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外销量突破300万辆,上汽在造一个没有短板的木桶

从0到300万辆,从简单整车出口到海外生产,从只管销售到自营物流、交付整套体系的全产业链出海,上汽集团海外市场的发展,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升级的缩影,也成为各车企学习的样本

▲ 企业供图

文 | 颜今

最近,上海海通码头迎来了万辆纯电动汽车MG MULAN(海外市场命名MG4 ELECTRIC),它们将被运往欧洲上市销售。万辆汽车发运有太多意义可说:这是中国人的首款“全球车”,是中国最大批量的纯电动汽车出口,更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 企业供图

为了这一刻,中国汽车工业和这批汽车背后的主人——上汽集团(600104.SH)已经等了太久。20年前,中国整车出口才2万辆,现已突破2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2007年,MG 名爵被纳入上汽自主品牌板块,开始出海,如今全球累计销量达到了100万辆。上汽另一自主品牌上汽大通MAXUS在海外市场累计销售量已超17万辆,销往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

销量数据之外,一些新变化也产生了。安永大中华区先进制造与移动出行行业主管合伙人叶亮告诉笔者,如今中国汽车出口有三大变化,一是出口国家愈发全面,过去以中国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市场为主,现在积极布局欧洲等主流市场;二是出口车型更先进,过去多是低成本车型,现在不少以高端车切入市场,再用中低端车走量铺货;三是出口战略从过去的被动式或尝试式,到现在的主动出击,除了当地建厂,还自建销售渠道、定制化开发车型等。

已经深耕海外市场十余年的上汽集团,也经历着类似的变化。而上述一万辆出口欧洲的汽车——MG MULAN,则是上汽对自己取得出海成绩的最新总结。

2021年,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连续六年夺得国内车企榜首,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具体到上汽自主品牌MG,则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目前,上汽集团成为国内首家累计海外销量突破300万辆大关的车企,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而MG也在今年7月13日,达成累计出海100万辆的成绩。

这次首发欧洲的MG MULAN,不仅寄托了上汽的希望,也彰显了中国车企借助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跑赢传统汽车强国的信心。

从0到300万辆,从整车出口到海外建厂当地生产,从单纯卖车到自营海运物流、销售体系等,上汽集团海外市场的布局与发展,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缩影和见证,也在成为其他车企竟相学习的样本。

造一个没有短板的木桶

▲ 企业供图

如果把上汽集团的海外销量比做木桶里的水,那么决定水多少的,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在上汽的战略布局里,没有短板一说,只有长板和更长板。

体系化,是上汽出海布局没有短板最重要的原因——从布局之初,上汽考虑的就不是一条腿走路的整车出口路线,而是参与了从生产、运输到在地化生产、售后服务、二手车业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每个环节。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上汽出海的体系化已经趋于成熟,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上汽拥有硅谷、伦敦、特拉维夫3大研发创新中心,伦敦、慕尼黑、东京3大设计中心,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生产基地及KD工厂,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和180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并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7条自营国际航线。

体系化布局,在关键时候能“救命”,比如上汽集团旗下的安吉物流。“在上汽集团的海外体系中,安吉物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曾告诉笔者。

▲ 企业供图

安吉物流是上汽集团旗下的物流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也是全球第一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物流企业,配送网络覆盖国内600余个城市和海外100多个国家,年发运量可达千万辆规模。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国港口世纪大拥堵、海运费暴涨、中国汽车出口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安吉物流的存在显得尤为珍贵。

一个朴素的循环逻辑是,只有保证运力,才能出口更多的汽车;只有卖出更多的汽车,才能维系强大的物流体系。

卖车只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开始,服务如何才是拉开自己与对手差距的关键。其中一个细节便体现在汽车交付周期上。

“我们在欧洲交货时间非常快,不像有的竞品,买一辆车要等半年、一年。”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曾公开表示。以MG在欧洲销售的新能源产品EZS为例,虽然其不像竞品一样在欧洲本地生产,但由于上汽旗下的华域零部件公司和安吉物流弥补了这一短板,毕竟华域零部件旗下有100余个基地,安吉物流则覆盖了海外100多个国家的配送网络,可以保证产品在最快时间内被运往欧洲,并在产品出现问题时,最短时间内实现零部件调配。

话说回来,体系化发展固然重要,但技术保障始终是产品的基石。在这一点上,上汽集团不但没落下,也处处体现着体系化的影子。

一个清晰的技术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经过多年发展,上汽集团共有“七大技术底座”,包括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和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具体来看,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为“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为“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

在“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行业变革大趋势下,上汽为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技术及创新工艺的布局和落地,还全面整合了自身资源优势,在今年3月成立了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

体系化的耕耘有了收获。在各个长板的加持下,如今上汽的海外销量正在快速攀升,不仅连续六年成为国内车企的榜样,实现“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1] ”的盛况,还成为国内首家累计海外销量突破300万辆大关的车企。其中,上汽旗下MG品牌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95%的问题和人有关”

▲ 企业供图

汽车出海,靠的不单单是产品技术过硬的单线思维,还需要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消费习惯等等。就好比一个人想吃苹果,你却偏偏要向他推销李子,这样的供需不对称,必然会事倍功半。

跨文化困境,企业出海时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每个国家的文化的理解、标准的理解、消费习惯的掌握,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要克服的困难。”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说,“我们中国不缺强大的工程,不缺强大的制造,但是我们缺适应海外当地文化的人才。”不过在十几年的出海历程中,上汽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体现在产品维度,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推出合适的产品。

MG MULAN(MG4 ELECTRIC)便应运而生,生于全球又卖往全球。这是上汽准确把握海外消费者对安全、环保、智能、操控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充分结合自身国际一流的“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集成全球优势资源打造中国人的首款“全球车”。

按照计划,MG MULAN在国内和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近20个欧洲主要国家同步上市,并计划明年进军澳新、中东、墨西哥、南美等地区,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市场的80余个国家。

本土化改造的“绝活儿”依旧在延续。在欧洲,MG MULAN的内饰风格与国内相比更为简洁,底盘调校更硬朗,由于部分欧洲消费者有“乡间飙车”的习惯,因此进一步提升了底盘稳定性;在天气炎热的中东,强化空调快速制冷;在智利等多山地区,车辆爬坡能力提升20%。

上汽集团也给自己制定了新目标。2022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预计将超过80万辆,欧洲将晋级成为上汽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对于MG MULAN,上汽集团希望它能在2023年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型海外销量冠军,2025年成为中国首款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全球车。

放眼大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重视开拓海外市场。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目前全球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海外年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新时代已经来临,上汽集团也将成为乘风破浪的队伍里,最亮眼的存在。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