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10日,长春出台新政——
适度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执行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
这是继哈尔滨和大连之后,又一个放松楼市调控的东北城市
但今天,我们不说楼市,只说东北本身
近几年来,东北经济xx,人口持续外流,成为了全国各地人民嘲讽的对象,尤其是楼市自媒体和所谓的经济砖家
全国各地,被地域黑最惨的地方,东北和天津,绝对得排名第一和第二,而东北也从来不在乎这些。你黑你的,我只当没有发生过。我不会要求你删稿,也不会强制给你删稿,更不会请你喝茶。这一点,我倒是挺欣赏东北的
关于东北衰落的原因,网上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气候原因。天气寒冷,本身就不适合发展经济;
也有人说,是体制原因。东北G本位思想重、营商环境恶劣,导致企业经营不下去,最后全都被迫离开;
还有人说,是东北人的原因。东北人野蛮粗暴,不讲道理。拉帮结派,黑社会横行,等等等等;
甚至还有人说,是东北领导的原因。执Z能力不行、城市管理水平不行......
以上这些,除了气候寒冷是客观存在之外,其余皆为瞎扯
事到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相信:大城市的管理、执政水平就一定比小城市强、一线就比二线强;上海就比西安、武汉、天津强。
今年春节,我的朋友圈有一条信息是这样的:
如今再去翻翻评论,发现反对者居多
但,那时浙江、上海都还风平浪静、没发生疫情,觉得大城市管理水平比小城市强,还算OK,但此时此刻,你还会这样认为吗?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21世纪了,还会有人相信城运是由人文这种东西来决定的鬼话
说白了,无论东北之前的繁荣,还是如今的衰落,都是由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
刚建国那会儿,我们一穷二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抗M援C结束之后,开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搞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而那时的世界,正发生着什么呢?
那时的世界,正经历着两大阵营的冷战——以大漂亮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他们在欧洲和亚洲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当时的阿中,实行的是一边倒的策略
出于XX的原因,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向我们伸出了援手:资金、技术、人才,应有尽有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了我们156个项目,其中在东北地区就有57个,占比达到了36%,实际完成投资并投产的大约有150个项目。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实际投资领的44.3%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无数个史上第一次,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诞生: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的车间诞生;第一架国产歼击机,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竣工......
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步形成了辽宁以钢铁机械制造、吉林以化工工业、黑龙江以电力和军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东北的重工业一直是全国老大,共和国长子的称呼也由此而来。这个长子后来又支援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化建设,为祖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大家随便去查一下史料就能明白)
那是东北的辉煌时代
1959年,东北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以上
不仅仅是经济辉煌,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也都相当辉煌。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改开前东北的大学数量及实力
其中最著名的哈工大,当年实力不输清北,甚至某些领域还在清北之上。后来哈工大以一己之力,援建了其他省份大学的建设:
1951年,哈工大拆分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组建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
1952年,被并入清华大学而组建的航空工程学院再次被拆分,组建了现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8年,哈工大拆分航空系火箭与导弹专业,援建西北工业大学,把火箭与导弹专业白送给了西工大;
1961年,哈工大拆分电力专业,将电力相关专业打包并入北京电力学院,组建华北电力大学;
1964年,哈工大拆分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并入武汉水利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
...... ......
但这一切,都从国企改革开始的那一刻,彻底失去
上世纪90年代,东北国企大量DB,巨量工人XX,人民陷入绝境,开始逃离
有一部分人,被南方民企聘用了;还有一部分,去南方打工了;剩下的另一部分,干了个体......
3
如果说,东北的繁荣,得益于苏联的援助;那么,东北的失落,就归结于改开后的国企改制
其实,苏联的援助,并不是东北得以繁荣的全部原因,还跟抗M援C、张作霖及Japan有一定关系。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际环境、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北的繁荣
而1978年改开之后,同样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北从此走向衰落
正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之前曾有人说:东北衰落是因为只有重工业,没有轻工业。一条腿走路,注定不能长久
拜托说这句话的人,去好好学学历史行嘛
刚建国时,我们确实没轻工业。抗M援C结束之后,一边发展重工业,一边补轻工业
来看一组数据:
70年代初,东北的人均消费水平比全国高出31.2%,人均轻工业产值和全国基本持平,其中辽宁(675.1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512.1元/人)高出31.8%
当时轻工业发达地区不多,主要集中在京津和东南沿海。但从这些数据来看,东北的轻工业也绝对不差。我找到了50年代纺织业的相关数据:
50年代就这样,70年代更不必说了
只是,90年代重工业改制后,轻工业也在南方工厂的挤压之下,逐步衰落了
9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霉利奸成为了超级大国。而那时,中国改开已经进行了13个年头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扩大生产,提高效率,开始实行国企承包及厂长责任制,之前过于注重集体化的那套,已经不适应时代了,这也是东北国企必须要进行改制的原因
而彼时的东南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成本优势,轻工业制造已经相当繁荣,但东北呢,成产成本高、外贸、仓储、运输,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在东南沿海的挤压之下,自然没活路
两极格局瓦解,霉利奸崛起,一超多强局势下,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
直到今天,我们的主要贸易国,依然还是北美+西欧,这也是北方城市衰落的根本原因,因为北方城市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不会有任何优势。因为北方城市,大多是内陆城市,即便是沿海的几个,也都是内海,不利于大型船舶的航行和停靠
而这一切,在全球一体化格局被打破和一带一路提出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发生变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时代不断变化,人生浮浮沉沉,没有谁是永远的王者。现在排名靠前的城市,等过个十几或者几十年,也有可能成为现如今的东北
而这一切,无关人文素质,无关执Z水平,无关营商环境,甚至任何人力都无从改变,这,就叫时代发展的力量
所以,不要再去抹黑东北,甚至整个北方了,除了宣泄情绪外,没任何意义。我们都欠东北人一句道歉,而所谓的东北振兴,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东北还将继续衰落下去。时代发展造就的,终究还要由时代发展来改变
个人认为,东北要想重新繁荣,唯二的出路只有两个:
第一,取代日韩在高精尖科技领域的地位。但东北没有任何优势,此路怕是不通;
第二,中日韩朝俄五国贸易一体化。但这个需要有一个绝对的前提,那就是全球老大易主。这个没发生之前,东北振兴不要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