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一男子因“想不开”跳河轻生,庆幸的是他在水里挣扎了40分钟,竟然把游泳学会了。男子爬上岸后,因手机、身份证、鞋子全都掉进水里,他只好向民警求助(借20元坐公交车)。对此男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是因为什么而“想不开”,但是从民警对他说“男人有时候,是要咬着牙坚持一下”来看,大概是生活上遇到困难了。
按道理讲,牵涉轻生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但是舆论风评却是各种戏谑,不是一连串的“哈哈哈”,就是“游泳天赋顶呱呱”。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戏谑倒并非是恶意的,更多应该是觉得这个“反转”有些猝不及防。
只是从“跳河轻生”到“学会游泳”,从根本上讲,男子应该是并没有完全想通轻生意味着什么。要知道,想做个死人、想去死和想自杀,这三者之间是有细微差别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时不时会希望自己是个死人(想法层面,意识流的情况下),一切清零,从此超脱悲伤和悲苦。而想去死,则是坚信糟糕的现状永远不会改善,所以就会在意识上表现得很悲观,开始有想去死的念头。至于想自杀,就已经上升到行动层面,并且多数时候跟冲动相关(当然也有完全“心死”的情况,真的不想活了)。
就此而言,显然湖北黄石这名男子,应该属于冲动的情况。换句话说,在跳河轻生前他应该并没有细想自己在干什么,可能以为自杀就像呼吸一样,急迫而无法避免。并且认为,对于无法忍受的生活,死亡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当他真正面对生死抉择时,也就是跳下去开始感受到死亡的临近时,可能才知道自己不想死,于是才会拼命扑腾,直到把游泳都学会。
正如随笔作家阿尔瓦雷斯在《野蛮上帝》中所写:“这些人企图用一种驱魔仪式来摆脱一些痛苦,若是在生命中,这些痛苦的尖锐性只会慢慢地消磨。” 这其实跟我们日常强调的“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是一个意思。
当然叔本华也剖析了这个问题,他写道:“自杀可以被看作一个实验,一个人类抛给大自然并强迫它作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死亡会对人的存在,以及人对事物本质的洞察,造成怎样的改变?这是个笨拙的实验,因为要实施这个实验,就要毁灭提出这个问题并等待答案的意识本身。”毕竟,实施自杀之前,不可能知道自杀的后果。
由此我们再去审视“男子跳河轻生扑腾40分钟学会游泳”的事情,总觉得一点也不可笑。就如阿尔贝·加缪所言: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因此对于湖北黄石这名男子,总还是可以归于万幸的,因为想要跨越“跳河轻生”和“学会游泳”的界线,实在是太需要运气和客观条件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物本能是人活着的主导原因,但是在一个世俗社会里,活着的理由仍然难以解释清楚。以至于“人间值得”和“人间不值得”的界线往往是模糊的。就拿民警对男子说的“男人有时候,是要咬着牙坚持一下”来讲,这其实是“人生值得一活”的日常表达,虽然在逻辑上,叔本华告诉我们无法很好的实证,但是这种假设对绝大多数人却是必需的。
当然不同的社会下,对于自杀行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追根究底,我们都必须对自杀者(悲观的、悲苦的、不幸的)抱以最大的善意。不管是自杀成功,还是自杀未遂,他(她)们本质上都是苦命的。由此推及湖北黄石这名男子,即便他这次生还了,但是回到现实的岁月,作为他的家人和朋友,还是要多关注他的动向,因为有过第一次自杀,就很可能会有第二次自杀。
所以回到舆论风评上,不管有没有恶意,最好还是“别笑了”。甚至类似“还是不想死”的言论,作为发出者也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那个跳河轻生的是自己,看到满屏的“哈哈哈”,又该是怎样的心情。人呐,总还是该换位思考的,否则在苦难面前,也只能仰天长叹“人间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