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物质的定义
关于物质,列宁有一个定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对不对呢?我以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有问题的。
第一,列宁把物质定义为客观实在,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按照列宁的说法,物质是我们感觉的存在,在我们的感觉之外。反过就出了一个问题,“感觉”又是什么呢?“物质”在“感觉”之外,不就意味了“感觉”是“物质”外的存在?!“物质”在“感觉”之外,“感觉”在“物质”之外,于是,列宁的物质定义出现了一个二元论的漏洞,这个漏洞实际地为唯心论和二元论开了一扇通达之门,即,在我们这个世界有着“物质”和“感觉”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一元绝对在列宁的物质定义中被深深地动摇了。
第二,“物质”是感觉外的存在,意味了“感觉”是一种“物质”外的存在。这无疑弹出了“物质”和“感觉”都是存在方式的菜单。一般人们把“物质”称之为客观的,把“感觉”称之为主观的,但这又不是绝对的,例如,当我们谈论客观世界时,这样的客观世界并不是纯粹本体方式的,而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认知与对象联结的架构,康德把它称之为“现象界”。又如,当我们谈论感知和认知时,它不仅是一种主观存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如甲人的感知和认知对于甲来说,是一种主观存在;然而对于乙来说,甲的感知和认知则是一种在乙人感觉之外的客观存在。由此,无论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存在都不是自我绝对的。黑格尔逻辑学告诉我们,生命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统一。如果说黑格尔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无论客体和主体内含在主客统一的存在架构之中。好比有一天有外星生命降临地球,它所看到的地球上的一切,无论是客体的和主体的都会统一于地球这个存在的总体拥有,同样如果我们降临某个外星星球,对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认为是这个外星星球存在的总体拥有。因此,无论客体和主体,在更高统一上,它们都是存在的不同方式,存在的组成内容。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的问题是,把“存在”视作为感觉外的东西,而没有意识到“存在”不是“物质”的专利,“感觉”亦是一种存在。时代的局限使得列宁的思考没有深入到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不了解“物质”和“感觉”都是概念方式的架构,而概念具有一种抽象统摄和概念进阶的逻辑特质。在概念抽象统摄中,“物质”的和“感觉”的概念指称和概念架构都具有抽象统摄一切可以被它们各自统摄的对象的逻辑功能;而在概念进阶中,概念会通过共性集合的方式和对立统一的方式产生更高进阶的概念指称、概念抽象和概念架构,生成更高阶乘的概念统摄。例如,无论“物质”的存在还是“感觉”的存在,在概念的更高进阶中,都是“存在”的方式,为“存在”这个更高进阶的概念指称、概念抽象、概念架构所统摄。在概念阶乘上,“存在”的概念架构既高于“物质”又高于“感觉”。列宁物质定义的毛病是,他把“物质”的概念阶乘同“存在”的概念阶乘不恰当地等同了起来,造成了概念阶乘的混淆。正确的把握是,无论是“物质”的概念还是“感觉”的概念,在概念阶乘上都低于“存在”的概念,并为“存在”的概念所统摄和架构。
第四,列宁的物质定义把“感觉”定义为对客观实在的“复写、摄影、反映”,其思想实质是本体论的而不是认识论的。“复写、摄影、反映”的说法和洛克的印象论没有实质的区别。在洛克那里,我们的头脑是一块白板,感知和认识是外部对象在这块白板上留下的印象。在列宁的“复写、摄影、反映”中,“感觉”如同白板,是没有它的心灵方式的能动架构,以及心灵方式的感知和认识的制作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本体论的定义而不是认识论的定义,是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逻辑悖论的。
揭示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内在悖论和重大缺陷,我们就将走向物质定义的认识论思考。我的见解是:
1、物质的定义需要从人类意识结构的概念方式中求解。
人类意识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它以身体方式的器官感知世界,以概念方式的符号指称认知世界。呈现在感知中的经验样式和认知中的概念样式,都不是事物的本体,它们既相关于和相通于事物的本体,又相关于和相通于人类的意识架构,是一种主客统一的存在建构。
2、“物质”的定义是一个历史的进动。
在经典物理时代,“物质”这个概念,指称和统摄种种经验直观的物体对象,一切可经验直观的物体对象都可以被称之为和统摄为“物质”。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创立,“物质”的定义进一步扩展到了一切可经验直观和非经验直观的物理对象,如原子、量子、能量、场、时空等等的非经验直观对象,它们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因其具有物理的性状都一一地被指称和统摄到的“物质”的范畴中来了。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批判了各种“物质消失”的论调是完全正确的。
在哲学上,传统框架的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争辩在于,纠缠于物质和精神何为终极本原,何为第一性的偏执。唯物论者以“物质”为终极本原和第一性,认为存在是“物质”的一元绝对创造。以此相反,唯心论者则以“精神”为终极本原和第一性,认为唯精神才具有生气勃勃的创造力量,世界是“精神”的一元绝对创造。然而,无论唯物论者还是唯心论者都没有深入地察觉到:
第一,“物质”和“精神”,都是概念方式的架构,而不是本体方式的实在,两者都不能自谥为世界本体的终极本原和一元绝对的。
第二,用一个新的语词概念来说,世界是一个“自存在”的。所谓“自存在”这个语词符号指称的概念意义是,它是自在自为的存在和无限多样的存在,是没有任何终极规定的存在。哲学当扬弃巳陈旧落后的唯心和唯物的形而上学框架,扬弃本体论的物质观,走向认识论的物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