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为何“真假美猴王”后,悟空不再寻求观音的帮助,也不再叫呆子?

真假美猴王事件以后,孙悟空和从前就判若两人。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枝节繁多,我下面就给大家汇报一下。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第五十八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和五十九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两回里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唐僧师徒遇到三十多个拦路抢劫的盗匪,孙悟空打死了其中的两个,遭到了唐僧的严厉谴责。紧接着他们又借宿一个老汉家,结果这个老汉的儿子就是三十个盗匪里其中的一个。老汉的儿子回家就发现了唐僧师徒,然后老汉的儿子就又喊来了其他的盗匪,意图谋财害命。孙悟空怒不可遏,不听唐僧的劝阻,大开杀戒杀死了大多数盗匪,并当着老汉的面割下了老汉儿子的头颅。

孙悟空把场面搞得鲜血淋漓。唐僧就为死去的盗匪念经超度,并说杀人凶手必遭报应一类的话。孙悟空就大言不惭地说什么雷公电母、天上众神、九幽阎王都是自己的朋友。说得唐僧恼羞成怒,八戒和沙僧也都不是滋味。原著有这样一句:

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看,师徒四人的怨气经过积累发酵,矛盾终于掩盖不住,总爆发了。他们的怨气冲天,究竟是什么怨气?

第一、唐僧无拳无勇,一路之上,只会念经拜佛,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完全靠悟空师兄弟。因此唐僧似乎成了西天取经的累赘。孙、猪、沙三人都积怨已久却又无处发泄。

第二、一路走来,逢凶遇难总是孙悟空打头阵。但是唐僧却对孙悟空不冷不热,甚至颇有反感,孙悟空多劳却没有多得而且出力不讨好,心中愤愤不平。

第三、孙悟空总是居高临下对猪八戒和沙和尚颐指气使,猪、沙二人常常是气愤填膺、心中不服,但技不如人只好忍气吞声。因此猪、沙二人迫切希望孙悟空能改变态度,实在不行“不换脑袋就换人”

第四、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他们取经易如反掌,就不至于吃这么多的苦,受这么多的累,冒这么多的险。孙、猪、沙三人可能都有这种想法,对取经队伍都有重组的欲望和动力。

第五、孙悟空总觉得离开他,西天取经的任务就无法完成。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向,使得他跟唐僧、八戒、沙僧三人的关系越来越远,大家都对他十分反感。

第六、唐僧总认为孙悟空离开取经队伍就不能修成正果,总觉得他收孙悟空为徒是对孙悟空莫大的施舍,因此对孙悟空除了批评就是教训,缺少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此时的取经队伍各人心中的不满、烦躁、牢骚、辛苦、恼火、怨气交织在一起,积累的越来越多,由量变产发生了质变。即: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改组队伍。唐僧、沙僧急于清除孙悟空以保持队伍的一团和气;孙悟空也急于脱离队伍,以重新获得自由;八戒急于敷衍潦草地完成任务好回高老庄享福。总之取经队伍已经成了一盘散沙,也到了必须整顿的紧急时刻了。

在此之前,唐僧曾经有过两次赶走孙悟空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毛贼。唐僧谴责悟空,悟空一怒之下离开了唐僧去了龙宫。后来经过东海龙王的规劝和开导,孙悟空又自动返回了唐僧的身边。第二次是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化的老汉、老妇和他们的女儿。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是唐僧遭遇大难,猪八戒用义气把他激了回去。这一次孙悟空又打死了几十人,可谓屡教不改。所以唐僧就下定决心开除孙悟空。

这其实就是唐僧和孙悟空对于善恶的理解方式和解决的方法不同,唐僧是觉得任何人都有挽救的可能,想用教化的方法来使恶人改邪归正回头是岸;孙悟空觉得善恶既定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使用暴力来惩恶扬善以暴易暴。

