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冯唐:这10个字,让我一生受益

这是粥左罗的第  2869  期分享

口述  l  冯唐 战略专家、知名作家

采编  l  张启玉  排版  l  七雨

审校  l  奇遇  主编  l  孙允广

来源 l  正和岛 (ID: zhenghedao )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我羡慕他‘荒唐’但有章程的人生。”

有人看完冯唐迄今为止的经历与成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文能知姓名”。这些年大多数人对冯唐的了解是来自他的小说、诗歌和杂文写作,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更是在几代青春男女的岁月里留下烙印。

只不过,强烈的个人风格难免带来冲击,极高的赞誉和全然的不解是冯唐文字受众中鲜明对立的两个群体。争议、表达、不羁等等构成了一部分人眼中身为作者的冯唐之‘荒唐’。

但更多人不知道,这位高产且书籍长销的作者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有个繁重的全职工作。用业余时间写作,只是努力写得不业余。

简述冯唐的履历,他曾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妇科肿瘤专业的博士,后来又改行去了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每周工作80小时到100小时,5年多成为了全球合伙人。之后,他进入大型央企华润集团做战略部总经理,2011年作为创始CEO创建华润医疗,2015年后转赴中信,又成为了一名投资人......

在商业领域,不论是作为顶级战略管理专家、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还是投资人,冯唐都近乎无可争议。

极致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拥有对事物难得的观察视野,就像柴静在《杂种冯唐》中写的:“老外的套路,政治的套路,商业的套路,他都熟。”

今天我们邀请到冯唐,一起聊聊 他对管理、成事、天分与努力和企业个人面对逆境的看法 ,以飨诸君。

01

做管理,“功夫在诗外”

 问: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事可以修炼”,从《成事》《冯唐成事心法》到最近的《了不起》,您的成事学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本书。

作为系列中聚焦人性的一本书,《了不起》的“画风”跟前两本有些区别,整体以一本书评的形式呈现给了读者。这一点也引发了部分争议,甚至有人说您是给自己的书评盖了个管理的“帽子”,对此您有什么想法?

 冯唐: 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下。

第一个角度,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或者按我的说法,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成事者?

读书、行动、学徒、做事,瞄准方向踏实前进是一个方面,但还有句话叫“功夫在诗外”。

比如你特别想写诗,但如果整天就坐在那里疯狂写诗,不见得能写出好诗。可能看看大自然、谈谈恋爱、逛逛画展也是需要的。

管理也一样,一门心思全是当经理做CEO的不一定做得好,往往脑子里是干枯的,没什么想法,也不太理解某些人为什么会做某些事。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积淀不够,你的积淀不足以让你做你想做的事,吸引你想吸引的人。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你自己智慧和见识的积累不够支撑你的理想和野心,这其实是挺麻烦的一件事。

因为我观察周围,“德不配位”的人活得最不舒服。他占的位置、权力、名声跟他的能力、见识、智慧差距太大,又累心又累身,最后基本都会身败名裂甚至进监狱。

什么造成了德不配位?说白了就是“成名要趁早”这个口号催的。大家没有去关注耕耘,只是想着怎么尽早收获,造成走捷径、钻空子的人很多,认真修行、提升自我的人变得少了。

绝大多数人去趁早成名、走捷径,还是绝大多数人都很本分地修行、本分地挣钱,你觉得哪个社会更可爱一点?

而读书是解决这个麻烦很好的途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个角度是,有些东西你直接做或者只做那些不一定效果好,特别是像管理这一类。

管理涉及很多软性的东西,尤其是跟人的接触,如果不去多积累一些各方面跟人相关的知识,对世界多一些理解,哪怕一个人的机会很好,他也走不远。

大家听说过“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飞一阵之后,猪还是猪,会掉下来。那翅膀是什么?多读书实际上就是翅膀的一部分。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体现人类智慧和人类文化不同侧面的经典中的经典,是管理者们了解人性非常好的媒介。

最后一个角度就是,大家如果认同管理者要多读书,要有点积累,那就存在一个读哪些书,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些书的问题。

在《了不起》中我提供了我的视角,你可以跟着走一段,感兴趣或者感同身受了,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读书和积累没有捷径,但我作为一个做过多年管理,年纪上了50岁,文笔在线的人,做这样一本书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帮大家攀登了一下。

所以从帮助管理者精进的方面来看,《了不起》虽然是以书评的方式呈现,脉络跟成事学仍然是相通的。

至于成事学是什么,之前也跟大家说过,它不是成功学,不是走捷径,而是让你“结硬寨,打呆仗”,能够扎实地成为有修养、训练有素的成事者。

当一个人把战术和战略的方面打扎实了,成功的机会就大很多,这是成事学的一个总体想法。

02

太多的好事,

源于你不把自己当天才

 问: 成事系列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将西方管理科学和东方管理智慧进行了探索融合。而在东方管理智慧中,您对曾国藩的思考和实践非常推崇。

“资质之陋,众所指视。”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曾国藩是以极其平庸、近乎愚钝的资质,经过后天屡败屡战的努力,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了“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可谓是以勤奋弥补天资的典范。

