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把单品当入口,积累用户资产:谈谈我对苹果产品的4点思考

企业要如何打造产品壁垒,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也许你可以借鉴苹果公司的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即积累用户资产,并做好消费者的预期管理,再结合一定的战略布局。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对苹果公司的产品和营销战略做了拆解,一起来看。

我一直用苹果产品,在我心目中如果拿它和友商比,具体好在哪里?只需要一点儿就够,那就是 “系统不卡”。

作为科技圈”春晚”,今年的iPhone没有换发型却把刘海剪掉了,这并不意外;算算日子,截止到2022年9月25日,库克应该掌托苹果11年零1个月。

面对安卓日益竞争,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后强人”时代的过渡,但并没有从神坛跌落,而是回归平稳状态继续保持行业引领,同时也迎合社会发展大趋势,实现苹果产品从“科技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的转变。

几十年中,苹果做产品一直处在 “稳定、低调” 中前行,每一次的刀工可谓精湛,不多不少刚刚好,但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苹果公司 “极端少生的战术、消费者预期管理、营销主被动关系经营和未来科技方向判断” 综合能力上,四者在企业成功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极端少生战术

与之相对叫做“多生战术”,即“用数量和巨大消耗换取优势的方法”。

工业经济时期用户都是单独个体,互动方法比较传统,管理层想要做创新无非就是研发下一代产品,不停迭代,互联网之后社交网络把人聚起来,不仅能改变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1985年至1996年之间, 苹果公司采用的“多生战术”。

当年业务线冗余电脑和配件型号多达40多种,造成库存臃肿、制造部门效率低下,运营层面、成本控制层面都做的极差,全年财报损失甚至高达10亿美金。

同期的3年前,电脑操作系统也在加速迭代,微软发布模仿Macintosh操作系统的Windows 95,IBM和康柏、Gateway等同类制造商也在制造英特尔芯片的电脑,与MAC相比都便宜不少,这让苹果市场占有率从鼎盛时期的16%骤降到4%。

怎么办?

1997年乔布斯以“救火队长”身份回归公司后,用 四象限矩阵分析法(BCG Matrix)重新处理业务线,并提出基于以“做最好的”为中心的战略。

什么是四象限矩阵?

将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同行业最高占比)作为横轴,增长率(年度销售额)作为纵轴,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哪些属于公司可做可不做机会。

最终得出结论, 他的目标只提供四种产品,两种不同型号的 台式机 ,一种为普通人设计,一种为专业人士设计;两种不同型号的笔记本,同样为这两类人。

这种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简化苹果目标”后,将整个公司的人才和品牌效应聚焦在几个关键的产品和市场中,至此,工程设计师才有精力全身心的“打造服务高端个人和专业市场的前沿产品”。

财报的扭转源于iPod。

当年正处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革命时代,美国市场已经出现各种大大小小音乐播放器,人们愿意把歌曲下载到硬件上随时携带,但都做的并不理想,于是,乔布斯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充分考虑才决定躬身入局。

与发现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苹果公司直接收购SoundJam,并在此基础上开发iTunes,同年10月推出Iopd产品实现无缝对接,仅用1年时间,iPod拉回整个公司应收。

那手机业务线怎么来的呢?

当年正值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阶段,对手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标杆企业; 要知道标杆意味着很难超越,因为市场认可先发者就是标准,而改变标准是很难。

这也给乔布斯上了一课。

如果第一代iPhone做功能肯定打不过这些传统对手,于是只能开发新时代产品,将自己定义为标杆,重立山头。

基于电脑经营理念和iPod产品线思维,iPhone实现了跨界,iPod加上通讯设备成了“革命性产品”。

从第一代iPhone系列产品开始处理器和CPU均自己命名,所以才有的品牌故事 “每一次都改变世界” 的噱头。

延续至今再看,苹果手机系列的革新,不仅切中传统品牌蛋糕,连后期新秀的安卓系列也不放过; 这种极端“少生”背后一方面有着科技领头作用,另一方面少才能保证产品利润,进入高端市场。

多也就意味着“供应链管理”繁琐,内部组织资源臃肿,尽管看似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如果不能带来高利润,反之不如不做。

