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处级干部,在公务员系统退休可拿六七千元,但在企业退休却只有区区一两千元;一位大学教授每月退休金仅仅相当于一位科级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系统的退休存在的巨大差距,令人吃惊。本届两会召开前夕,由人民网发布的两会期间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话题中,“养老保险”高居榜首,其中超过八成以上的网友认为退休金“双轨制”不合理。
名词解释
“退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政府举措:连涨三年仍未弥补收入差距
我国的退休职工养老金“双轨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2005年间,机关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6.92%。
2006年7月1日,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退休公务员工资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上调。
2007年,为了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过大、早期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偏低等问题,国家做出了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标准,从2008年~2010年“连涨三年”的决定。但到目前为止,企业职工与公务员退休金的差距仍然未能得到有效弥补,反而有进一步拉大的差距。
委员热议:财政统筹与企业自筹双管齐下
“企业职工在职和退休以后,收入落差很大,特别跟公务员相比,差距就更大了。”赴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省电力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孙丹萍表示,她所在的公司,一个相当于处级干部岗位的企业职工,退休后加上公司额外补贴的几百元钱,总共拿到的退休金也只有2000元上下,而有在公务员系统任同一级别职务的亲友,退休后至少也有六七千元。
“像我这样的到了40岁之后,肯定会考虑今后的退休生活。平时工作忙,退休后想出去旅游,但如果退休后你的收入捉襟见肘,那想去旅游简直是不可能的。”孙丹萍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建立更加合理的机制,让不同岗位公民之间的退休金差距能够更加平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