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业的故事

李书福,1963年生,现任吉利集团董事;

哈工大毕业,硕士研究生,职称:经济师。

他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打造创业奇迹。

2014年,吉利集团营业收入25767.5百万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在第446的位置,

也是中国入选的唯一民企。

2012年,李书福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李书福以88.2亿元排在60。

在《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中,

李书福排名34;

……

李书福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呢?慢慢说起。

开照相馆

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

家里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

家庭普普通通,家里也不算富裕。

整个学生时代,他都在台州度过,没有闯荡的经历。

1982年,19岁的李书福高中毕业了,回到了家里。

干什么呢?父亲给他120元,让他做生意。

想来想去,还是做照相生意。

买了个小的相机,骑个破自行车,

到处吆喝,给人照相去;

到公园,到景点,瞎转悠;

“来,来,同志过来照张相……”

热情、本分,他的生意还不错;

一年后,他赚到了2000多元,把照相馆正式办起。

“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

李书福并不愿多回忆那段历史。

李书福说:“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

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

他敢闯敢拼,豁得出去。

淘金之路

李书福说:“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

在洗相水中,他把金银分离;

在“垃圾”中,提取金子银子。

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生意。

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但也赚回了不少银子。

试水冰箱、“板铝”

1984年的一天,李书福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

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

都在给冰箱厂做一种“小玩艺”(配件);

细问中,发现做冰箱配件有很大商机。

当时,在北方一些城市,

冰箱特别稀有、热销,供不应求,

而冰箱配件,小本万利……

回家后,李书福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

以“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自居。

吉利集团一位老员工回忆说:

“当时的效益非常好,一年营业额有四五千元。”

可见,改革开放之初,“遍地黄金”,俯拾皆是。

机遇不能错过;趁热打铁,顺“东风”借势。

后来,他做出了一个更大决定:

生产冰箱,弥补稀缺,发展“小狗经济”。

当时,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国家正式承认;

那时,电冰箱的生产与销售,国家规定、统一。

放开生产冰箱,那是1985年以后的事。

1986年,李书福自己研发、生产出

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

他生产的北极花电冰箱,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名噪一时;

到了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到4000多万元,

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生产冰箱、冰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而李书福的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也“辉煌”无比。

李书福说:“我们的电冰箱非常成功。”

言语时,还很自豪、很得意。

1989年,26岁的北极花冰箱厂厂长李书福,

已经是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

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李书福的民企。

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

在定点生产的企业名单中,

自然没有民企“北极花”的名字。

后来,李书福离开“北极花”,

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学习。

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

他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英语。

那时,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美的”与“科龙”,

同样没有上国家定点生产的目录里,

但它们后来还是生产了,关键在于争取与坚持。

在深圳上大学期间,

他和同学装修宿舍;

在逛建材市场时,发现进口“铝镁曲板”很贵,

它利润很高,充满商机;

于是,回家办起装潢建材厂,生产“铝镁曲板”,很好的生意;

1991年底,销售800多万元,

1992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1993年达1.5亿,2001年销售额达3.4亿。

海南之痛

李书福最大的商业失败,在海南之地。

1992年前后,海南房地产,热潮正猛,淘金者蜂拥而至。

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进行房地产生意。

在海南进行房地产生意不到两年,就一败涂地。

李书福伤心说:

“海南地产热那一段,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

至于做了些什么项目,李书福很少向外人谈起;

他不愿再讲这段伤痛的历史。

对于在海南房地产的失败,他感悟很多,教训很深;

他说:“我只能做实业。”

这是他用几千万买回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涉足小车制造

书福从小是车迷,经常用泥塑造汽车、拖拉机;

在深圳时,他曾买了一辆深圳生产的中华汽车:

与汽车结下不解情结,对车格外爱惜。

1993年,有了一定积蓄的李书福,有了造汽车的主意;

也因为当时建材不断被模仿,利润不断降低;

铝镁曲板的产业太小了,不得不转行,求更大的商机。

汽车不易被模仿,利润也相当可以。

当咨询后,政府相关人事回复:这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他又转战摩托车行业,最初做跨式摩托生意。

1993年,27岁的李书福吸取了“北极花”的教训,

以数千万元的代价,

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

并率先研制出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

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摩托车,品牌是“嘉吉”。

1994年,李书福生产的踏板式摩托车,价格很便宜;

很快,这种小巧的摩托车,风靡一时,一片火红的生意。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其摩托车销量,就占据国内踏板车龙头位置;

它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辉煌“无比。

有了基础,有了底气,

李书福开始进军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的领域。

1996年,李书福向临海市申请地皮,

说要造世界最豪华的摩托车,要扩大造摩托车生产基地。

当时,李书福家族所造的摩托车,每年有几十万辆的规模;

再扩大规模,水到渠成,一般不会被人怀疑。

就这样,临海市政府批了800亩沼泽地……

曾经,李书福为了“许可”和“牌照”绞尽脑汁;

最后,李书福还是争取到生产汽车许可证,他兴奋无比。

1997年的一天,他打听到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停产”;

于是,投了2400万,占70%股份,成立合资公司;

后来,改名为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997年3月,吉利控股集团在临海建设汽车制造厂。

钱有了、技术也学习的差不多了;

最头疼的,是零部件的采购问题;

千辛万苦,七凑八凑,终于把零部件购齐。

1998年8月8日 上午8点,

在浙江临海“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吉利第一辆二厢轿车“吉利豪情”下线、落地;

