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一趟青山区的八大家红坊里,这大概是武汉城区最具“地方特色”的商业综合体。
这个“地方”指的就是青山区,而“特色”则是青山区红房子的背后历史进程(青山区红房子文化是武汉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
青山区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属鄂东南文化区的范围,是鄂国的领地。 战国楚威王时,为楚国封君的封邑。
长河漫漫,“楚地风流”的气息或许在今天的青山区难得一见,但近代社会的发展成就了它, 武钢建设(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厂) 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佳话。它是武汉市的重工业城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和化工基地,别称“十里钢城”“钢城”。
红坊里绝非偶然诞生,漫步在这个浪漫、文艺、古典,又充满工业气息的商业街区内,忍不住想要去探索其背后的故事,某一面墙上的“八大家”更是引人好奇。一开始,我以为这一带曾住着八大家族(实际上是八户农民)。
据了解,这里最早是一片菜地,从黄陂、黄安等地迁来的八户农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从而得名“八大家”。
1954年,一批苏联专家来到武汉,他们是来为新中国钢铁长子武钢的建设勘察选址的。 他们选址在了今天的青山区,包括八大家在内的超过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认定为最理想的厂址。
一年后,东北鞍钢2900名精兵强将开拔入关,太钢2700名能工巧匠饮马长江,海南岛4700名人民解放军挥师北上……一支支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武汉,武钢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
为了支援武钢建设住宅楼,“八大家”捐出土地迁往他乡,谱写了一段工农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佳话。
红墙、红窗、红顶,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红色三层小楼就这样诞生了,形成了武汉最早的城市综合生活体,开启了武钢60余年的光辉历史。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武汉市青山区成为青山绿水红钢城的华丽转变。2012年7月,武钢建设者们的居住社区(俗称青山红房子)正式被确定为武汉16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之一。
航拍之下,这些红房子融合红砖文化和院落文化特点,整体建筑结构颇似一个巨大的“囍”字(遗憾的是我没有航拍完整),当地人又称它是“囍”字楼。
这是武汉发展的一段历史缩影,是中国钢铁事业发展的工业遗产,也是青山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城市记忆。
这片街区北起临江大道,南至和平大道,西至建设六路,东至三环线,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青山区最具历史和代表的景点(期待下一次的青山区之行)。
但在红坊里附近也有一片红房子,规模虽小,布局狭长,与商住楼紧挨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历史对比。
这几幢红房子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肆意生长的绿野却给这片陈旧空间焕发了无限生机。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就像“囍”字楼一样。抑或是一街之隔的红坊里连城一片,成为商业街区的文艺附属。
经过改造后的八大家红坊里,已成为一座超大体量的都市综合体。
它位于和平大道与工业路交汇处,毗邻和平公园,以突出“红房子”文化为主题特色,将青山标志性的红房子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并将历史印迹和新时代繁华商业融合在一起。
无疑,这是一个时尚、复古、新潮的商业综合体,也是一个充满怀旧情怀的街区。
诚然,青山区的发展也令人们对重工业城区有了新的认识,固有记忆中的沉闷、生硬、吃灰、居住环境不好的印象也统统翻了篇。
这里有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南干渠游园、青山江滩、武汉市园林科普公园等市民赏花、赏景、赏城市四季风光的好去处,也有由红钢城大街绿道、武丰河绿道、楠姆河绿道组成的青山绿道。
其中,青山江滩之美,一度被认为是全武汉最美江滩前三名(秋高气爽时去打卡)。
戴家湖公园更是被称为 武汉东大门的一块“绿肺” ,而它昔日的模样与变迁的过程,想必每个老青山人都不会忘。但今天的它,是绿意葱茏与工业艺术交相辉映。
不由赞叹,谁说钢铁身躯就不能有浪漫内核,文艺、清新、复古……这些柔软的氛围在青山也是随处可见。
青山区的商业体也是愈发丰富,沿着和平大道,除了红坊里,还有奥山世纪城广场、武商众圆广场、印象城等构成了一个愈发令人向往的城区。
那么,关于青山区红房子的历史背景,你还有哪些其他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