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十面埋伏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应该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情节,现实中应该是三面埋伏。韩信和项羽一生只有一次交手,就是最后的垓下之战,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是项羽失败,下面做一些分析。
垓下之战前,项羽已经和刘邦在荥阳对峙了2年多,期间他多次攻破荥阳城,刘邦几次出逃。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论行军打仗,刘邦手下的所有将领都不是项羽的对手,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韩信身上。当时的韩信正在北边消灭几个诸侯国,他在吞并齐国之后,手握30万重兵,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有意拉拢他。最终,韩信选择了帮助提拔自己的刘邦,他带着30万人从侧后方进攻项羽,实现了对西楚军的合围。
那么项羽明明是战神,他是怎么落到被包围的境地呢?主要原因是粮草和后援不足。项羽在荥阳和刘邦对峙的时候,其实一直占据上风,但是刘邦用重金收买了英布、彭越,让他们倒向自己。彭越是一个很擅长打游击战的将军,他带着几万人在项羽的大后方不停地骚扰,项羽不得不多次回军对付彭越,但是每次他率军一到,彭越立马就逃跑,就这样搞得楚军疲于奔命,斗志都快消磨完了。
另一方面,刘邦任命灌婴为骑兵司令,带着5000骑兵从东北方向袭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并且把沿途的所有粮仓都占了。这样一来,项羽再能打,士兵没有饭吃,战马没有草吃,士气一落千丈,无奈之下,项羽被迫接受了鸿沟议和,准备以后再找机会消灭刘邦。但是项羽太天真了,他刚一撤兵,刘邦立即率军突袭,在后面一直追着楚军固陵。项羽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带着手下的10万大军打了一场反击战,结果把20万汉军打得溃不成军,刘邦只能缩在固陵城里等待其他诸侯支援。
在得到刘邦封王的许诺之后,韩信、彭越、英布3位名将纷纷率军赶到,刘邦的亲戚刘贾也带着自己的士兵赶到。当时,刘邦手下有20万人,韩信有30万人,彭越、英布、刘贾3个人加起来也有10多万人,而项羽只有10万人,这样悬殊的兵力对决,而且楚军粮草不足,士气低落,斗志消耗殆尽,结果已经可想而知。
至于韩信是怎么打败项羽的,史书中只有很简单的描述,韩信作为垓下合围战的总指挥,命令自己的士兵分为3路,分别为中军和左右两翼,韩信亲自带着中军冲锋,结果刚和项羽交战,他就命令士兵后撤,当时的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他顾不得那么多,立即带兵追击。韩信把项羽引诱到自己的口袋阵中后,命令两翼士兵一齐出动,项羽的10万人被团团围住,败局已经无法逆转。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些有名的故事。最终,项羽作为一代战神,败在兵力不足和粮草短缺上,韩信以60万士气高涨的汉军击垮10万士气低落的楚军,并不能说明他比项羽会打仗。单从这场战役来看,所谓的十面埋伏只是一种杜撰,三面埋伏倒是真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