在成事的过程中,天才的部分和努力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您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

  冯唐: 我们来从几个层面看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天才驱动的,比如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那些是靠命运驱动的。哪怕历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在命运面前其实都非常渺小。

第二,这世界上有没有天才?有,但这跟努力和修炼毫不冲突。

我在华润干过5年,其中有个别两三个人,他们没读过MBA,没有在通用电气工作过,也没有进过麦肯锡,但他们的一些直觉和经典做法、正确的做法一点差别都没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差别很大,未经训练的做事方法跟常规南辕北辙,差得很远。

我想说的是,天才就是天才,你的这部分能力不会因为你不好好修炼就没了。反而,你可能要把自己想象成非天才,按照非天才的方式去修炼,才能如虎添翼。

更清晰地来表述这个逻辑,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天才,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错误来自于你把自己看成天才,而太多的好事来源于你不把自己看成天才。

最后,我想说的是摆正心态。

就好比很多人看我,说这个人怎么弄怎么有,干什么成什么,好像是一个天才型选手。其实我有没有看到自己特别闪烁,带有一些天才色彩的地方呢?我觉得在写文章的时候有,管理的时候我也有。可让我收益最大的不是这些,而是扎扎实实做事。

有一点很神奇,不管承不承认,其实很多人是不爱听别人讲扎实做事这些的,很多人宁愿相信别人的成功是因为天才。

比如我早期号称自己有天才,大家不信,说你吹什么牛。到了现在,大家却宁可相信我有天才,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可以让自己心安,好像很多事情没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天才。

如果回看我的成长路径:

第一个是学医。我每天7点起,1点睡,几乎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念了8年拿到医学博士。

第二个是做咨询。我上了两年MBA之后进了麦肯锡,在麦肯锡一共9年,花不到6年时间做到了全球合伙人。

加上之后在华润和中信的经历,从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我平均下来3天去一趟机场,一星期干80到100个小时。很少有低过80个小时的,超过100个小时也很少。

我想说如果这都不算努力,那什么算努力呢?

掘井及泉,对那些认为我只是凭了运气的人,我想说协和的医学博士和麦肯锡的合伙人这两个都不是凭运气可以拿到的。一个人就算再好运,再聪明,再有天赋,不好好干,绝无可能。

其实一直以来我念及自己的苦功都要多于展示自己那点所谓的天才的元素,我不忌讳说有些人就是不够努力,我也不认为我应该给他们一个心里舒服的安慰。

03

读书不多,想得太多,是执念

 问: 有关努力的重要性您其实分享得很充分,不过我们最近经常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努力和“内卷”“内耗”的界限在哪里?很多人似乎很容易陷入某种执念,然后成事就变得越来越难。

  冯唐: 其实,如果努力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好东西的话,它可能也含了一些执念。

首先努力是通向成事的一些有用功,不是无用功,而执念里面有很多看上去像努力,看上去像花功夫,实际上是无用功。

举例来说,有些人也是早上不到7点就醒了,晚上1点多才睡。我偶尔观察,会发现他们一些力气花的地方不对。他们总想着我做这个事别人怎么看我,我做这个事我是不是很牛,为什么别人不跟着我干等等,你看他的想法里有很多“我、我、我”。这不是努力,这是我执。

别人老说冯唐自恋,但其实我只是知道哪些事适合我干。我看到一些人浪费时间,就是总在讲我怎么样,我怎么样。 与其老想着我要干什么,不如先想一想自己这块料能干点什么,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这也是我写成事系列的一个初衷,就像杨绛说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如果简单来区分,那读书就是努力,满脑子想这些“破事”就是执念。

最后再补一句,甚至在读书过程中,很多人也陷于执念,而不是真正享受读书的努力。

什么意思?有些人所谓读书的执念就是为了显摆,显摆我读过这个书,显摆这个字我会写你不会写,这个发音我发得更标准。

可仔细想一想,刚才说的这些能真正增加人的智慧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多数人是执念,不是努力。

04

有个笃定的核,才能不被风吹散

 问: 无论学医,在麦肯锡做咨询,还是在华润、中信,每一段经历您都深耕了挺久,反观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跳槽,换轨道。当面临重大选择时,您的决策模式是什么?以及支撑您在不同领域跨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冯唐: 特别简单。别人说我自恋也好,吹牛也好,其实我内心是一个很容易没自信的人。为什么每个阶段都学了那么久,两个原因:

第一,我没自信说自己该学会的已经学了七七八八。为什么离开麦肯锡?我觉得学习曲线太平了,我在做一个重复性的工作而且年龄又不是太大,想迎接新的挑战。反正人生来一趟,我又不想当卧底,我想耍一耍。

第二,我喜欢吹牛。为了吹牛,你要找一个最牛的地方。当年高考,保送去北医,我去了协和。麦肯锡又是做咨询最好的地方,华润在国企里面也是数一数二。 去最好的机构,你的代价就是得撅着屁股使劲干才能往上走。

