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10:52
作者 | 哎呀妈
最近,被温州一位5岁小女孩圈粉了。
满脸稚气的她,在白茫茫的滑雪场上一跃飞过6米高的大跳台,顺利完成跳台180°转体。
酷飒的小身姿,引来阵阵喝彩。
她叫金睿萱,不喜欢别人当她小妹妹,喜欢大家叫她“萱姐”。
别看她小,就在去年,她已经参加过滑雪比赛。
和8到12岁的小选手竞技,拿了两个项目的第二名。
和年纪远超过她的成年组角逐,虽然没拿到名次,但勇气可嘉,令人心生敬佩。
就连她的滑雪视频,也被谢霆锋观看点过赞。
如此出圈的“滑雪界小红人”,自然引起大家对她成长背景的关注。
自打一岁多起,爸爸经常带她去雪场玩雪。
有一次,爸爸抱着她从山上往下滑,没想到她一点都不怕,还异常兴奋。
在那之后,爸爸便送她一套滑雪装备,带她学习滑雪。
发现她身上的天赋,全家人作出一个大胆决定:由爸爸全职陪练,妈妈打理生意。
就这样,这个本该和同龄人一样还在学跑的女孩,已经熟练掌握滑雪技能,在雪地上来去自如。
不得不说,她的爸爸妈妈真狠!
尤其是爸爸,放下工作全身心陪伴女儿训练,这样的“付出”足以改变女儿一生。
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在养育女孩这件事上总习惯以妈妈为主。
爸爸更多是在外打拼赚钱养家,陪伴和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少一点也不足为怪。
然而,心理专家却呼吁:
女孩3岁前,妈妈要给予乳汁、亲吻和拥抱;3岁后,爸爸所扮演的角色作用愈发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女孩带来和妈妈截然不同的影响。
女孩的自信,和爸爸的爱有关
一直很羡慕儿时玩伴小燕。
人群中,她总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虽然外貌不算是令人惊艳的大美女,但她浑身散发出的自信、淡定的气场,总让人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记得以前和她一起参加夏令营,只要老师布置小组活动,她都是主动请缨担任组长,带领组员思考、策划和实施小组方案。
不管什么情况下,别人叫她干什么,她都落落大方,绝不扭捏。
那时便知道,这么自信的她,得益于有一个特别爱她、尊重她的爸爸。
小燕爸爸是出了名的“女儿奴”。
好几次去她家玩,经常看到爸爸主动过来找她说话,总把“女儿真棒”“女儿说的是”挂嘴边。
就连收拾东西,给客人端茶切水果这些小事,都能被爸爸夸出花来。
以前还小,只觉得小燕爸爸嘴巴真甜。
现在想想,才发现,小燕身上的诸多优点,都是爸爸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爱的滋养。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孩子在3岁前和妈妈是“共生”关系。
特别是女孩,她会把自己和妈妈视为一体。
3岁后,她开始探索除自己以外的世界。
如果这时爸爸能经常和她互动,给予她肯定、赞美和认同,她会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给她带来充分的自信力和安全感。
美国密西根大学做过的一项关于“父亲教育对女儿的影响”调查结果,能够很好解释这一点:
63%的女孩,因为在童年时得到父亲的关爱,长大后遇到挫折时心理自愈能力更强;
69%的女孩,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来自于父亲的赞扬与鼓励。
这就意味着,当女孩开始长大懂事,爸爸对她说的正面话语,会成为她的精神养分,不断激励她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爸爸的每一个“我爱你”的举动,都能让她感受到更强大的生长力量。
爸爸的榜样,是女孩行走未来的标杆
大量的现象表明,女孩自3岁起就会把对妈妈的情感,逐渐转移到爸爸身上。
对女孩而言,爸爸是她生命里第一个异性形象,更是她学习效仿、自我完善的参照和榜样。
看节目《谢谢了,我的家》时,被一对父女的故事深深打动。
女孩是一名武警边防军人,驻扎在环境恶劣的南疆边检站上。
之所以主动选择走上这条路,完全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在过去长达27年里,父亲就是帕米尔高原边检站里的一名边防军人。
