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烈士墓前是闻一多先生的良冠冢。
闻一多(1899一1946),湖北浠水人,出身书香门第,1912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料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开始10年的清华生活;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芝加哥美术学院,主攻美术,同时对文学饶有兴趣,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30年受聘于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回到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七七事变后,随清华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当局在昆明制造“一二.一”惨案,四名师生死亡,其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列,并撰文号召“末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民主人士李公仆被暗杀后,其通电全国,声讨国民党特务的卑劣行径,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仆追悼会上讲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参加追悼会发表演说后,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
西南联大常委会,根据闻一多先生夫人高孝贞的要求,在一二.一四烈士墓前,建立闻一多衣冠冢,向人们表明闻一多的英灵永远与师生在一起。
墓碑中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故教授闻一多先生衣冠冢”,右书生辰故里,左下书死因卒年。
墓地前的石阶中间是一块青石浮雕,刻着一柄锋利的剑。青石浮雕上是一个五角星的铁艺围栏。
四烈士后面是李公仆先生的墓。
李公仆(1902一1946)原籍江苏武进,出生淮安。民主人士,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教育家。
1925年考入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1923年考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归国后与高士其在南京筹办《环球通讯社》,与邹韬奋、胡愈之筹办《生活日报》,1934年创办《谈书生活半月刊。
李公仆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拜访周恩来,发表《为全民动员告国人书》,二次去延安,毛主席接见他,题旧作《六盘山》赠给他。
1945年10月任中国民主同盟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1946年在重庆与陶行知办大学,任校长兼教务长,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1946年5月,李公仆从重庆来昆明,增强昆明民主力量,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
1946年6月,他发起昆明万人签名运动,反内战,要求和平。7月11日晚,李公仆和夫人外出归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公仆墓碑很宽,上面的线条是圆弧形的,碑的正面嵌着一张先生的照片,墓碑敦厚直立,碑文是“李公仆先生之墓”,很醒目的红色。墓身是双层的,下层是长方形,稍大;上层也类似长方形,但是离墓碑较远的那头呈一个尖角。环绕着墓地是青松翠柏,还有青青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