此方面让我深刻认知到, 产品创新本身可以用“跨界思维”找新的增长曲线,当年把iPod做成iPhone,多数厂商大概率想不到的。

首要在感官上迭代传统视角的眼光才能让人觉得具备颠覆意义,其次“做最好的战略”,少就是多(Less is more)意味着聚焦,不断精简元素只留下“有价值的”才能保证营收,在供给侧饱和的当下,更值得人们学习。

二、消费者预期管理

预期(anticipate)即事先的期望, 超越预期不仅要满足期望,还让人有“哇塞”的感觉。

看过国产手机发布会的人应该知道,有个重要特点,业界人士称之为 “堆料”式演讲, 即把能最好的硬件、摄像头、电池、快充全用上,给用户制造出一种“我非常强大”的错觉。

该方面和SaaS公司销售有些雷同。

以前带团队时有名销售人员只要见到客户就使劲“解读”,阐述公司有多厉害、客户有多少、软件有什么功能等,结果最后发现“客户要的东西”只有一丁点。

这源于两点:

可是,原本客户知道的并不多,教育式的传递理念由于事先铺垫许多功能,很容易造成客户选择时会强加一些额外信息,一旦交付,客户预期没有实现“体验”就很差,最终,口碑自然就会逐渐缺失。

其实,这不怪产品只怪市场竞争太强烈。

往前看,库克就任CEO后做市场不这样,他不但不给,还改变许多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取舍。

如取消3.5mm耳机口,陆续推出廉价版和AirPods等产品,这些变化尽管在开始被人吐槽,一段时间后却被连声叫好,并对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说明什么? 四个字形容即“预期管理”。

由于先前苹果公司铺垫的产品具备革命意义,让库克接手后几年中,市场对每一代iPhone都存在一种矛盾, 用户期待革命性创新,又期待比安卓更优秀的功能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结合以往产品发展趋势可看出库克首先会满足后者, 用成熟的技术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然后再满足前者 ,因为如果技术没有成熟前或没有足够好体验推出很容易失去市场。

比如:

5G之争时安卓厂商大举投入市场一年多后,迟到的iPhone12系列才有此功能,但并没有措施太多市场份额,为什么。

一方面受限在运营网络铺设进度和5G杀手级应用的缺失,另一方面受限在大众对5G手机优劣势的感知,导致换机速度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这反而让苹果借助之前口碑累积,成为5G换机潮下众多一线白领首选品。

该方面对我启发很大。

做产品要适当管理客户预期,不能因为对方有需求就立刻满足,在“功能和体验”两者之间,后者更重要 ,优质体验利于传播但是功能不会。

所以,内部体验都无法过关时不要着急推向市场抢占份额,不仅伤害用户还显得战略草率。

三、营销主被动关系

什么是好的营销?答案很明确 “顾客驱动型”。

从事市场品牌管理7.5年中,我非常希望消费者可以因为相信、或者认同某个观点来发自内心的传播公司的产品,而非被动通过强媒介接受渠道信息。

因为,这种相信带来的主动传播更容易培养用户忠诚度, 同时,比被动灌输给用户接受度要高很多。

认真观察,iPhone就是这样。

早几年产品更新换代时,可以轻易听到身边一些人说“自己是果粉”,甚至果粉能成为品质的身份象征、态度证明。

这和苹果在开始几年主要的营销思路、和整个公司 “以用户为中心” 的调性非常相符。

你可以观察下前几年广告画面,早期的iPod宣传中突出是 “带耳机的人” ,手机突出的是 “手机的用户” 、iPad广告突出是 “用iPad的小朋友” 。

《早期iPod创意宣传片截图》

产品是配角,给出一种体验感,甚至也很少能看到TVC(television commercial)物料中,出现“高清面板保护眼睛”类似的话来突出产品卖点,那个时期的用户更愿意主动传播,成为品牌忠实粉丝。