工作性质的缘故,爸爸长年不在家,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中。
那里氧气严重不足,人经常睡不着觉。
建站之初,没有营房,爸爸就带领士兵搭帐篷。
冬天没有水,就挖冰取水,光靠双手在环境极其恶劣的边检站坚守、生存。
这份对事业的坚持,对身份的认同,促使女儿立志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以前她爱哭,爸爸告诉她“人总是在泪水中成长的,但千万不要被泪水所淹没”。
真知灼见,铭记在心。报考志愿时,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军校。
上学后,第一个考核科目是在太阳底下坚持站上30分钟的军姿,她站着站着,眼前一黑晕倒过去。
醒来后想打电话跟爸爸诉苦,却被提醒“你是军人的孩子,要坚强要忍耐”。
有爸爸这样的领路人,她学习效仿,毕业后果断选择和父亲一样的工作,坚守自己的选择。
李玫瑾教授曾说:
“母亲把孩子照顾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亲的角色。
因为母亲连接着孩子的过去,父亲却更能够引导着孩子的未来。”
很多时候,爸爸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女儿行走未来的姿态和方向。
合格的好爸爸,不需要口里说多少的大道理,只需要以身作则,带头领路演示给孩子看。
相信孩子一定心里认准他为自己的灯塔,义无反顾效仿着爸爸。
成就女孩一生的底色,是爸爸用心的陪伴
说到“陪孩子”,身边不少爸爸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
待在孩子身边,孩子自个玩啥不用管,也不耽误自己看手机,只要身在人在就是“陪伴”。
孩子究竟是怎么看呢?
四川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孩写了一篇日记《我的爸爸》,字里行间全在吐槽爸爸:
“一回到家,爸爸就拿着手机趴在沙发上打游戏……手机像一个诅咒,把爸爸变了个样子……爸爸您就放下手机,陪我一起玩嘛!”
原来,爸爸每天虽说在家里和她同处一室,却沉迷游戏。
连陪她写作业,检查作业,都“机不离手”。
可想而知,每次看到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爸爸,女孩心里是有多委屈和无奈。
有句话这么说:妈妈决定了女儿成长的基础,爸爸提升了女儿发展的高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爸爸长期陪伴的女儿,她们在今后的升学、找工作、恋爱方面都不太容易焦虑。
爸爸对女儿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关注,会给她带来足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一位女网友曾动容分享了和爸爸之间的往事:
打她记事起,家里就住在一个很旧很小的老房子里。
爸爸是个普通工人,工资不高,但特别喜欢带她出去“穷游”:逛书店、博物馆、美术馆……
为了激发她的好奇心,爸爸每一次陪她出游,都会提醒她:看看地上有没有什么宝藏可以找。
有时是一颗小白珠,有时是别人丢掉的橡皮筋,有时是没人认领的游戏卡片。
虽然现在会觉得傻,但那种“穷中作乐”的日子,充满了无数和爸爸有关的回忆,给她充充足足的踏实,让她清楚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有能力和勇气去爱别人。
其实孩子需要的东西不多。
比起漂亮的芭比娃娃,好看的裙装,她更喜欢的是爸爸陪她游戏时的欢声笑语。
而她也从中收获愉悦的回忆,内在平和的力量。
这足以让她在往后余生,从容应对外面世界的诸多挑战。
教育家斯宾塞在书中写道: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每一个女孩,值得一个美好、幸福的归途。
想要让她变得自信、快乐、勇敢、坚韧,一定少不了爸爸的超强能量。
从今天起,请好好塑造孩子的个性,用心陪伴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时刻吧。
要知道,3岁后,爸爸的爱、榜样和陪伴,是女孩在未来里活得漂亮、出彩的武器和力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