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1年12月末暂停申购功能后,银行智能投顾业务纷纷关停。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缺失,自动推荐的基金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投资者。那么,我们距离机器人理财究竟还有多远?
撰文/ 周梦婷
曾经在金融科技领域掀起一阵猛浪的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理财”),意外走到了命运的终点。
截至6月30日,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暂停了智能投顾的相关服务或部分服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智能投顾是指通过量化投资模型,结合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收入和纳税等情况,基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客户提供投资参考和资产配置建议。
简言之,就是利用AI(人工智能)替客户理财。作为舶来品,智能投顾起源于美国投顾行业,2014年在中国出现,此后,受资本追捧逐渐火热,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和创业公司争抢的新市场。
然而,随着资管行业迈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资本的燥热退烧后,智能投顾存在的算法模型不成熟、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准确、宣传夸大等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为什么在国外被看好的智能投顾,没有得到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距离机器人理财究竟还有多远?近日,针对多家银行撤离智能投顾的情况,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智能投顾要想在中国市场长久生存,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多家银行撤离智能投顾
作为首批获得基金投顾试点的银行,招商银行也是最早一波叫停智能投顾业务的银行。
6月25日,招商银行发布《关于摩羯智投业务调整的公告》称,自2022年7月1日起将调整旗下智能投顾业务“摩羯智投”业务的后续相关服务。也就是说,从7月1日起,招商银行不再提供摩羯智投业务的购买、调仓、业绩展示、投资陪伴等服务。此外,招商银行App也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搜索等功能。
招商银行表示,持仓客户的赎回交易不受影响。客户可选择继续持有,也可选择通过招商银行App一键赎回原摩羯智投项下基金产品,或选择赎回持仓中的单只基金。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招商银行便决定暂停摩羯智投购买功能。彼时,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宣布暂停旗下智能投顾服务的申购功能。
近日,多家银行再次发布停止服务的公告,彻底宣告了智能投顾之路的结束。
工商银行在《关于终止AI投协议的通告》里表示,自6月30日起,将停止包括AI指数、AI智投和AI策略在内的产品申购,如已购买可正常赎回。并称6月30日之前可使用组合一键优化功能,6月30日之后将不再提供调仓服务。
中信银行在5月30日宣布,经典组合ZXZT系列将在6月30日停止服务。建设银行也表示“对龙智投组合进行调整,暂停购买、定投签约及追加功能”。
截至目前,共有约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而在银行系统中,只有招行、工行和平安银行3家获得试点资格。除了招行和工行,平安银行此前亦上线了“平安智投”,不过目前,该页面的相关信息已被清空。
轰轰烈烈的银行智能投顾业务,就这样悄悄地落了幕。
据行业人士观察,由于不追求高收益,智能投顾在资产选择上会尽量规避股票、期货、期权等高风险资产,主要集中于股票ETF、债券ETF、货币基金、黄金等领域,还会适当配置一些具有刚性兑付特征的高收益定期理财产品。
《财经天下》周刊在招商银行的产品介绍里看到,摩羯智投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对市场判断不准的困惑,以及纠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为偏差。
但实际上,有业内人士反馈,各家银行争相开展的智能投顾业务,并未让投资变得简单,反而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投顾,个人投资者觉得,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又靠谱的智能投顾,更不容易。
银行为何撤离?