培养好的见识,为了顶级的智慧,才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很长。一旦我发现学习的空间特别小或者做事的空间没有了,有可能认真考虑换一换。

至于如何在跨界中走得通,有两个东西很重要: 一是笃定的核,二是对一套通用工具的熟练应用。

一个人有了笃定的核之后就像是一座山,山上有四季轮回,但山还是山。

很多人以为跨界就是去左拼右杀,不停转换核心。但奇怪的是, 真正能在跨界中不被吹散的人,内心必须有非常笃定,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这样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就算很多人懂的东西我不懂,我也不慌,因为我懂的东西足够用在很多地方了。

第二,除了内心有一个笃定的核之外,人还是要有一套通用管理方法的工具模板,并且对这些工具、方法、模板熟练掌握和应用。

为什么我强调麦肯锡的通用管理?为什么我强调东方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管理智慧?正因为他们讲的都是通才教育。也就是说当你对麦肯锡这一套或者东方这一套很熟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搁到不少岗位都能胜任。

举个例子。世界500强大公司的一把手中,麦肯锡背景的人最多,很多都是在麦肯锡干过两年、三年、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为什么?答案就是麦肯锡教了人很多通才技术、通才手段。

像我自己在麦肯锡9年多,除了博彩业没做过,其它行业我差不多都沾过了。那我是不是每个行业的专家呢?不是。我的优势在于我是通用问题的解决专家,我知道好多问题怎么解决。

再说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培养出来的那些人,就比如曾国藩,他是个文官,难道他打仗就打不赢吗?不是的,他打仗也能打赢。

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舒适圈,觉得自己出了舒适圈就不行了。其实反过来看,我可能比较无情和坦率地说,你那个舒适圈也是假的,是靠不住的。

很多人其实在舒适圈做得也不好,所以才不敢出来,甚至他们的舒适圈都不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我见过有人卡住一个位置坐了10年、20年,他们只是经验多一点而已。

如果不掌握一套能够剥离舒适圈、走出舒适圈的通用管理技巧,那这个舒适就是假舒适,是经不起风雨的,别人说换你就换你。

05

 “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问: 您有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指的是一个人对待时间、结果和别人评价的态度,不乏洒脱。

可随着近几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已经让人们应接不暇,当现实情况面临挣扎的时候,焦虑更多来自生存,这种情况下个体和企业该如何处之呢?

  冯唐: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是对于顺境而言。在顺境中,我们在大方向上、大势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忽然来了百年不遇的变局,我还有一个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第一,看脚下。

疫情来了,逆境来了,大困难来了,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先把自己吓着。过去有个统计:大地震中,三分之一的死亡都是自己从楼上跳下去摔死的。

怎么“看脚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现金状况,你要看看手上还有多少现钱。

英文有个词叫burning rate,烧的速率,翻译成中文就是“基本消耗”。也就是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天,从大到小,你的组织、你的家庭、你个人,要消耗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如果你的现金能够支撑六个月,甚至十二个月,就有可能活下来,因为先破产的人的生意就有可能是你的了。比如一条街上有三个煎饼店,一个煎饼店两个月后关门了,另一个煎饼店四个月后倒闭了,但是你手上还有两三个月的现金,那这条街上的煎饼生意可能就都归你了。

第二,不断行。

把自己稳定之后,不要停止努力,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

尤其需要避免的心智上最常见的陷阱,就是责怪——怪天、怪地、怪他人。 你在手机上骂人、骂社会、骂国外……都没有用的,于事无补。另外,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跟踪各种新闻。

实话讲,这些信息跟你有关系又没关系。如果你想得太多了,对你的生活工作有影响,而对于事情是没有补益的。

所以,该干吗就干吗,不要停止行动,不断行。 逆境期间,能干吗,让干吗,就干吗。

第三,莫存顺逆。

不要两分地看所谓的逆境,不要认为“它是逆境”或“它是顺境”。无论顺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总有起起伏伏,就像一年总有春夏秋冬。

日日是好日,你一生中没有一天是坏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把它当成正常看,用一个简单的平常心去看。

口述 l 冯唐 战略专家、知名作家,采编 l 张启玉,排版 | 七雨,审校 | 奇遇,主编 | 孙允广,“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新媒体。面向中国商界决策者的新媒体,解析商界大势,聚焦商业价值,助力企业家持续成功,让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温暖世界。关注正和岛,和26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如侵必删。

推荐阅读2篇(点击即可):

1、

2、

END

学习一门能赚钱的技能

可以让你在这条艰难人生路上,多一种选择

如果你也想提高写作能力,并通过写作变现

欢迎👏体验 7天写作特训营

有资深助教1v1点评作业

有社群服务、有同学交流

限时特价 9.9元 ,本期限招300人

入营倒计时3天!扫码抢占名额👇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 ↓

搜索建议:
热文

 中国第一个女首富是谁?

首先您的感谢邀请,说到中国第一位女首富那就必须要提一下中国著名演员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这位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还是被我国一位女首富给拿下啦。她就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