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永州人,带着几吊铜钱,坐船外出。
船到了河流中间,忽然破了,还进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上岸。永州人在水里折腾,岸上的人喊:“丢掉铜钱,游上来。”
永州人到底不舍得那些铜钱,慢慢沉入了水底。
文学家柳宗元看过故事之后,说:“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类似的人,有很多。比方说,和珅,辛辛苦苦贪了不少金子银子,但是晚年不受用,还因此害苦了一家人。
农村有句骂人的话:“要担心,有命赚钱,没命花钱。”
被骂过之后,你若能懂得,一定会很舒服,而不是愤怒。唯有那些贪婪的人,才觉得难受至极。
我们早晚会明白,人生最大的底牌,不是“有钱”,而是“有命”。
01
读书,改命。
命运真的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不能改变,说明你的智慧还不够多。
用蛮力去改变命运,只是适得其反,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还效果不佳。用智慧去改变命运,就不一样了,能够乘风起,甚至能够创造“风”。
有一个童星,叫叶子。她是《春天后母心》里的陈妞。电视剧播出后,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多数的人认为,她的人生,就应该走演艺路。可是她不愿意这样,把演戏的事情放下,走进了成都七中。
老师对她说:“你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
她笑了笑:“我会以骄人的成绩,让学校记住我的。”
丢掉光环,转入学习圈,并且瞄准了清华大学。
读书的路,并不顺利。她没有得到省级优秀的名额,然后不得不进入自主招生的“拔尖计划”。
一路过关斩将,她如愿以偿。多年后,她回想自己的人生,说:“人的努力,居然可以这么可怕。”
放眼看去,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比比皆是。并且这是一条最便捷的道路,也是花钱最少的路。
就算是成年人,如果愿意读书,仍旧会改变命运。
比方说,有的人,中年开始写作,然后变成了作家,也通过文字赚到了不少的钱;五六十岁的人,变成了书画家,也算是喜事一件。
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读书多了,找到了智慧变成金钱、生活、健康的方法,你就会变成命好的人。
02
自律,续命。
很多人告诉你一个道理: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但是你听了之后,不以为然,毕竟自己还年轻,不能算是老朽。
也许你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不得不去应酬,喝酒、熬夜、生气,所有坑害身体的事情,一拥而上。
你也想了,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但是你总是睡不着,老想着明天的工作,今天被挨骂的痛苦。你还担心,明天去哪里找合作人。
也看过很多的道理:喝酒三分醉,早睡早起精神好,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你真的做不到。
显而易见,一个人想要活得久一些,就必须要“自律”。通过严格的自律,来督促自己运动、吃饭、工作、社交等。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在某件事上,坚持了一万小时,那么你就会看到效果。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地重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次都重新开始。
恩格斯说过:“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你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那么你就能在什么地方得益。你要健康,就要在把时间留给健康,最好是留一百年那么长。
真的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才明白什么是自律,什么是悔悟。人不能走回头路,时间不能让你回到青春。
当下,就要自律,不管你多大年纪。
03
施舍,惜命。
《世说新语·贤媛》里有一个故事。
美女赵飞燕仗着自己受宠,就怀疑妃子班婕妤陷害她,于是狠狠地拷问。
班婕妤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一个人修炼德行,还有了邪恶的欲望,这能怪命运吗?这是是伤害命运啊。
赵飞燕不明白。元寿二年,汉哀帝崩逝,她一次次被贬,然后变成了普通人,香消玉殒。
秦朝末年的陈婴,道德高尚,被乡里人推举为首领。他的母亲说:“一夜暴富,是不吉利的,还是把队伍交给别人吧。”
陈婴带着队伍,投奔项梁,后投奔刘邦,人生得以善终。
对比一番,就会发现,命运很顺的人,欲望很少,与人为善,并且能把自己得到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始终要记得,善有善报,好人好命。
用很多的功夫去做善事,周围的人会爱戴你,从而努力保护你。如果你现在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说明你做的善事不够多。
人呢,一辈子做好事,不做亏心事,就会过得踏实,也能守住自己的财富。当自己很穷的时候,那些被帮助的人,都施以援手,仍旧可以迅速致富,起码不会过孤苦的日子。
特别是老年人,每天都恶骂别人,当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就很容易被抛弃。这是自作孽啊。
做人,总得有长期主义思想,为怎么谋划“善报”,年纪越大,底气越足。
04
牌桌上,底牌是一局牌要结束时,手里拥有的那张牌。
对于人生来说,底牌是人到了关键时候,或者很老的时候,手里拥有的财富。这笔财富,是不多不少的钱,更是丰富的精神。
当一个人的命运,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姿态,那么他就不会为生活发愁,也不会身心疲惫,连焦虑感都没有。
诗人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做一个顺势而行的人吧,进一步睿智显达,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