唐僧和孙悟空的两种“善恶观”和两个“方法论”经过激烈的碰撞,不断地摩擦,现在火星迸射,虐气四散,这已经是他们两个人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了。

应该说,孙悟空凭着对唐僧对他的解救之恩才坚持到今天,也着实不易了。俗话说得好:“久负大恩必成仇”啊!唐僧凭着大恩对孙悟空呼来喝去的,并且横眉冷对、絮絮叨叨的,以孙悟空的性情也忍耐到了极限了。于是他们终于反目成仇了。

唐僧再次把孙悟空驱逐出去。孙悟空无处可去啊:回花果山觉得在猴子猴孙面前没有面子;去天宫觉得丢人现眼;去东海怕龙王笑话他出尔反尔……最后灵机一动决定去南海落伽山找观世音菩萨,一方面有个落脚之处;一方面和菩萨诉诉苦,争取得到菩萨的谅解好去了头上的“紧箍咒”。见了菩萨,菩萨对此却不置可否,也不给他松紧箍咒,也不打发他离开而是挽留他住了下来。

这个时候,假美猴王粉墨登场了。假猴王打晕了唐僧抢走了唐僧的通关文书,又自己组建一个取经团队。好戏开始了,真假美猴王大战几千回合不分胜负。他们从人间打到天上,又从天上打到地狱,谁也奈何不了谁。真假两个美猴王一样的武功,一样的武器,一样的怕紧箍咒。这样一来,唐僧师徒、天宫众神、十殿阎王加上诸位菩萨谁都无法辨认猴王的真假。

地藏王菩萨经案下伏的“谛听”厉害无比。谛听如果伏在地下能将宇宙万物明察秋毫。于是地藏王菩萨就安排谛听察看一下。结果谛听察看清楚了不假,却不敢说破。原著里有这样一句,是谛听说的:

“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

最后,谛听提醒了一句:“佛法无边。”地藏王菩萨猛然醒悟,就安排两个猴王去见如来佛祖。

佛祖举手之间就控制了假猴王,并给他命名是“六耳猕猴”。悟空一棒将六耳猕猴打死,结束了真假美猴王事件。我仔细看了这两个章节,发现了几个疑点:

第一、孙悟空去找菩萨,菩萨为何一反常态,留下了孙悟空。以往悟空有事去找他,他总是立即出发办事。即使是孙悟空有了情绪去找他,他也立即规劝孙悟空而不是让孙悟空在此逗留,以延误取经的行程。要知道“山中一天,地上一年”耽误不起啊!

第二、假猴王自己既然要组建团队取经,那么他为什么把唐僧打晕而不是打死,斩草除根嘛!

第三、谛听为什么不敢说破假猴王的真实身份?

第四、孙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猕猴”,如来没有丝毫的责备只是急急忙忙地说了一句:“你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吧。”真是不可思议,孙悟空犯了佛门大戒,如来身为佛祖非但没有一句批评教育的话,反而催促孙悟空赶紧离开。

第五、孙悟空两次被唐僧赶走,假猴王为什么不在唐僧最需要悟空的时候出现,而但但是在这个不需要的时候出现?假猴王有多次顺利混入取经队伍的机会而放弃,为什么甘冒奇险以暴力的方式制造假取经队伍?

种种诡异的迹象表明:真假美猴王事件就是佛祖一手策划并自导自演的一幕大型喜剧。

领衔主演是:孙悟空、“六耳猕猴”。

导演兼主角是:佛祖。副导演兼主角是观音菩萨。

配角是:唐僧、八戒、沙僧、。

友情客串是:地藏王菩萨、谛听。

群众演员是:十殿阎王、天宫诸神、花果山众猴妖、佛祖身边的众位罗汉、三十名盗匪等等。

面对取经队伍的混乱状况,佛祖以无上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那就是:要以无上的宽容大度、无比巧妙的方式方法来改造取经队伍而不是改组取经队伍。唐僧师徒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他们身上更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是:都经历过痛苦的折磨,黑暗的煎熬和生死的考验。无论如何,他们坚持到今天已经着实不易了。此时如果改弦更张,有可能使后来者望而生畏,十分不利于佛教的传经大业。所以,取经任务还是由他们来完成,这个大基调是不能改变的,要改变的是他们的思想和情绪。

