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复牌暴跌20%,创始人黄光裕坦言发展受挫,资本腾挪能救国美吗?

8月22日, 国美零售(00493.HK) 股票结束停牌,开盘一度涨近9%,随后股价跳水,截至发稿,报0.237港元/股,下跌18.28%,总市值缩水至84.65亿港元。

此前的8月19日晚间,国美零售的公告显示,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黄光裕旗下两个物业。19日同日,黄光裕发布公开信称,国美进入了短期战略性的聚焦和蛰伏,呼吁大家“多给企业时间和空间”,度过短期困难后,“相信未来国美会更好”。

复牌后股价大跌

此前的8月19日,停牌近一月的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国美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地产”)收购鹏融地产(海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融地产”)的全部股权,鹏融地产的主要资产为国美商都物业及湘江玖号物业。

据悉,国美商都位于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524638平方米,国美零售计划在这栋8层高的购物中心内容里,接纳约300家全品类电器及电子消费品制造商;湘江玖号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总建筑面积130501平方米,国美零售计划将其打造成为“综合展示体验中心”及“品牌形象宣传地”。

公告显示,鹏融地产由国美零售的控股股东黄光裕最终全资拥有。目前,对于鹏融地产的估值工作尚在进行中,确切的金额尚未确定,国美零售透露,公司旨在以低价注入优质资产,以优化本公司资产充足率、增加融资能力,向控股股东收购的物业价格将是“大幅度优惠”的。

不过,“低价”购买控股股东资产的消息一出,反而如“大坝开闸”,让国美零售的股价一泻千里。在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看来,商业地产的收益率低,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时,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助益有限,是市场对于国美零售的资产注入反馈消极的原因之一。

同时,沈萌告诉记者,给港股放入物业的操作,已经是一二十年前的套路,目前鲜有使用。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则指出,国美零售股价低迷,根本问题在于业务模式不具备成长性,与是否注入优质资产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份,国美零售曾租下国美商都、湘江玖号、鹏润大厦三处物业,随后,通过发行新股、出售子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取到这三处物业20年的租金,对应金额为178.65亿元。

战略性聚焦与蛰伏

除了收购物业事项,国美零售还在公告中披露了公司新的计划:通过重组业务板块、优化资产结构,最终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首先是专注核心主业、开源节流,形成展(线下精品体验)、销(在线线下全渠道自营+共享型供应链)等五类主要盈利模式,剥离、出售或停止发展其他非关联或亏损业务,并逐步减少对国美真快乐等费用较大业务的投入。

同时,国美零售还计划继续优化资产结构,除了收购物业产权外,考虑于适当时候,以大幅度优惠价格向控股股东收购安迅物流有限公司部份股权,获得安迅物流的控股权益。此外,国美零售明确指出,公司将优化管理架构,优化并减员,并计划关闭亏损门店,通过招退减租门店,同时选好位置新开城市店、大店,提升坪效。

在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看来,国美的这一战略转变,有可能使公司重新回到家电零售这个主业,家装业务则有可能会弱化、边缘化。“国美的发展战略有可能回到10年前,这或意味着,国美近年来一系列新业务的拓展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刘步尘指出。

8月19日晚间,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号还发布了创始人黄光裕的公开信。黄光裕表示,国美的确进入了战略性聚焦与蛰伏阶段,但这是短期战略性的,未来国美会更好。

“18个月目标”失败告终

在公开信中,黄光裕坦言,由于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加之疫情长时间扰动,公司未能实现“18个月既定目标”。

2021年初,黄光裕正式获释,随后就在国美高管会上高调提出,“力争用未来18个月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真快乐APP”也一度成为国美的重要棋子。回归国美后,黄光裕第一次出席公开会议时就表示,国美要从家电品类转向全品类经营,并将娱乐化营销作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在这一方针下,由“国美App”改名而来的“真快乐APP”成为国美的战略重点,但在后发劣势之下,面对竞争者“固若金汤”的流量壁垒,无法大规模“烧钱”、又缺乏电商基因的国美最终败下阵来。

2022年以来,国美被曝出裁员,曾被寄予厚望的“真快乐APP”也难以幸免。据相关媒体报道,真快乐公司执行副总裁丁薇已被免职,团队也大幅裁员。

对于国美过去一年半以来的战略规划受阻,刘步尘对记者指出,目前看,国美错过了最佳改革窗口期,同时,新的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定位也不准确。沈萌则将问题指向黄光裕,称其长时间没有接触经营一线,对于当前零售商业市场脉动的理解和反应都落后于时代。

就国美后续裁员计划、真快乐APP的未来规划等,记者采访了国美公关部门,对方表示暂不回复。

搜索建议:
热文

 西门子到底有多强大?

西门子有多强大?西门子是德国科技的领军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西门子成立于1847年,至今已经172年的企业,还在一直领跑世界电气行业发展。想想1847年我们还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