观察银行逃离智能投顾的时间表可知,暂停该业务不是忽然的决定。
《财经天下》周刊在多家银行的公告中发现,关于关停智能投顾的原因,均指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的监管文件。
2021年10月底,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对基金投顾业务提出要求:第一,业务开展主体为基金销售机构;第二,标的基金为基金销售机构代理销售的基金产品;第三,服务对象限于该机构的基金销售业务客户;第四,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与客户单独签订合同;第五,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服务单独收取费用;第六,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
此后不久,招商银行摩羯智投主理人团队宣布暂停摩羯智投的购买功能,并表示是为了配合监管要求。彼时,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在公告中提及,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监管要求。
而且,在2018年4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中,也要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但截至目前,监管层尚未批准任何“智能投顾牌照”,且对于持有什么牌照尚无统一硬性要求。《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当前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银行仅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平安银行。而在其他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银行中,有些连基金投顾牌照也没有取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智能投顾或者卖方投顾,是销售基金的附加服务,目前,这种代替客户决策和调仓的服务整体纳入基金投顾业务,是持牌业务,需要获取资格才可以展业。
据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不同产品投资策略研究对应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程序化交易,避免算法同质化加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并针对由此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等。
“目前商业银行对于智能投顾尚且处于一个探索期,使用的一些算法模型尚未成熟。”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子鑫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当前,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失,自动推荐的基金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投资者,而且投资者的风险测评能否准确地反映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都存在一些疑问。另外,智能投顾的算法模型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从过往几年的发展看,银行实施智能顾投略显急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很多,包括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等。现在想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直接搞基金的智能投顾,似乎业务逻辑上说不过去。”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向《财经天下》周刊说道。
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智能投顾的背后也是人类制作的模型算法。对此,在部分网友看来,面对理财投资,不应该完全迷信模型。
王群航也表示,金融机构直接引进所谓国外先进的、科学的人工智能及算法模型等,“实在是太玄乎了。”
此外,也有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某些银行在为智能投顾宣传时,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
以摩羯智投为例,招商银行在“摩羯智投穿越牛熊组合”组合介绍时称,“精选基金获取超额收益,战术配置降低波动,并且可以适当控制回撤,积极把握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同时又表示,“不同品种合理配置,更贴近客户需求,涵盖多类资产的一篮子基金配置,正收益概率达到100%。”
“大部分的智能投顾的对外宣传,即使没有‘稳赚不赔’的字眼,但看上去都是业绩无敌的。但哪个理财能这么厉害呢?这显然不符合常理。”金融观察者毕研广表示。
智能投顾何去何从?
关停智能投顾业务后,银行给已经给持有该产品组合的投资人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比如工商银行的做法是将组合基金转变成单只基金。若持仓客户选择继续持有AI投产品,该行将通过手机银行AI投版块提供资产查询、产品赎回服务。客户持有的AI投产品将于7月末自动转换为成分基金,该行将原AI投产品一揽子赎回服务升级为任意单只成分基金申购、赎回及查询服务。
而招商银行没有明确表示摩羯智投停服后,继续持有的客户将怎么做,只表示,“摩羯智投原组合名称将发生变更,客户可选择继续持有,也可选择一键赎回。”
不过,招商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如果客户想购买摩羯智投产品的话,建议选择FOF系列基金产品,FOF基金相当于摩羯智投的“替代品”。
通俗来讲,FOF基金是“基金中的基金”。如果说基金是一篮子股票,FOF基金则是一篮子基金。上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表示,“FOF基金的基金经理会帮助投资者挑基金、买基金,这个时间段买什么基金,怎么买以及什么时候卖出都由基金经理负责判断,相当于智能投顾的角色。”
然而,随着国内资管行业迈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智能投顾作为一门新兴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依旧是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
李子鑫表示,虽然目前智能投顾尚且处于探索期,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通过机器算法根据客户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帮助客户进行基金投资,从简单的基金代销转为投资人的资产配置顾问,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不同意见。王群航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智能投顾的发展前景更多地取决于FOF基金经理的主动投基管理能力,“如果智能投顾真的有效,那么是否可以先智能投顾一下国际油价的走势和黄金价格走势等等,然后才是中国公募基金的净值走势。”
行业的争议声越多,越表示更多人开始对资管行业深入思考。在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看来,当前投资行业的重中之重是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因为从目前的产品情况看,坚持长线的投资,需要投资人自己多一些理性。
不可否认,在短期内智能投顾不具备腾飞式发展的条件,且在监管严格的当前还要偃旗息鼓一阵。但目前国内资管行业供给的单一和需求的多样之间仍存在较多矛盾,这也为智能投顾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技术手段、法律政策和牌照规范愈发清晰,机器人帮助理财的时代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