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北大国发院实践特聘教授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北大国发院的承泽论坛,在点评宋志平老师的新书《经营30条》时,宁高宁从经营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切入,讲了企业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常识与共识,尤其是哪些点本该已经形成常识和共识,但目前还需要大家推动。推荐有心的朋友好好看看,尤其是好好思考。所谓常识,就是基本规律,很多管理者犯错误,就是因为常识不足或把不同领域的常识简单划等号。比如把生物化学、物理学、人口学或教育学的常识等同于管理的常识。而所谓共识,是在自己切实掌握常识的基础上,一方面让整个团队都掌握常识,形成知识层面的共识,提高团队动作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是大家在价值取向上多形成共识,提高大家在努力方向上的一致性。
以下为发言节选:
今天,宋志平确实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尽管它可能并不容易被年轻人理解——他们可能会觉得好记、有趣,但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这本书的内容就像郑板桥总结的书画要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老年人写给年轻人的一本书,经历过的人能真正理解它,年轻人需要慢慢领悟。
书中提到的这30条,每一条都能扩展成一本书,形成经营管理书系,但这并不太难,难的是把30本书的内容浓缩在一本书,更难的是真正付诸实践且同样收效良好。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30条背后的东西,你才能真正删繁就简,读出深意。宋志平已经写了很多书,我自己就读过不少。我发现,他的写作风格越来越直接和准确。
这本书是管理学的佳作,也是对开放式MBA或管理新风的一种探索。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提出一个问题:在目前的中国企业界和教育界,我们是否正在形成一些共识?
共识一:西方在现代商业实践和企业管理理论上都是先行者
企业管理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道理,而且企业情况也一直在变,所以总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有没有一些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普遍认同?有没有一些基本点我们不用再为之争论不休?大家即便有争论,也在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展开?这本书里我觉得包含了很多常识或共识。
大学,尤其是商学院的教育恰恰要基于常识和共识。很多人喜欢讨论和比较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管理。读懂《经营30条》你会发现,其精华不是源于《孙子兵法》《道德经》《易经》。我们都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的众多经典主要用于自身修炼、人际关系、制度建设,以及政务管理,但不是企业管理。这些传统文化对于管理是必需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自我修养、领导力、选人用人等等,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这些经典诞生的时候,没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境,没有市场竞争、资本运作、法律咨询。
我们要承认,现代商业实践和企业管理理论都是西方先行。当然,中国的商业和企业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探索和特色,但大可不必因此而颠倒顺序。
共识二:企业经营的本质超越企业性质
大家还喜欢讨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问题。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不同,但经营本质是否相同呢?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本身也要追求效率,只是评价体系不同而已。近日我们看到一则简短的报道:北京市地铁一年亏损100多亿元。北京地铁显然是一个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因为其他企业不经营地铁,虽然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亏损,也不想评价此事,但如果企业一直亏损、效率不够,其持续生存就有问题,除非其本质属性不是企业,而纯粹是政府的公共事业。
相比之下,香港地铁是上市公司,对经营效率会有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无论企业性质如何,其经营本质是相同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它们都需要注重效率和创新,都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确保适当的回报率。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关于国企和民企的争论没有必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去寻求更好的发展,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其所有制形式。
共识三: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企业
过去,我们常探讨企业靠什么、经济靠什么,我认为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企业,要真正认识到企业这个组织的力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推动力量,而且不能再有任何对企业本身力量的怀疑,但是目前大家尚未就此达成广泛共识。现在看来,经济发展要靠企业,企业发展要靠企业家,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这应该成为共识。
《经营30条》也提到这一点:企业几乎是所有经济活动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在企业组织方式里,核心是依靠企业家精神。因此,要提升社会对企业、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视。举个例子,当经济不景气时,有人失业、GDP增长放缓,我们需要依赖宏观政策来调整经营策略、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外资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然而我们发现,这些政策刺激的效果并不像过去那样显著。这是因为不同的肌体对刺激的反应不同,不同的企业家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也可以被视为一个企业,企业贡献于经济发展,而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企业的城市,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的国家,没有世界一流企业,建不成世界一流的国家。
共识四:关注企业本身成长
在评价企业成功和企业价值实现方面,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我们很少去关注企业的质量、盈利能力和增长。
以市盈率为例,中国企业的市盈率比其他地方低一些,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率相对较低。我们不能只关注市场增长,而忽视了企业的内在质量和增长潜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关注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的质量、盈利和增长。这也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总之,宋志平所著《经营30条》提炼了很多共识,简洁明了。但要真正理解和坚守这些原则却并不容易。如果能做到其中的15条,就可以称得上是好企业。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并坚守这些基本原则,这对我们的MBA教育和企业管理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来源:北大国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