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元钱都赚”的顺丰,前三季度净利预计下滑70%,拐点何时能到?

文|AI财经社 杨俏

编辑|杨洁

顺丰掌门人王卫在2021年也遇到了烦恼。

10月13日,顺丰控股披露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前三季度,顺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元-18.6亿元,同比下降67%-69%;第三季度预计净利润为10亿元-11亿元,同比下降40%-46%。

在今年第一季度,顺丰就开始了“不顺”。这一季度,顺丰亏损近10亿元,这也是顺丰上市以来出现的首次季度亏损。一季度业绩预告发布后的4月9日,顺丰控股跌停,当日总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随后,顺丰控股的股价开启了跌跌不休状态。

在今年2月,顺丰股价曾涨到124元的历史最高点,市值也一度达到533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半年多之后,顺丰股价已经大不如前,截至10月14日,顺丰报收66.22元,股价几乎腰斩,市值为3017亿元。

同时,上半年让顺丰并不愉快的是,它在末端用户的付费意愿上所做的小步试探,也“出师不利”。不久前,顺丰被浙江消保委问责,质疑其巧立名目收费、误导消费者,原因是其推出的“一元签收确认”的增值服务,被用户投诉。早在去年,顺丰的丰巢快递柜就因收取5毛钱的超时保管费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顺丰的口碑,也由此在用户中大打折扣。

1元收费“小心思”,缺钱的末端配送前不久,顺丰刚刚下架了“一元签收确认”相关产品。顺丰在末端配送上花起了“小心思”,不料却引发了一场风波。更令有的用户质疑:顺丰难道缺钱了?

2021年9月,有用户发现,顺丰悄悄地在App的“签收确认”一栏,增加了一项收费1元的增值服务。无论用户收到的是高端商务件还是电商件,只要购买该项服务,都可凭借顺丰发送的签收码或本人身份证的后6位数字签收快递。

对此,顺丰方面表示,该项增值服务是目前快递行业中的通行做法,是为了保证快件安全,如果用户不认可,可以不选择它。

但该解释并未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有用户质疑称,这是否意味着,如果自己不勾选该选项,就将接受顺丰的“降级”服务。在接到用户投诉后,浙江省消保委也指出,顺丰速运推出的“签收确认”增值服务,是快递公司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顺丰此举涉嫌巧立名目收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最终,在9月29日,顺丰还是将该产品正式下架了。而顺丰也回应称,还将继续探索更多精细化服务,加强对新上线服务产品的名称、内容的说明和提升,避免引起用户误解。

而顺丰此次在“1元收费”上的小“心机”,不由得让人回想起曾经顺丰试图通过丰巢快递柜收费的事情。

2019年10月,丰巢曾陷入“诱导收费”争议当中。有用户通过丰巢保管快递但取件超时,面对弹出的“1元赞赏”,也曾进行投诉。而当时丰巢客服给出的解释也是:“打赏不是强制收费,可以跳过该服务正常取件。”

但此后,丰巢仍在继续试探用户付费的意愿。2020年4月,丰巢宣布进入“会员时代”,会员可以享受超时服务;而非会员在超过12小时未取件的情况下需要支付0.5元的费用,3元封顶。

丰巢“5毛钱入柜”的规定一出,立即引发市场热议,尤其是用户和小区物业的反对情绪剧烈。上海一居民社区的物业还专门针对此事发布了一封《致丰巢公司的公开信》;杭州一小区物业更是直接宣布停用丰巢快递柜。

丰巢对此也发布公开信表示,其超时收费只是为了提高货柜的流转率,方便快递员为收件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这一风波在持续了半个多月后,丰巢不得不向各地物业及用户们妥协,以将免费时长延长至18小时,并赠送用户一个月会员的结果告终。

丰巢快递柜收费争议的背后,是顺丰试图通过丰巢,在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上探索更多的商业变现模式。但让丰巢倍感尴尬的是,在今年4月,菜鸟驿站却宣布实行“免费送货上门”。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看来,菜鸟驿站的免费送货上门,实际上并不会对顺丰的最后一公里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方式也具有不可持续性。而令顺丰焦虑的,是末端收取的费用远远覆盖不了丰巢的连年亏损。

顺丰自营模式的丰巢快递柜与加盟制的菜鸟驿站相比,无法快速扩张,其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也难以覆盖庞大的运营成本。丰巢快递柜的生意深陷亏损泥潭,根据财报,其亏损额从2016年的2.5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7.8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更是亏损近8.46亿元。

