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西行漫记010:登顶黛螺顶

沿着大智路拾阶而上,虽说有1080级台阶,但一路上不时停下来拍照,一气走上终点也没有觉得有多累。都说走大智路在步步登高中增长智慧、了却烦恼,别人有什么体会不得而知,但我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心平气和,这也是一种智慧吧。

说说黛螺顶吧,不出意外这里也是一处历史底蕴深厚的所在,可以说是来五台山旅游必须打卡的地方。黛螺顶始建寺于唐朝,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

成功登顶黛螺顶,还没来得及喜悦,只见黛螺顶前不大的平台上挤满了人,拍一张干净的空镜头都不可能。这也难怪,十一嘛,热门的景点不就应该这样吗?

人们走了1080级台阶上来,都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吧。平台一侧的亭子里满是人,哪还有空位等你去坐着休息啊。不过,这个汉白玉的亭子造型优美,如同一件象牙雕成的艺术品,看一看就很赏心悦目了。

黛螺顶的简介,言简意赅,让人一目了然。只不过上面的黄字应该是一些僧众随手喷涂的吧。不过从中也有收获,原来登上黛螺顶就是所谓的“小朝台”啊。五年前那次从东台到北台的穿越之旅,让我对朝台有所耳闻,团友们也对此跃跃欲试,无关宗教信仰,只是单纯的作为玩户外的,完成一次五台连穿会很酷,只是因为行程的原因没有成行。一般来说完成一次“大朝台”需要2天时间,当然一天内完成穿越的高玩也是有的。现在想来,当时做了也就做了,五年后的今天,让我再去尝试心里多少有些没底啊。

黛螺顶坐东向西,占地近2700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50余间。殿建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弥陀菩萨,后面是韦驮菩萨,左右为四大天王。

我们登上黛螺顶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当时还想着去看看别的景点,所以就没有进庙,只是在门口拍照留个念就准备下山了。

站在平台的北侧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东台很北台,华北屋脊牌坊、龙王庙、叶斗峰、灵应寺……,真是有太多的回忆。

下山的路我们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走了另外一条道,只要不走台阶就好啊。

见到索道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山居然还修了索道,主要是坐的人还很多。也难怪,你不坐不代表别人不会坐,特别是还有一些登山不便的老年人。后来想想,还是自我定位不同造成的思维差吧。在我心中总觉得自己是玩户外的,选择徒步那是理所应当的,没在这里找个野山登登就不错了,还会去坐索道?就说冥冥之中选择等黛螺顶吧,也是因为它有一些挑战的意味,而且在我心中终觉得无限风光在险峰,游山不登顶那就毫无意义。

仔细看看乘坐索道的游客,恰恰是青壮年多一些,这就如同公园里晨练的多是老年人一个道理。

登黛螺顶有三种方式可选,步行、索道、骑马。居然还能骑马,那会很带感吧。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所谓的马道,但这一路下来还真没看到谁骑马上来。应该是没什么生意这个项目取消了吧,骑着马走这么长的上山路,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且还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这条路虽然平坦,但如同大多数盘山道一样,被修成了弯弯绕绕的之字形。好在其间有一些土路可以抄近道,要不然就太费时间了。

放眼山野时,看到我们的团友,心里充满了亲切感。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我们之间还不是很熟悉,但在这人群中还是会一眼就认出来的。

凭山远眺,那就是我上次没到达的中台和西台吧。

十一期间正值金秋,这满山的金黄却也让人心情舒畅。

层林已尽染,快走踏清秋。

一处塔、一座庙宇,在五台山的山林间是寻常可见的景致。

俯瞰台怀镇中的庙宇塔影,让人心生向往。

抄近道,快下山,去看那不一样的风景。

来到这里,距离山下已经不远了,一条直道走下去就可以下山了。

路边出现了“金界寺”的字样,特别是旁边的牌子写着“由此下山比马道安全”,听人劝吃饱饭,于是我们就拐到了那条路上。

前面会有什么样的景色和际遇等着我们呢?

抬眼看向西方,已是夕阳西下,我们不觉加快了脚步。

搜索建议:西行漫记010:登顶黛螺顶  
热文

 中医是如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

李先生,32岁,患痉挛性斜颈两年。患者自述脖子会不自主往一侧歪斜,伴有抽搐感,发病还并不明显的时候,去过当地医院就诊,查颈椎CT、颅脑CT、MR均未见明显异常,...(展开)

热文

 你吃方便面喝汤吗?

在朋友圈看过一个段子,证明一个人有钱的标志是什么?喝酸奶不舔盖儿,吃薯片不舔手指,以及吃方便面不喝汤。方便面汤的美味对于吃货们来讲约等于西瓜中心最甜的那一勺。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