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辉丹/综合报导】 环保意识提高,“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成为近年来大陆热词。“二○二二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四十多位中外华文媒体记者日前参访福建省三明市,了解这座为保护好当地青山绿水,从原来“每年要吸半块砖”的高污染城市,变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经验。 该市有关领导介绍,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到相协调相促进,重点是做了“加减乘除”文章: 一是做好加法,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些年,三明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展“四大经济”部署,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培育氟新材料、石墨(烯)、稀土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年均增长百分之卅以上、营收占全省七成左右,成为三明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是做好减法,着力推进治污防治,坚决保护绿水青山。三明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过去一度被列为大陆重污染城市。这些年来,三明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行动,通过关停一批、退城入园一批、技改提升、转型升级一批等“四个一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去年,三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取得四个“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五十五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七十六个小流域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做好乘法,着力做大生态红利,促进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三明是中国绿都,林业资源是最大的资源。围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从二○一四年开始,创新推出了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二○一九年创新推出了林票制度,二○二一年创新推出了林业碳票制度,推动林业资源产业化、证券化、市场化,让老百姓不砍树也能致富。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八点七三,累计发放林业信贷一百七十四点三三亿人民币、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总收入超过三分之一,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路子。 四是做好除法,着力破除机制障碍,健全生态文明长效机制。这些年,为破解生态环保“九龙治水”难题,三明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态综合执法,二○○九年大田成立了全省首支生态综合执法大队,二○一二年沙县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综合执法局。为破解企业减污降碳积极性不高难题,二○一四年开始,三明市创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三项改革”,努力把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提升了投资环境,吸引明一乳业等龙头企业落地。
如今,“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在三明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