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人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炙甘草15g 山药15g 白扁豆12g 莲子肉9g 薏苡仁9g 缩砂仁9g 桔梗9g 【用法】细末为散,开水冲服。亦可作汤剂。小儿可将药末蒸瘦肉服。 【主治】 1.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脘部痞闷,或吐或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脉象虚弱。
2.小儿营养不良,身体瘦弱。
3.妇女脾虚湿盛,带下色白,面色苍白,身体肥胖,大便溏薄,或两足浮肿,或经行泄泻。 【证析】胃主纳谷,脾司运化。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津气不能正常升降,遂从纳运升降各个方面出现病态。运化力弱,则饮食不消;湿凝气阻,则脘部痞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或吐或泻;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形体失养,则四肢乏力,形体消瘦;小儿营养不良,亦由脾运不健所致。妇女带下色白时兼体胖便溏,自是脾虚湿盛,下注前阴;两腿浮肿亦系水湿下流所致。经行泄泻,是因平素湿滞,当其月经来时气机降多于升,湿浊随气下行,遂呈泄泻。综上本方所治诸证,属于脾虚湿滞,升降失调。 【病机】脾虚湿滞,升降失调。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 【方义】 治疗脾胃,当补其虚,除其湿,导其滞,调其气。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补其脾,茯苓、薏苡仁渗其湿,砂仁芳化湿浊,醒脾利气,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暖胃补中,并能克服诸药呆滞,使其补而不滞;扁豆功能化清降浊,配合桔梗升清,薏苡仁、茯苓降浊,清气得升,浊阴得降,则呕吐、泄泻等证可愈。脾胃健运,湿滞得化,水谷精微生化恢复,则衰弱的机体可以逐步好转。 《医方考》说:“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宵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也,吴崑根据脾胃喜恶释方,颇有特色,唯谓“桔梗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一语则不够确切。若谓味甘即可为诸药舟楫,首选药物是甘草,何不竟谓甘草是诸药之舟楫?所有药物均系甘淡实脾之品,不须引导即能直入中焦,又何须桔梗为其舟楫? 此方配伍桔梗包含两层意义: ①开宣肺气:水津运行有赖气为其帅,湿滞中焦而用宣上药物,有气行则津行之意,即吴氏所谓“能通天气于地道也。” 升举清气:清气上升,浊阴自降。本方治经行泄泻,是经期气机降多于升,用此即寓升清之意。此方于补气药中配伍行气的砂仁,燥湿、芳化、淡渗之中配伍固涩的莲子,成为补中有行,通中寓涩的配伍形式。药力和平,温而不燥,益气健脾,补而不滞,既杜生湿之源,又化已成之湿,令清升浊降,津气运行出人正常,而诸证可瘳。是一常用有效名方。《医方集解》于本方加人芳香醒脾,化湿利气的陈皮,结构更为完善。此方所用之品,多静而不动,意在减缓肠道蠕动,使其充分吸收,学者留意。 【应用】 1.以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困倦乏力,苔白脉缓,为其辨证要点。治呕少用此方,泄泻较为常用。 2.减去桔梗,加鸡内金,研末,分成10次蒸瘦肉服。特别宜于小儿脾虚营养不良。 3.带下色白,审属脾虚湿浊下注机理,可投此方;两足微肿,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不能固摄精微,可用本方加黄芪、五味子。 4.经行泄泻,寒热证象不显,可投此方。 5.减桔梗,加黄芪10g ,熟地黄12g,红花15g。用洒醋一碗炒药7次。才开叫声的雄鸡一只,吊死,去内脏,将药纳人鸡腹;铁树叶一枝,用砂锅炖服。预防哮喘,有效。 【歌括】 参苓白术桔梗莲,山药扁豆苡砂甘, 脾虚湿滞儿消瘦,补脾渗湿即能痊。
编辑:明德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