这辆车的前脸,有点像奔驰。

那天,他发出了700多张请柬,

没有一个官员和名流愿意捧场,

因为民企造车,可能涉及违法问题。

后来,他给当时浙江省副省长写信,

得到了这位副省长的大力支持;

市县级有关领导闻风而动,不敢怠慢自己。

1998年底,“吉利豪情”生产了100多辆,但质量不够如意。

1999年的11月,又重新造了一批“吉利豪情”;

好不容易卖了近2000辆,

但销售、保修又成了问题;

无办法,他只好借助原来的摩托车销售体系,推销“吉利”。

当时“吉利豪情”大部分都模仿夏利;

为了应战夏利的挑战而一再降价,一度降到2万几;

业界对李书福却骂声四起。

李书福广纳贤才、创新研发,严格管理;

四处奔走,科学营销自己。

2001年,实现224663万元的营业收入;

在汽车行业风云人物榜中,李书福高居榜首,无人能比。

2002年5月26日,

李书福在北京宣布:自己退居幕后,

将吉利集团交给两位“外来的和尚”经营、管理;

走上了一条现代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大增了经济效益。

2002年,1~9月份,共销售家用轿车3.3万辆;

截止2002年第三季度,

吉利集团的营业收入已超过198000万元,取得辉煌战绩。

2002年,吉利集团一举成为全国500强企业,声名鹊起。

吉利集团还确定了中长期规划,

实施骏马、猎豹、雄狮等工程,非常雄伟、大气。

2005年销售30万,收入180亿,利润10亿;

2010年销售100万,收入400亿,利润25亿;

2015年销售200万,收入800亿,利润40亿。

2010年3月28日,

中国“吉利”与美国“福特”

签署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2012年8月30日统计,

“吉利”营收总额首次超过1000亿;

评为“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第六;

发展超过预期。

2015年1月10日 ,

“吉利”与“新大洋”宣布共同投资10亿,

联手打造推广知豆品牌纯电动汽车,

他与“吉利”,未来很动人、很美丽……

足球投资

2001年,为了更好给“吉利豪情”做宣传,

李书福出资1000万元购买广州队90%的股权,

说要与广州足球度过30年的日子。

耗资2000万元,完成冲上甲A的目标后,

没想到2001年战绩平平,开局不利。

主裁判频频错判,吉利队员集体罢赛抗议。

2001年10月4日 ,

冲A受阻之后,吉利集团宣布退出中国足坛,

并掀起“揭黑运动”,浩大声势;

最终,导致“黑哨”被抓;

达到做广告、树形象的目的。

借助足球的影响,李书福、吉利身家倍增,

甚至“涂上”“正义”的名字。

在“足坛揭黑”的广告效应下,

2001年吉利全国销售达3万辆,

实现盈亏持平,显现广告效益。

2004年,吉利集团销售业绩,已经接近100个亿。

在广州足球身上投入的2000万元,

为吉利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更为李书福创造了非凡价值。

“吉利”办大学

1997年,李书福缺钱缺技术最缺人才。

几乎与盖汽车厂房的同时,

“吉利”就开始策划、建设职业学校,

培养培训专业技工、技师。

相继在浙江、北京、海南等地办起了数所大校;

在校学生数万人,人才济济。

他提出的办学思想:

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他提出"311"教育模式,

开创了中国应用型、“订单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

赋予了吉利教育品牌鲜明的特色,

成为了吉利大学办学的灵魂,独树一帜。

汽车企业办大学,稀奇。

社会评价:

李书福为发展民族工业倾注至诚大爱,值得称誉。

李书福先生作风民主、办事果断;

决策前,能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一旦决策,就意志坚定、雷厉风行,不达目标就誓不放弃。

1995年以来,他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少过失;

他可贵之处还在于:注重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用于兴办研究所、教育中心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超亿。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

吉利首批捐款一千万给地震灾区;

李书福个人也捐款一百二十万元,毫不犹豫。

但是,他平时很节俭,很“抠门”;,

所穿、所吃以及所开的车,都很便宜;

他怕自己的“奢侈”,引来“上行下效”,

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有一次,李书福到下属企业视察,

但在公司大厦的门前,被保安拦住了,不让进;

因为大厦前有一块“谢绝民工进出”的牌子。

成功原因:

他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在平凡中发现商机;

他善于寻找政策的缝隙,并及时“钻缝”、努力。

他诚实,实际;不好高骛远,不会脱离实际;

他善于模仿,善于创新,追求实用经济;

他生产的东西,适销对路,很有竞争力;

他不虚荣,不骄傲自大,不沾沾自喜;

他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

他善于学习,虚心学习,不断完美自己;

他无心计,不武断,很民主,善听取;

他果敢决策,勇往直前,执着坚持,矢志不移;

他说:“我从来就没给自己留过退路。”

他不怕苦、不怕穷,敢拼搏、敢冒险,敢尝试;

他任人唯贤,用人用物用到极致;

他平易近人,善于判断;

善于交际、沟通、公关,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他常说:“少谈点金钱,多谈点精神。”

他有至诚大爱,善于长远考虑问题……

作者:追梦1979

2015年4月3日

搜索建议:
热博

 穷人变富人,会遇到怎样的颈瓶?

花煜寒/文穷人都有着一颗变富人的心,如果可以谁不想当个有钱人。可变成富人,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穷人变成富人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颈瓶会是什么?通过一个故事来谈谈这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