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当我用一副中药方消掉患者的多年的脂肪瘤后,她感慨道:原来脂肪瘤不过是一团痰湿而已! 七十年代,还正是上山下乡的高潮时期,那个是时代的人虽然都穷,但是情很真,我从学校毕业后就下乡到西北的一个村子里。 这里的交通条件落后,大客把我们送到山脚下之后用了整整一下午才走到村子里,虽然精神疲惫不堪,但是心中依然兴奋。 第二天起床就是挑麦子,一百多斤的麦跺人家说走就走,我扛着连50米都走不了,队长无奈之下就让我给老中医去打下手挣工分。 这时候也正是我踏上中医之路的开始,老大夫的医术高,医德也高,十里八乡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记得刚去的第一天,村里的大妈说自己两肋疼的不行,感觉要上不来气的那种。 说完老大夫就从后院揪了几个当时我还不认识草叶煮水喝下去之后,立马就好了,当时我就觉得太不可思议。 学习了几年后的一天有位外地的商人模样的人带着一位老人来找老大夫,可是老大夫在外出诊还没回来,他说,他的母亲前不久自己发现右边身子总是感觉到麻嗖嗖的,走路时腿也使不上劲,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更奇怪的是有次烧菜时,一个油点溅到了右手手背,烫起来好大一个泡,可老人竟然感觉不到有多疼。有次突然发现背上起了好几个鸡蛋一样大的瘤子。 医院看了说是要动手术,可是这么大年龄的人怎么会愿意呢,于是就想到了这里来看看中医。 我一看这就是西医学上所说的脂肪瘤,眼看着天都黑了老大夫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就按照自己的所学给拟了一方:黄芪、土贝母、枳壳、桂枝、茯苓、白术、莪术。 结果用药一个月不到,他背部的瘤子已经瘪了下去,最后再用健脾养胃的药用以固本。他感慨道:原来脂肪瘤不过是一团痰湿而已! 其实这个病也不难,因为他沉细滑,苔腻根厚,是一副明显的湿热之象,加上患者素喜甜食,甘能助湿,影响脾之健运,进而促湿化痰。 其实说白了所谓的脂肪瘤就是一个痰核,当它游行到那个地方的有堵塞或者有寒气的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个鼓包,这个鼓包就成了瘤或者结节之类的。 因此在治疗上就要祛痰软坚,调气化瘀,健脾利湿: 第一步祛痰软坚:莪术,土贝母 莪术推动气血运行、化积消癥;桑白皮利肺,开水之上源; 第二步调气行阳:枳壳、桂枝 枳壳用于行气,桂枝用于行阳; 第三步健脾利湿:茯苓、白术这没有什么多说的。 她病程日久必气虚,所以加黄芪一味,用于补气;值得一提的是方中的土贝母,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味苦性凉,归肺、脾经。能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 其实在以前这样的病并不是很多,而且有医术的人也不少,村里边偶然碰到的一位老头开的药说不定都比现在某些穿着正儿八经的人开的药有效。 我现在也是老头的这样的年纪了,发现中医走向没落其实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学医的人已经没有了那种为天地立命的心,有的只想着将现成的方子拿着去获利,这样下去中医不没落谁没落?
诚然我只是老头一个也无力改变,能做的就是写好文章,看好病,传播好中医的精神,人到残年,就如残烛,虽然发不了热,但是我还有点余光,想为每个患者点燃希望的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