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父亲将2套房给侄子,女儿拒绝养老:“老了找你侄子去,别找我”

在一档节目中,浙江的俞女士说:

“我现在就一个要求,想跟父母断绝关系。”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非常惊讶。

虽然说,大多数子女和父母之间都有代沟,有些甚至有矛盾吧。

但是,毕竟是一家人,父母子女之间没有隔夜的仇。

就算有点矛盾,大家说开也就好了。

怎么就至于要断绝关系了呢?

而且,俞女士是家中的独生女,难道她说出这话之前,没有想过。

如果自己跟父母断绝了关系,父母老了之后就没人管了吗。

作为独生女,她忍心这样做吗?

俞女士说,大家先不要忙着抨击我,我给你们说一下我父母的行为,就知道他们多让我伤心了。

俞女士开始一一列举父母和其他亲戚的“奇葩”行为。

第一,父母总是说“你就是为了房子”。

作为独生女,其实俞女士以前对父母是蛮好的。

经常带点东西回去看望,陪父母说说话,帮家里干活什么的。

但是父母就总觉得她是女孩子,存着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

有时候因为一些琐事,跟父母起矛盾,吵架。

父母就说“你平时做得那么好,其实心里就是惦记我们家的房子是吧”。

试问,这样的抨击和揣测,谁听了不心寒呢。

假设你好心好意地孝顺父母,心里并没有什么功利性的想法。

只觉得他们是爸爸妈妈应该对他们好一点。

结果父母却说,你并不是出于孝顺而是盯上了我们的房子。

这就好像把女儿置于一个非常自私无情的处境,关键女儿还真不是那样想的。

真的是感觉很冤枉。

第二,舅舅家的表哥说“你爸妈说了,我家生二胎之后就把房子给我”。

真正激化俞女士和父母矛盾的,是“要房事件”。

具体是这样的:

一次,俞女士的表哥和舅舅过来,对俞女士说:

“你爸妈说了,等我(表哥)生了二胎,他们的房子就会给我住。”

俞女士家的房子是比较大的,适合一家四口甚至五口居住。

而舅舅家的表哥现在虽然已经结婚有孩子,却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俞女士的父母就说,自家的大房子给他们住。

俞女士那段时间也被父母折磨得非常疲惫,就说:

“房子你们拿去可以,那老人你们也要管。”

其实,这个故事听到这里,我想各位读者应该心里也有自己的看法了。

说得难听一点:

就算俞女士,真的跟父母断绝了关系。

单纯从利益角度来说,家里的房子她不要也罢。

但是,谁拿房子,谁就负责养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舅舅家的表哥,你不能只拿房子,只占好处,而不用做出任何的牺牲和负责。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你把房子都拿走了,钱拿走了,利益拿走了。

姑妈和姑丈老了,你却打算把他们丢给表妹吗?

这样也未免太自私,太无情,你那个房子能住得踏实吗?

三、父母总是故意挑拨俞女士和俞女士儿子之间的关系!

俞女士举了一个例子:

父亲总是偷偷跑到她儿子的学校,给她儿子送一些文具,本子啊,笔啊什么的。

因为俞女士跟父母关系很僵,所以告诉儿子,外公给你的什么,你都别要。

其实,俞女士为什么这么做,原因也很明显:

因为父母既然都说了,房子不给她,要给侄子,那俞女士索性就什么都不要。

当父母的,你最有价值的一笔财产不给女儿,反而给外人,整那些小恩小惠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然而,俞女士的父亲,非但不去改善和女儿的关系。

反而对俞女士的儿子说,你爸爸妈妈都“不是人”。

这位父亲的做法真是让人觉得无语:

你跟你自己女儿关系处不好就罢了,现在还过来挑拨女儿和自己孩子的关系?

难道还想造成新的家庭悲剧吗?

而父亲这边还委屈,说女儿不让他见外孙,他很想念外孙啊。

所以想给外孙买点东西,表表心意。

然而俞女士却不买这个账。

她觉得:

父母对自己的苛待,对自己这个亲生女儿根本就没有爱。

仿佛自己好像不是他们亲生的,要把自己最重要的财产宁愿留给外人,也不留给自己这个女儿。

现在跑过来又说什么“想见外孙”,父亲的行为,处处都彰显着对女儿的不尊重。

讨论:

父亲把房子留给侄子,不给女儿,女儿表示以后让你侄子养老去,别找我。

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个女儿应该给父母养老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搜索建议:
热文

 什么样的商标合同可以违约?

一、什么样的商标合同可以违约?不能进行违约。一般来说,双方当事人在商标合同中对违约责任应该做了相应的规定,比如有关违约金的约定,损害赔偿金的约定,违约方承担什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