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介绍了地支六合,下面我们说说地支三合。
我们看看“合”字。
《说文》:“合,合口也。从亼(jí),从口。”许慎认为,“合”字,由“亼”和“口”两个字组成。那我们看看“亼”字。
《说文》:“亼,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
我们可以想象,当先民们开始试图总结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时,天文学就诞生了。当先民们通过长期的观测,已经寻找到端倪并试图推演这种规律时,数学就诞生了。而无论是天文还是数学,都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那么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物理学也是较早诞生的一门学问。如果说“亼”是先民们认识到把三根木棍组合起来,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结构,那么“合”,就是先民把此项技术用于构筑房屋。这项技术,极有可能在有巢氏时期就已经被广泛运用,直至6000年前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
关于地支三合,我们引用下面两段叙述:
《淮南子·天文训》:“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星历考原》:“三合者,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也。水生于申、旺于子、墓于辰,故申子辰合水局也。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故亥卯未合木局也。火生于寅、旺于午、墓于戍,故寅午戍合火局也。金生于巳、旺于酉、墓于丑,故巳酉丑合金局也”。
上面两段,大致意思一致,无非是个别关键字略有差别。比如,《淮南子·天文训》说“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而《星历考原》说“火生于寅、旺于午、墓于戍。”
生、旺、墓,这是十二长(zhǎng)生里的名词。十二长生是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来表示命运的旺衰之势,也叫十天干长生十二宫。具体见下表。
十二长生即五行的十二种状态: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称十二长生。
十二长生用人生“生老病死”的过程,来比喻万事万物生住坏灭的必然规律。关于十二长生的资料,网上有很多,此处不赘述。
我们看上表,颜色突出显示的生、旺、墓三种状态的地支,会发现四种组合规律,即:
亥卯未合木(出现2次)
寅午戌合火(出现3次)
巳酉丑合金(出现3次)
申子辰合水(出现2次)
我们把这种组合在盘面上表示出来,可以看出它们的三角关系。再看看《说文》:“亼,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这多少有点雷同卷的感觉。
《素问·六微旨大论》:“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日行一周”,就是从视运动的角度讲,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圈。“天气始于一刻”,这里的“天气”不是说气候、温度、风力、风向等等,用不准确但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天气”就是指众天体能量场对地球形成的合力,术数学推算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
这些天体里主要就是七政,先贤总结出阴阳五行。阴阳中有五行,五行中有阴阳。阴阳中复有阴阳,五行中复有五行。干支系统,就是五行又分阴阳的产物。
天体的相对运动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所以空间和时间是统一的。比如十二地支既可以标识时间,也可以标识空间方位。
继续说“天气始于一刻”,我们给“天气”的变化定一个起点,就是“始于一刻”,也就是从0开始的意思。这个一刻,类似于公元元年,是没有公元0年的。比如我们的年龄有周岁和虚岁的区别,就是取的起点不同。之所以专门解释这个“一刻”,是因为后面还会用到。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00刻,一个回归年是365.25天。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我们以太阳为参考,太阳运行一周,是365天又25刻,所以运行第二圈的时候,就是从26刻开始了。如此类推,第三圈从51刻开始,第四圈从76刻开始,第四圈结束,又回到100刻。第五圈,也就是第五年,又从1刻开始了。然后就开始这样循环。
岐伯接着说了:“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他老人家把这叫做岁气会同,我们把这叫做地支三合。
我们用六十甲子表把以上规律表示一下:
岁气会同
先说到这儿,咱们下次继续。
一呆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