要唐僧师徒牢骚满腹改变成以苦为乐,以挽救取经队伍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佛祖的当务之急。

佛祖的做法是首先进行了自我检讨。佛祖扪心自问,他充分认识到了他给取经队伍设置的障碍可能太多了。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更何况太上老君等也画蛇添足地参与进来了。唐僧师徒的压力太大了,他们的承受也都几乎到了极限了。他们对佛祖不敢假以辞色,就相互之间指责攻讦、埋汰唠叨,以至于发展到今天。好在唐僧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孙悟空灵活机动可塑性强;猪八戒大大咧咧容易引导;沙和尚则老实厚道通情达理。所以,这支队伍一经合理地改造,就可以百炼成钢前程似锦。

有了这些认识,佛祖需要面对的就是:采取什么措施叫他们顺其自然地统一思想而不至于加深隔阂。处理不好,就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经过深思熟虑,佛祖想到了以假猴王出面,把他们的矛盾公开化、激烈化最后否极泰来彻底粉碎矛盾,让他们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踏上取经之路。

这些矛盾的总根源来源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是被逼无奈地参加了取经队伍;唐僧也是十分被动地接受他们。因此,改造他们就必须从总根源着手。

但是事到如今,无论如何的说教恐怕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第三方假猴王的出现才是他们转变思想的“催化剂“和“润滑油”。于是,佛祖导演了假猴王干扰取经的一幕。

通过假猴王事件,唐僧认识到没有孙悟空不如有孙悟空,假悟空参加取经不如真悟空参加取经;孙悟空认识到自己其实连自己都战胜不了,又怎么能认为唐僧取经离不开自己,其实是自己离不开取经队伍而不是取经队伍离不开自己,佛祖也随时能够再造一个“悟空”,所以从今以后,自己只有恪守本分尽职尽责就可以了;八戒和沙僧则只要大师兄和蔼可亲,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就是,别无所求了。

这样,唐僧师徒都由原来的为了脱离苦海而取经变成了为了追求极乐而取经,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被逼无奈变成了心甘情愿。心境一变,他们的态度都跟以前有了云泥之别,关系也因此友善和谐多了。

那么,假猴王从何而来?佛祖其实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看到了吗?这就是原著中透露出来的秘密。二心竞斗,真假美猴王是孙悟空的二心在竞斗,也就是孙悟空的两个自我在竞斗。也正是因为如此,真假美猴王才完全雷同,众人都无法分辨。

假猴王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另一条心。那条心里装着:不满、无奈、怨恨、牢骚等等负面情绪。佛祖把这些负面情绪集中起来幻化成了假猴王。

这就是,孙悟空打死假猴王后,佛祖立即叫他离开的原因。因为佛祖不想让孙悟空再生其它的负面情绪以免节外生枝。

这也是,谛听不敢说破假猴王来历的原因。因为谛听不知道佛祖的真正用意。

这更是,观音菩萨挽留孙悟空在南海逗留的原因。因为假猴王需要时间操作假取经队伍。

孙悟空从此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所以变得心服口服而且谦虚谨慎一心一意。

古人云:“被人求者常骄人,求人者常畏人。”在此之前,唐僧、八戒、沙僧一有困难就求孙悟空也养成了孙悟空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个性。而假猴王事件,唐僧自始至终没有求过孙悟空,最后还是孙悟空求着重新加入取经队伍,也是使孙悟空低头的不二法门。

一个假猴王,就把孙悟空搞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由此可见佛法的广大无边。孙悟空就此脱胎换骨再世为人!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