经过长期的跑马圈地,丰巢与速递易合并后已拥有了快递柜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徐勇对AI财经社表示,在整个末端配送当中,使用快递柜的占比仅为1/5,快递柜的使用率偏低。

末端配送商业变现不成功的顺丰,也放弃了对丰巢的优先增资权,持股比例从13.67%稀释到了9.75%。

对于“哭穷”的丰巢,顺丰也试图为其试水更多的变现模式,但却导致了和用户间的矛盾。

在徐勇看来,此次顺丰的“1元确认签收”收费项目是将服务细分化了,主要针对的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其实这1元钱加入到快递费用的浮动当中,并不会有人在意。但顺丰却偏偏将其加入到签收增值项目中。顺丰应该是为了区别这种服务,以用户签收的物品作为甄选。”

但顺丰的“小心思”背后,快递末端的盈利压力也在席卷整个行业。快递价格战之下,在快件量飞速上涨的同时,派件费却不断下降,快递公司们纷纷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从中受伤的,不止快递公司,还有末端网点和配送员。派费探底1元以下、网点倒闭接连不断、快递小哥叫苦连连。

2021年7月,顺丰推出“一哥丰收计划”。在行业当中率先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资金提升收派员的收入;2021年9月,顺丰推出“员工可持续发展保障计划”,预计覆盖超过20万名一二线快递员,总计投入超过5亿元。顺丰针对快递员的“安慰剂”背后,整个快递行业陷入不安之中。

价格战“内卷”,商务件优势渐失根据顺丰控股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顺丰的业绩“水逆”仍在继续。

在今年第一季度,顺丰亏损了近10亿元,这也是顺丰上市以来“破天荒”的首次亏损。顺丰当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春节期间快递业竞争加剧,造成成本增加;以及特惠专配业务增加、电商毛利承压。

今年第二季度,顺丰扭亏为盈,但对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顺丰大约少赚了30亿元。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在去年以来愈演愈烈,快递单票价格已经从2007年的28.5元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而在其中,占快递业务量较大比例的电商快递增速较快,且同质化竞争严重,于是,价格竞争成为了它们扩大份额的主要手段。

尤其是去年以来,极兔横空出世,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搅局,引起了市场极大的争议。“通达系”也被这只兔子搞得不知所措,快递派费甚至一度直接探底至不足1元。激烈的价格战引起了监管注意,极兔、百世快递还曾因为低价倾销被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处罚。

顺丰也未能从中幸免。“规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场,这是我们从战略角度看到的非常深刻的教训。”顺丰曾在2020年财报沟通会上说道。

随着电商浪潮兴起,为了稳住市场份额,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顺丰也开始试图布局自己的电商业务。2013年与2018年,顺丰两度推出了“电商特惠件”。山西证券指出,在直营模式成本较高及装载率低的情况下,这两次的尝试都不太成功。

2019年5月,顺丰从细分市场出发,针对日均票量1000票以上的电商大客户推出了特惠专配业务,定价8-10元,定位中端电商市场。2020年4月,顺丰成立了丰网速运,直接对标通达系。

截至目前,顺丰的经济件中已经形成了电商标快(直营品牌下的高端电商产品,单价为10-20元/票)、特惠专配(时效及定价标准略低于电商标快,单价为5-8元/票)、丰网速运(针对下沉电商市场,与加盟模式快递公司对标的独立品牌,单价约为2-5元/票)的三大细分产品。

低价经济件在顺丰营收结构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根据财报数据,经济件在顺丰的营收结构中的收入占比,已从2018年的22.4%提升至2020年的28.67%。

在2020年,顺丰的业务量达到81.37亿票,同比增长68.46%;单票收入却从2019年的21.93元下降至17.77元,同比下降18.99%。

顺丰以新产品打破了自己原有的“高价产品”的局限,填补低价产品空间,却因此不得不同时承受快递价格战的冲击。但徐勇也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显然已经超过了服务品质。顺丰的市场份额本来就不高,如若不参与价格战,市场份额还会被再次抢夺。

而顺丰一向稳固的“基本盘”商务时效件市场的空间,也遇到了难题。在顺丰的财报当中可以看到,随着经济件占比提升的同时,时效件收入占比则相应地从2018年的58.7%下降至2020年的43.09%。

在2021年半年报中,顺丰时效件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5%,而经济快递的营收同比增长达到69.2%。

各种保单、合同、文件的无纸化办公时代来临,给顺丰的商务快件业务也带来了影响。同时,随着电子发票的落地普及,根据数据统计,在2020年我国电子发票数量为250亿份,超过了纸质发票。