说明什么? 让用户帮产品做口播是长线价值。

对比国产手机打法却有明显差异,铺天盖地市场投放一直没停止过,只要是大家关注的明星、热播电视剧、综艺无一不放过。

这样做最大好处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规模,可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声量就会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国民素质参差不齐, 国产手机公司并没有把“超级用户”经营策略放在首位,而是更多思考产品怎么卖出去。

据记载《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之一,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创办《连线》之前曾是那里的编辑、出版人。

我相信乔布斯大概率深受“KK铁杆粉丝理论”的影响,并且将这种理念有传递给团队内部。

所以, 才有长效经营客户的理念。

高端运动休闲品牌“lululemon”也同样运用着该策略,极致产品力+用户运营+垂直零售,短短几年做出百亿估值。

此方面让我深刻认知到, 产品打磨是具备可持续性的,你无法在一款商品上满足所有人,但是体验感就是很好的口碑 ;找到一部门对产品感兴趣的人,将他们的使用感受推向大众比自吹自擂的传播更具备亲民化。

从“强塞”到“共创”营销关系思维的转变,才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重要的开始,用户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流量池。

四、产品木马战略

这里的“木马”并非指病毒,而是 硬件、软件结合互为一体形成增长飞轮。

对硬件管理基本可细分为原产品,配件、接口三大种类,前者众所周知(iPod、iPhone、iPad、mac、iwatch+Apple TV),配件屏幕总成、镜头、听筒等。

而接口,才是苹果未来10年大生态。

就像最初推出iPod时就已经构思出iTunes、APP store一样,不信你看MagSafe无限充电未来可能不仅是一个充电器功能的满足,可能基于磁吸功能产生更多可能性。

而卡套和手机壳只是对延展性的简单展示,1000元的MagSafe Duo Charger则展示出进行集合的可能。

在我看来, 这为未来埋下巨大伏笔。

早些年库克在接受采访中曾谈到苹果未来的三大方向, AR(头显和眼睛)、AI(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 ,如果要躬身入局三大赛道,以什么形态去切入呢?

只有两种可能, 硬件配件和软件。

对于软件的管理,苹果的5大OS系列操作系统加上APP、Store、airdrop、airplay并用Apple ID、iCloud、AirDrop、AirPlay等功能将这些成分都连接起来。

软硬两结合,这种向上、向下、关联生态路径依赖做的非常完美,买任意i系列的硬件产品都可以升级其他i系列软件,买任意i系列都离不开i。

想想看,iPhone,iWatch,iMovie,iTunes,iTunesU,iCloud,除去场景无法互通的方面,其他是不是基本都可以实现?

鉴于此,再结合苹果官网推出的“年年换新机计划”,可以看出,苹果把硬件体验作为基本功,作为与外界同行竞争的核心单元,通过切入足够多的新中产用户尝试把握新一代发展趋势。

所以这方面给我带来启发非常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鱼多吃的思维,在和客户促成交易的第一阶段要把体验做完美,这才能够不断延展。

同理我们在许多知名企业身上也能看到,比如早些年的国美苏宁,现在的淘宝天猫,为什么远超行业水平?

因为他们做的不只是表面的电器或电商业务,都介入了供应链金融,以及物流、广告等衍生配套业务,从而获得超出同行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

把单品当入口,积累用户资产。

极端少生的战术、消费者预期管理、营销主被动关系的把控、软硬件产品交叉木马战略,同样也可以用在中小公司,任意两者结合,都可以建立竞品很难逾越的壁垒。‍

专栏作家

王智远,公众号:王智远,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学者,左手科技互联网,右手个体认知成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搜索建议:
热文

 【歌词】留住我吧 - 太极 / ...

太极-留住我吧曲:太极 词:潘源良 编曲:太极主唱:雷有辉/雷有曜又望你多一眼 泪缓缓的淌下又是分开的一刹那实在我心中有 极难言的说话但愿你一一知道吗留住我吧 ...(展开)

热文

 【歌词】小贝壳之恋 / 歌手:杨...

你留下一个小贝壳就匆匆离开了我要我把它来当作你早晚相亲不寂寞到如今春去秋来冬又过到如今花开花谢人未到问一声小贝壳你要怎样来安慰我你留下一个小贝壳就匆匆离开了我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