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威宁著名的风景区后,赵海红开车又来到位于西北2.5公里,海拔4000的凤凰山之上的凤山寺。
凤山寺,是威宁最早的一处寺庙。记录着威宁这个历史古城凤山寺的沧桑历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威宁置乌撒路。十五年(1278年)设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军民宣慰司。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乌撒土知府,在凤山此处,建“真武殿”,又称“上帝庙”,有大殿和左右配殿。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卫。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卫指挥陈模增建天宫殿于凤山脚下。
清咸丰七年(1857年),威宁回族起义,烧毁真武殿和左右配殿。同治六年(1867年)真武殿被修复,并沿中轴线增建三清殿和戏楼,于西厢后侧建大观楼、小观楼。建个庙宇群占地5000平方米。
民国时期,修修补补,几乎保持原有面貌。
解放初至1969年,由于某种原因,凤山寺被威宁县食品公司作为牲畜圈。客观地把主体建筑保护下来了,避免了“文革”毁灭性破坏。1982年、1985年进行简单的修缮。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投资300万元进行全面维修,与凤山森林公园融为一体。
风山寺前,是八级宽逾20级古老的台阶,石阶两旁有两只香炉,还佇立着两株参天大树,像两尊天神守护着庙门。
威宁凤山寺山门为两扇朱漆大门,庙前还有一对高三米,直径为尺许的浮雕云龙纹华表,有清光绪年间书于右殿外立墙上的“别有洞天”四个大字。门上有匾,为明代举人颜廷渠题:“凤山览胜”。
进入庙门,门内一巨石,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寺内是封闭的四合院,正殿,面阔三间,13.8米,进深9.7米,前有廊,明间正中设须弥座神龛,供真武大帝塑像,殿前有月台置一石香炉。左右厢房均面阔三间,11.5米,进深8.5米,殿左厢房为住房、右厢为过厅。过厅后辟一圆光门,可入侧广元登大观楼。大观楼与小观楼有廊相通。大观楼前有一“灵潭”,5米见方,深一米,均料石镶砌,进水处嵌一石雕龙纹,造形粗犷,潭沿上方,有石碑一坊,上镌“灵潭”二字,为州官邓良成书。潺潺细流,由龙口吐入潭内,终年不竭。
登上大小观楼,可眺望风山麓、县城和草海。草海如同一块碧玉镶在气势磅礴的乌蒙山间,或平韵如镜,或烟波浩渺,或群山倒影,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