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三预一致”?
“三预一致”是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的一个状态,也可以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
首先,我们解释“三预”:
预案 ——将一个整体的经营目标,变成每个时间节点上的子目标(节点业绩),即形成经营路径。每个子目标作为“对赌业绩点”。
预算 ——根据“预案”中“对赌业绩点”的达成与否来发放。达成对赌,已经使用的预算视为合理;未达成对赌,已经使用的预算视为负债,需要后期通过经营来偿还。
预酬 ——“预算”中创客团队分享的部分, “预案”达成,即可从“预算”中提取“预酬”,并对创客进行激励。
广义上, “三预一致”是在每个时间节点按照业务流推进配置资金流和人力流,说简单点,就是预案的达成决定预算的发放,预算的发放决定预酬的提取 ;狭义上,“三预一致”仅指激励,即确认在每个时间节点的激励分享额度。
02 “三预一致”有什么好处?
在激励设计上,我们不仅要从静态上思考机制设计的问题,还要从动态上去思考。 激励讲究及时性,所以,能不能让激励释放的更加密集?或者在产出实际效果前就能够预估未来产出来提前释放激励?
试想,企业的激励反馈如果足够及时,就能够产生更大的激励性,让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激励上,企业之间一定会产生比较,这种比较会在人才市场上被迅速放大,让激励设计更先进的企业获得极高评价。
另外,由于涉及到过程汇总的激励,必然需要在过程中进行考核,这也有利于企业提前发现风险点,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进行补救,动态优化资源,及时止损,甚至扭转局面。
如果没有达到“预案”的要求,“预算”和“预酬”都不会进入项目,这个投资的风险就会变得可控。而且项目也并不会因此结束, 原来的团队不行,会有新的团队过来接单,从而形成“抢单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动态优化。
也就是说,停止投资不是目的,让资源重新配置,在“动态”中实现“优化”才是目的。
03 怎样实现“三预一致”?
要实现“三预一致”,关键是要衡量每个时间节点上的子目标,即 节点业绩 。节点业绩主要包括两种:
经营业绩指标 ——经营业绩是打粮食的结果,经营业绩指标是最硬的交付。
战略驱动指标 ——经营业绩只是结果,还需要关注驱动经营业绩指标的战略驱动指标(市场绩效、运营绩效),这样项目才能有良好的基本面。
这两种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加权关系,而是“互锁”关系。这个意思就是 节点业绩是否达标,应该参考较低那个维度的业绩,即较低维度的指标代表整个项目业绩的整体评价。
有了节点业绩之后,需要做的就是过程中的 节点激励 ,也叫做 贴现 。
这种行为是在中途释放激励,这是很多老板和企业HR部门不愿做的,老板认为提前支付有风险,HR部门认为薪酬管理会变得复杂,增加管理成本。
但打工人终究是打工人,吸引打工人的还是工资和工作环境,员工虽然在公司参与了跟投对赌,但始终不是外部创业,不能完全像外部市场一样最后结算去激励员工。企业一般都有季度绩效或奖金,如果激励设计中将季度绩效或者奖金取消,这势必会引起很多打工人的不满。
在穆胜咨询辅导过的企业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员工对于“贴现”这件事十分在意,大家并不愿意接受“延迟满足”。所以在激励设计上,“贴现”这一点还是有必要保留的。
04 要贴现,贴多少?
关于贴现,我们应该关注 贴现率 (贴现额/预期分享超利)这个指标,即在项目结算之前,分享超利给员工提前释放的比例。
根据穆胜咨询 《2022中国企业平台型组织建设研究报告》 ,愿意预支付奖金的样本企业仅有22.5%(相对2021年下降了5.5%),大部分企业对于激励的理解还太过传统,或者是不愿投入精力设计贴现。
而在那些愿意贴现的企业中,大部分愿意支付的贴现率在10%-30%之间。
图:预支付项目奖金及其占项目奖金总额的比例情况
资料来源:《2022中国企业平台型组织建设研究报告》
当然,贴现率具体落地也是要case by case的,也应该参考项目周期的长短、总奖金的多少、与企业历史的激励政策相比较等因素。
所以,无论是狭义上的还是激励,还是广义上的管理经营,三预一致都是有很多落地细节的,企业家朋友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