬,如不先煮,一不容易煮透,药效会打折,要把它和其实药同时煮,又要煮透,可能药也煮糊了。笔者曾用过桂枝加葛根汤,没有先煮葛根,结果没煮透,再煮又把药煮糊了。先煮葛根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它含淀粉多,又干又硬又硬实,需要煮较长时间才会煮透,不先煮的话,要么煮的药效不好,要么容易煮糊了。
实际上,伤寒方中含有葛根的方有的并不先煮葛根,如桂枝加葛根汤证,它的葛根剂量是4两,而葛根黄芩黄连汤要先煮,葛根剂量是半斤,显然与剂量大有关。这也印证了其他观点的主观臆断,所以观点三比较贴近实际。
四是先煮是使其能充分发挥轻清上扬之性。这种说法也只是停留在想当然的说理上,似是而非。
古代的医学与生活实践实切相关,很多就是经验总结,只有亲自实践过,才会领悟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