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思维,洞识金融诸相的六个认知
——每个人的世界,是我们认知的世界
01我思故我在
老李有时候喜欢思考。记得N多年前,一位同学兄弟说,老李一思考,就显得特别可爱。因为彼此很熟悉,他的这句话本意应该是说老李思考时就特别的单纯,幼稚的像个孩子。但这句话也肯定有其他意思。
犹太谚语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越思考,真理离他愈远。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恒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它的意思是,我们能说的出来的道理,并不是那个最根本的道理。
《金刚经》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人类的三大宗教都主张不思考,都主张无为。三家如此,那就不是巧合了。这说明,圣人都认为人的思考和说教可能会反而与真理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就不去思考了么,不去“为”了么?
答案很明确,肯定不会的。
笛卡尔也说过,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思考恰恰是普通人能够证实自己还“存在”的最后表征。能真正不思考的,除了圣人、成佛的人,就是死人。
我们每个人从有了意识开始,就一直都在思考。思考晚上吃啥,思考明天干啥,思考怎么能进步、怎么能成功,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很多很多事。思考是我们存在的证明。
佛教认为人有六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唯识学派则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称为八识。“末那”,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末那识”与前六识不同,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也就是即便我们六根清净了,还有第七识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着。从这方面看,思考是我们存在的必然。
另一方面,即便有三大宗教关于无为和不言的共识,但还是有《圣经》、《道德经》、《金刚经》,还有上帝、道、佛,这些又恰恰是有为和言教。
对普通的芸芸众生而言,决定命运的主要有三个:先天(也就是“命”)、努力、机缘。而这三个里,唯一可以人为提升的,就是努力。而且通过努力,有可能改变命运的“运”,也可能改变运气。当然,也可能努力了也没有什么改变,但至少比不去努力要多一些可能性。
而在人的所有努力中,人的思维影响最大。
思维,是对感知的信息的深度加工和重构,形成范式,并且指导行动。比如说:
有钱真好!这是感知。
怎样才能有钱呢?这个是思考。
这样做才能有钱。这个是思维。
思维是人感知世界和为人处世的精神统领。是人能够改变自身的主要途径。思维不是天生的,至少不全部是天生的。思维应该是在感知世界和社会行为过程中不断积累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