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是江南民众生活中一抹清丽的底色,江南水土的氤氲柔润赋予其特有的诗性品格。淡雅隽永、玲珑飘逸、精巧工致,苏绣凝聚了吴地艺术审美之精髓,饱含苏绣艺人之巧思慧心,一针一线绣出流转的光阴。2021年9月26日,“匠艺”系列特展“绣理江南—萦萦丝线絺华年”苏绣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以28件精品苏绣,展示苏绣工艺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绣发源于吴县一带,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长久以来,苏绣凭借秀丽的图案、精巧的构思、细致的绣工和纷繁多变的针法,占据着吴地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今,作为一门鲜有的、流传至今且依然高度活跃的工艺美术,苏绣为观察吴地社会和文化变革提供了绝佳切入点,而历代苏绣大师则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以精湛的技艺和突破性的思维探索更多元的发展。
9月26日,“匠艺”系列特展“绣理江南—萦萦丝线絺华年”苏绣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以蒋雪英、府向红、府涵璐师徒三代的苏绣作品为依托,共展出苏绣精品28件,向观众诠释苏绣工艺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蒋雪英,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业大师,从事刺绣艺术60多年;府向红,苏州市“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向红绣府创始人、江苏省苏派旗袍推广大使;而府涵璐,则是向红绣府第二代传承人、苏州百年职业学院苏绣传习所所长、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副会长。
吴文化博物馆通过“吴颂”展厅展中展的展陈形式,开展“匠艺”系列展览,借以吴地优秀工匠作品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点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和呈现,力求为观众提供一个有深度、能够去追求文化内涵本身的一个展览。这也是吴文化博物馆继核雕展后的第二场“匠艺”系列特展。
苏绣中的丝意运巧
刺绣工艺最初主要用于服饰,唐五代开始向艺术欣赏品方向发展,两宋时分化为日用和欣赏两个走向,有明一代则将文人画的精髓引入其中。王鏊在其《姑苏志》中提出:“精细雅洁,称苏州绣。”,首次凝练了苏绣的艺术风格。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苏州以“绣市”而誉名四海,应用于生活、艺术与宗教的各个方面。清末民初出现的仿真绣、乱针绣等绣法使苏绣得到进一步发展,名手竞秀、独领风骚,居我国四大名绣之首。
展厅中,府向红的作品《花影女袍》,以清代形制对襟女袍褂为载体,融入地方文化与当代美学设计理念,在云肩、挽袖、衣襟和衣边等处,绣制着姿态各异的美人和童子,在庭院间或嬉戏、或静坐、或阅读,终成一幅动静结合的苏式“生活”立体画卷。
扇套是收纳折扇的袋囊,细长的方寸之间绣制着各色精致图案,极尽华美工细,在明清时期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本件扇套以细平绣、盘金针法绣制。“鹿鹤同春”谐音“六合同春”,取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作品以周天民的画稿为绣稿,属于画绣,布局次第有序,构图简洁,色彩鲜艳,展现出传统苏绣作品历久弥新的独特韵味。
在技艺上,苏绣注重细节的处理,绣线衔接不露针迹,根据物象形态来变化丝理的排列,常用多种色线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于留白,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往往以“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概括苏绣的特征。展厅中,府向红的作品《万物生旗袍》采用细平绣、管绣、纳纱绣、虚实、滚针等多种针法,物象描写细腻,庭园景致生动。
作品《万物生旗袍》灵感来源于清代《十二月月令图》中的民间节令与风俗画。农历二月,《尔雅•释天》:“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旗袍用素绉缎,针法采用细平绣、管绣、纳纱绣、虚实、滚针等,物象描写细腻,庭园景致生动。既有梅花绽放、假山奇石,又有诗人信步、孩童嬉笑,一派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景
作品描绘了太湖峡坞内夕阳西下、渔船丰收归航的宏大场景。技法以散套针、虚实针为主,兼用撒和针,撕毛针、细乱针等,并采用90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精细处把一根丝线分成1/48进行刺绣,使画面层次分明,颇有意境。
仿真绣由清末著名刺绣匠人沈寿创造,特点是将西方油画的光影效果与古老的刺绣艺术相结合。作品用旋针绣搭配细平绣、乱针绣等传统针法,使图案转折自然,将水果、花朵的肌理刻画得栩栩如生。绣面细腻平整,光彩柔和,极具立体感。
苏绣在艺术品领域中的探索
近代以来,时移世异,苏绣几经衰颓,但却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萦萦丝线展示其坚韧不屈。上世纪七十年代,精致繁复的刺绣和服、韩服及高档日用品远销海外,为苏绣打响了国际声誉。与此同时,乱针绣、异色双面绣等欣赏性刺绣装饰品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当下,苏绣工艺在高端艺术品领域不断探索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本位实用功能的回归。新一代苏绣艺人着力于打造“活”的苏绣艺术,在“原生态”与“市场化”中寻找契合点,推动苏绣实现更高层次的蜕变。
展厅中,作品《晓马》是蒋雪英的代表作之一,采用虚实结合的技法绣制,前方骏马以散套和撕针为主,后方奔驰的马群及地面以虚实针为主,画面兼具立体感与朦胧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关系转暖。因苏绣图案雅致、技艺精湛,苏绣和服腰带开始在日本上层阶级之间流行起来,一时间需求量大增,价格是普通和服腰带的好几倍,有时一件可达数百万日元。此作品绣制于八十年代,采用细平绣,色彩丰满、精美典雅。
这件官补是一品官员所用的仙鹤图案,象征“一品高升”,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商人订购的戏服绣片。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已经绣制好的绣片无处可销,继而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时代的见证。
据悉,展览期间,吴文化博物馆将开展展览配套学术讲座、课程等丰富的社教活动,带领观众感受苏绣工艺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让苏绣艺术、匠艺精神以及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展览将展至202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