在今年4月顺丰的股东大会上,王卫曾经承认,商务件(工商业快递)是顺丰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化的普及,包括邮寄发票的需求逐渐消失,工商业快递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顺丰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后,也解释称,产生亏损也是由于开支增加了。“疫情期间公司业务量增速过快,导致速运环节出现产能瓶颈,为了保证时效和服务,顺丰从2020年第四 季度增加了临时资源的投入,导致成本承压。此外,顺丰还加大了资本性开支投入,进行中转场的自动化产能升级,提升资源效益。”

一位快递行业业内人士也对AI财经社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顺丰的“投资节奏明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顺丰也预计,疫情得到缓解后,“在今年第二季度可进一步缓解产能瓶颈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释放规模效益。”10月13日,顺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预告中显示,前三季度顺丰的净利润为17.6亿至18.6亿元,相比起2020年降低了近七成,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则相比去年降低了近五成。

显然,顺丰的水逆暂时还未过去。

顺丰新业务,仍难撑一片天不仅如此,王卫在股东大会上还表示,在未来两年内,也许顺丰的利润都不会很好看。

那么,顺丰的钱接下来又会主要花到哪里?

通过顺丰往年财报发现,在2020年的前三个季度,顺丰的在建工程支出都比2019年前三季度低。但到了年底,2020年全年的在建工程支出,已经比2019年增加了22.64亿元。

顺丰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也在2020年第四季度达到了最高点。2020年第一季度该支出为19.12亿元;到了第四季度,该支出金额上涨至122.7亿元,增长了5倍多。

有解释称,顺丰在花钱为未来做打算。如在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资本投入力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97.79亿元,同比增加145.08%,主要是投入了转运分拨、空运网络以及土地资源等项目。

放眼顺丰整体的业务情况,“科技实力”才是顺丰常年挂在嘴边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位,其研发费用支出也在同行中领先,2019年顺丰的研发费用接近12亿元,到了2020年上涨至17.42亿元。

顺丰一直以来都在向外界展示它的“科技范”,包括建机场、买飞机、提升物流自动化设备等等。尽管顺丰的负债率已经从2020年末的48.94%上升至2021年6月底的57.04%。顺丰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2021年5月,顺丰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200亿元,用于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等等,“通过自动化、智慧化升级实现科技赋能物流服务”。

在顺丰看来,没有这些投入,那么它则会沦为电商市场当中的“运输工具”,显然顺丰并不愿如此。

这些高企的成本支出也让顺丰并不怎么赚钱。虽然顺丰做的是高端快递市场的生意,毛利率却一直低于中通和韵达,直到2020年其毛利率才超过韵达。

在徐勇看来,在快递市场当中,各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了,竞争后期已经进入瓶颈期,快递公司需要在其他市场拓展,做细分市场,或进入新领域,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顺丰也在尝试多元化布局。被其寄予厚望的顺丰同城,品牌独立尚不足两年,顺丰就已经急着将其分拆上市。

顺丰同城在顺丰集团当中,充当着两个重要的角色:其一是在城市交通高峰时段及运营高峰期补充和缓解“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压力,同城业务将成为末端的“弹性运力池”;其二,同城业务分拆上市,也是为了拓展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

但是,这块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包括美团、蜂鸟、达达等都是顺丰同城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同城配送同样也是“烧钱”的业务,根据招股书,顺丰同城近三年来已累计亏损了15.6亿元。

此外,为了开拓创新性融资渠道,顺丰旗下的顺丰房托基金也于今年在港交所上市,这些物业资产为顺丰带来了8.96亿元的投资收益。

在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新业务在营收中占比已经提升至30.89%。但新业务目前还未能为顺丰撑起一片天来。在2020年的时候,顺丰的其他业务部分,包括同城、供应链,以及收购美国夏晖后成立的顺丰新夏晖和顺丰DHL公司等,净亏损达到了10.6亿元。在2021年上半年,顺丰的快运分部亏损额为5.08亿元,同城、供应链以及新业务等其他分部的净利润仅为0.11亿元。

王卫曾表示:“公司不会一味地烧钱来做新业务,但如果短期的利润承压能换来长期的竞争力,有机会将顺丰打造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那我愿意调低未来1-2年的利润率预期,这是重要的战略。”

但对于顺丰而言,尽管经过了今年第二季度的由亏转盈,但顺丰的业绩仍然等待真正迎来拐点的时刻。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