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什么是“独”,不是一个人存活于世上,而是精神上可以独立,超凡脱俗。
生活中,我们不能避免一切的社交,也无法离开家庭,唯有精神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可见,活得好不好,取决于对“独”的理解。
01
独宿,生精。
平时,我们和人打交道,会说:“看你今天,精神状态不错。”
通过察言观色,会发现一个人睡得好不好。那些睡得好的人,会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加入一个揉着惺忪的眼睛,脸色也很差,显然是睡得不好,有胡思乱想的嫌疑。
好色的人,偷盗的人,在别人安睡的时候,做了鬼鬼祟祟的事情,也会导致精神萎靡。
“精”是指一个人的元气,精神面貌等。
最可贵的是,为了成就自己,可以告别家人,独自闯荡。
明朝忠臣孙燧,去江西赴任的时候,发现朱宸濠有反叛的行为,便决定独自去工作,把妻子和孩子,都留在老家。
因为没有了家人的牵绊,他才有精神去对付时局的变化。去巡视地方的时候,可以住几天,把工作落实到位。
当朱宸濠彻底撕破脸时,孙燧说:“汝速死尔,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说话的底气,一方面是视死如归,一方面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同样,在《水浒传》里,林冲失去了家人,然后投靠梁山,变成了猛将,也能够安心地和兄弟们在一起。
李逵因为思念母亲,辗转难以入眠。不得已,向宋江请假,去老家接母亲到梁山一起过日子。不料,半路上,母亲遇到了老虎。
失去了母亲的李逵,哭过了,然后再也没有了牵挂,变成了难得的“先锋”。
俗话说:“无欲则刚。”
一个人之所以传奇,要么是长寿,要么是武功盖世、意志坚定。其根源,就是“睡得踏实”,专注于生活。
从我们的家庭来看,很多人到了五六十岁,夫妻分床睡;孩子有了一两岁,就得有自己的床铺。成年人为了赚钱,夫妻暂时分别,聚少离多。
学会独宿,让自己变成有精神的人,生活会有光芒。
02
独处,生智。
有一句老话:“师傅引入门,修行在个人。”
在群体里,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东西,还得靠自己想办法。
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
真正的智慧,是需要冥思苦想的,并且不受外物打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因为《陋室铭》而名扬四海。
他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段独处的时光。
唐朝时,刘禹锡因为参与了“永贞革新”,得罪了宦官、藩王。从此开启了被贬的生活模式。
他到了安徽和州县之后,住所有三间房子。知县认为,房子太大了,于是把他赶到县城德胜河边的一间半房子里。他看着窗外的杨柳,说:“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觉得,刘禹锡太快乐了,应该继续整顿。于是,刘禹锡只能住在斗室里。
房子很逼仄,除了坐下来思考,就不能做点别的,因此刘禹锡写下了《陋室铭》。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去沙湖游玩,遇到了大雨,还没有雨具。
同行的人都很狼狈,到处躲雨。唯独他,立在雨中,觉得惬意,因此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
不管是刘禹锡,还是苏东坡,乃至王安石、李清照等,都因为独处,成为了当时顶级的文豪。如果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结局另当别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失去了对别人的依靠,你会发现,自己有了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智慧的突破口。
百思不得其解时,你安静下来,理清头绪,就会发现解题的方法。站在人群中,你是做不到的。
03
独行,致远。
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远,却又盼望诗和远方。这是生活的一个梗。
其实,这个梗很容易破解,只要你独行就可以了。
也许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周末,邀约了几个朋友去爬山。到了时间,朋友们都说,自己有事,不来了。你看着山路,觉得浑然无趣,也就改变了行程。
那些“单人单车”的旅行模式,基本上都成功了。
小时候,我们学了“小马过河”的文章。
一匹小马,根据老马的安排,拖着面粉去河对岸。松鼠说,不要过河,太深了;老牛说,没事的,水才漫过小腿。
犹豫之中,小马回到家,问老马,应该如何是好?
老马说:“你亲自试一试,就知道了。”
原来,长大后的我们,也过上了“小马”的生活。听了很多的道理,做了很多的规划,但是不知道如何趟过面前的河流。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命运是孤独的河流,谁能渡你?”
答案就是,自渡。
没有人拉住你,是你对别人的“依赖”,拉住了你。
要追寻诗和远方,每个人都可以,关键是你和谁去,还是一个人去。
04
当大臣们都留下功名利禄给子孙时,司马光独树一帜,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他不留书给子孙读,不留金钱给子孙花,只是带着家人,积德积福。他写的家训,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最好的生活,不是纸醉金迷,也不是高朋满座,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知道要怎么活,还能活成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守住内心的清静,最是难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