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进入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阶段。
人生有十三大错误:
1.1911年当太监
2.1948年农村买地
3.1970年下乡与贫下中农结婚
4.2000年花钱买农转非
5.2004年前有钱不买房子
6.2015年计划生育结扎了
7.2017年从雄安迁出户口
8.2019年关闭养猪场
9.2020年进军餐饮业
10.2021年投资K12
11.2021年加杠杆买房
12.2022年还对A股抱有幻想
13.坚持不懈关注中国男足
对A股和中国男足还抱有幻想是不是人生错误,我不知道。但在这两年买房的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后悔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平均房价为10139元/平,然而今年一季度跌至9552元/平,与2021年相比,下降589元/平,接近2019年房价水平。
从2010年开始,全国房价连续12年上涨,就连2016年下半年的强调控(限购、限贷、限售等)也没能阻碍房价持续上升,唯独这次,房价开始回调。
中国平均房价,10多年来首次下跌!
要知道,今年各地可是开始纷纷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限购、限贷、限售——三板斧轮番上演。
官方对于房价的态度,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房住不炒”没有那么坚定了。
央视两次报道郑州救市,说明决策层对救市的容忍度和默许程度,在加深加强。甚至是在积极引导地方救市。
4月初,发改委的重磅文件落地,全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连大城市落户的限制都放开了,就差拿着大喇叭对着下面喊:别调控了,先救经济。
结果呢,啥用没有。
4月份单月,30个重点城市的商品房供应面积,除了北京、合肥同比上涨,28个城市全部处于负增长。
最惨的长春,由于疫情冲击,4月份单月的新增供应面积0。而上海也只有3万平方,同比暴跌96%。
该躺平的还是躺平。
现在的楼市,是进入了历史性时刻。
5月13日下午,央行发布了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里的数据非常吓人,做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分析,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的数据,近二十年来第一次。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同期,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
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可以这么说,房贷、消费贷、经营贷,都减少了。
当然,央行为了避免大家太恐慌,发明了个非常人性化的词语:“同比少增”,也就是负增长一种委婉的说法。
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同比少增7453亿!居民贷款意愿跌入冰点...
众所周知,房贷是住户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贷款减少,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市场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在微博热搜榜上这段时间也能陆续看到“80后90后开始提前还房贷”、“有闲钱应该提前还房贷”、“年轻人不愿给银行打工了”等话题。
那为什么现在明明出台了这么多措施楼市就是起不来,大家还是不愿意买房?
首先,从救市的措施来看,虽然对比以往,限购、限贷、限售都大大放松,甚至不少地方还降了房贷利率,但这点刺激措施,还是少点意思。
就拿房贷利率来说,之前首套房房贷利率最低要求是5年期以上LPR(4.6%),二套房房贷利率最低为5年期以上LPR+60个基点,本轮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20个基点,即最低可为4.4%。
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套房30年期50万元贷款利息可节省2万元。
两万块能干啥?
房贷利率是下调了,但这种从世界第一的利率下调到世界第一,意义并不是很大。
其次,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
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达到了16.0%。
目前,各地封城还在持续,疫情还在肆虐,五六月份的失业率只怕还会继续上升。
而失业率的背后也代表着就业难度在上升,大家口袋里的钱变少了,房子自然也难卖得出去了。
一个个数据背后,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果——楼市现在不行了。
这句话,只能说对一半,楼市才是目前中国最魔幻的地方。
一方面是普通人买不起房,一方面是有人正在疯狂买房。
最近,无锡的法拍房火出圈了。
一套玉兰花园的法拍房,22人报名,1388人设置提醒,4.8万+人围观,总价789万成交,溢价率64%......
今年1-4月,广州千万级豪宅的成交量逐月走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00万以下的刚需成交量反而显示出明显的疲软。
豪宅成交在增加。核心区域,天河海珠今年新入市的住宅纷纷喊价10万+。琶洲10万+的豪宅盘开盘,大量手握全款的土豪来抢,疯狂而随意。
只能说,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能让人们看到世界的参差。
有人扫货豪宅,有人却弃房断供。
都说要怎么发财,就看看有钱人是怎么做的。如今富裕阶层扫货豪宅,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楼市还有一波行情?
对此只能说慎重!
人家买的是优质地段的优质房,如果作为普通人强行上车,你大概只能买不那么靠近核心地段的偏远刚需房,这样在一线城市尤其危险,特别是那些只能勉强负担高额房贷的城市中产。
以为自己月入3万是自己技术水平高,永远都不会失业,以为经济永远能以6%-10%的速度增长,以为政策永远不会出现黑天鹅。
毅然决然地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买房,贷款月供是工资的5成以上,还养了一辆车和一个娃。
突然有一天你惊奇的发现经济不怎么增长了,自己只是个螺丝钉,公司效益不好二话不说就把你裁了。
你看着每个月1万多的房贷月供,不知道怎么才能还,去问父母,父母说存款都已经给你付首付了,没办法了。
于是开始借小额贷款,拆东墙补西墙,希望自己几个月之内可以找到工作,结果发现经济不好的时候工作一个都找不到。
最后还不上贷款,说把房子卖了吧,结果发现当年500万买的房,现在暴跌到300万了,全都卖了也还不清贷款,还欠了一屁股债。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只要你不是足够有钱的那一部分人,记住一个原则:“保住工作,现金为王,回归基础消费”。
那如果是有钱人,这部分建议,不适合你,豪宅抗通胀、抗风险,好地段的房子卖一套,少一套,足够有钱的你请随意。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那么有钱,但又实在想买房,那怎么办?
两条路,第一条路,找长三角、大湾区这种产业链完备,交通区位好的房子,可以远一点,一定要靠地铁,而且你能负担得起。
第二条路,买县城。
是的,去县城。最近,两办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要着重发展县域经济,大搞县城建设了。
买县城,起码你还能赚到个政策上的支持,而且现在疫情影响,很多人都不出来打工了,在老家找工作,县城里不算太贵的房子多少也有个市场支撑。
但不是所有县城都可以买,有限定条件的。一是,能够招引外来产业的大城市或者大城市群周边的县城、城镇,尤其是那种给大城市先进制造业做配套的。
二是坐拥足够的资源的县城,尤其是那些拥有青山绿水等自然生态资源,或者临近景区的地方。
尽管这些地方在楼市下行中,会有比较强的支撑,但还是劝手里不那么有钱的人,没必要在不确定性如此大的情况下强行上车。市场基本面已经疲软到连春药都不管用了。
去地产化和稳经济的矛盾之中,总会找到一个平衡。但普通人明显不具备火中取栗的本事。
就像今年1月份,央行有个副行长说:
“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