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是喜欢请关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冰雨火》算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呢?
是刑侦?还是警匪?又或是禁毒?
他有一点《无间道》的影子,也有一些《风起陇西》的形态。
只可惜,他没有《无间道》的创作环境,也没有《风起陇西》的时空背影。
最终《冰雨火》成为了一部卧底为主,禁毒为辅的警匪片。
于是乎,在这样一个发挥空间不算太大的小县城中,各色人物开启了飙演技模式。
无论是男女主角,还是男女配角,都在努力让《冰雨火》看起来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抛开那些极具张力的警匪冲突与剧情反转不谈。
仅从“禁毒警察”这样一个“陌生”的群体来说,《冰雨火》用一种全新的手段,向我们描绘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
而这样一个群体,也在《冰雨火》中展现了最大的真实面与普通性。
他们不是欧美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也不是形象不可撼动的民族英雄。
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会犯错也会迷失的普通人。
一群或许只比你我多了那么一点点信念或意志的普通人。
他们就是那千千万万个奋斗禁毒第一线的陈宇、林德赞、蓝安然、龚队等人。
在一份制作于2007年前后,关于“西南地区禁毒警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
现实中的禁毒警察群体,与《冰雨火》中的警察形象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像陈宇、林德赞、陈力文、蓝安然等人,几乎完美刻画了一个普通人该有的面貌与样态。
陈宇,是一个被“贬”到基层单位历练了三年的新人。
虽然他在学习期间各项成绩十分优秀,但这些毕竟只是书本上的大道理而已。
当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禁毒警察之后,由于从警时间上的不足,不仅让他一再犯错,更是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某种程度怀疑。
而这也是禁毒警察在心理素质层面落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从陈宇这个角度来看,已身处局长之位的林德赞,虽然有着相当长的从警时间。
但他也因为家庭关系等因素,让他在工作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心上的转移。
而处于陈宇和林德赞中间的位置的刘恺华,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队长,但却是这支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尚未成家的他,有着足够长的从警时间,在各种业务能力上也有着足够扎实的沉淀。
相比之下,陈力文这个角色则更加符合“分析”中对"职务这个因素的例证。
在这篇调查中显示,从职务上来看科、队长级别的禁毒警察,在心理素质水平上几乎整个禁毒队伍中最高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也与现实中的实际状况相吻合。
虽然这些科、队长是从有经验且表现优秀的普通警员中提拔起来的。
但在实际办案警员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依旧需要亲自参与到大部分一线案件的侦办工作中去。
这也接间导致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与心理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升与加强。
直到有朝一日他们成家之后,才会因为各种问题,在不自觉中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家庭之上。
除此之外,《冰雨火》最为写实的或许就是从省厅下来督导工作的陈力文总队长了。
抛开“余总”这个未知因素来说。
这些并不会直接参与到一线禁毒工作中的高级领导或级别,他们有些是直接从其他部门直接调过来的,有些则是多年不再参与一线工作的。
这些人大多可能在某些特定素质上有着强于常人的地方,但在一些禁毒工作特有的素质上就不见得能高过普通警员了。
更有可能像陈力文这样,在对自我期望值上有着过高的要求。
综合这些因素,便很有可能出现《冰雨火》中陈力文几次三番出现的问题。
他太过自信,他轻信了吴振峰的一面之词,他过于强势地向属下多次下达了苛刻的任务要求。
在一次又一次与毒贩较量中,有哪些失败是本该可以从陈力文这一层去规避的呢?
还有蓝安然这样一个有些点缀性质的女性警员,在现实的环境下她们确实不是一线禁毒工作的主要力量。
而之所有这样的结果,并不仅仅只因为她们是女性而已。
如果只是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
陈宇、林德赞、陈力文等人在心理素质上,无疑是不合格的。
但从现实或真实度上来说,他们却又是“合格”的。
因为他只是一群普通人,一群会犯错、会有压力的普通人。
他们并不是逢案必破的超级英雄,也不是近乎被神化的民族英雄。
他们在面对诱惑与情绪时,也会产生摇摆。
他们在面对压力与失败时,也会产生自我怀疑。
他们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们会在一个案件上久久没有进展。
他们会有牺牲,同样也会有失败,他们并不是轻易将毒贩按在地上碾压的存在。
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一群在努力捍卫你我安全的普通人。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