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比亚迪,一个在历经寒冬,一个正在节节攀高;完全不同的处境背后是新经济与旧经济之争。
01
华为要在寒冬中活下去
一家没上市的公司说要活下去,4700家上市公司一听活不下去了。
8月24日,沪指跌近2%,深成指跌近3%,创业板指数更是跌超3%,4300多只个股下跌,几乎找不到任何热点。
就连刚刚公布了超预期中报业绩的宁王,也扛不住巨大的抛压,高开低走,盘中跌超6%。
到了25日,大盘才在尾盘拉升了一下。
有人说,这可能与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分享的文章《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有关。
“寒冬”、“寒气”、“活下去”等词语贯穿任正非的文章。
任正非还直接告诫华为员工:
“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要把“活下来”作为未来三年“最主要的纲领”。
一线大厂的一番话,把资本市场吓个够呛,拉低了大家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
而纵观华为的经营情况,他们也确实陷入了“寒冬”。
虽然华为依然是目前最能挣钱的公司之一;综合50%上下的毛利率,不管放到哪个层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但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之下,华为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十分明显。
8 月 12 日,华为发布 2022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2022 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 301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5.8%。
上半年,华为净利润率为 5.0%,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率为 9.8%。
由此推算,华为上半年净利润约在 150.8 亿元上下,同比下滑 51.97%。
其中,终端业务收入为 1013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25.3%。
实际上,华为在最近两年一直降低销售规模。2021 年华为年度报告显示,华为实现了全球销售收入 6368 亿元,同比下降 28.6%。
造成华为业务下滑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运营商业务处于小幅缩量阶段,5G大规模建设的红利基本吃尽。
二是消费者业务远不如前,全球消费电子的增量已经见顶。
三是企业业务还没成长起来,战略板块带来的新生动力还不够。
尤其是在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普遍萧条的环境下,华为所感受到的“寒意”自然比很多企业都要来得强烈。
有华为员工表示,近两年来,自己的奖金有所减少,比例在20%左右。
华为员工的收入基本分为工资+奖金+内部股票分红,其中,工资占比并不高,而奖金和股票分红的占比较高。从2020年开始,员工的奖金就并非只升不降了,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国内的员工奖金都有受到公司整体环境的影响。
任正非高喊的“活下来”,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层面,还有员工。
02
比亚迪一路狂奔成为“一哥”
商界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十余年。
与华为处境截然相反的,是另一家“大厂”。
正当华为被“寒气”袭扰之时,他们却一路狂奔,势不可挡。
新能车7月份销量前段时间已经出来,比亚迪完全是杀疯了,这哪是销量,这明明就是比亚迪产量!
连续5个月持续销量十万+,乘联会发布7月汽车全国总销量约177万辆,比亚迪占比几乎达到10%。
每销售十台汽车,其中就有一台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
而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市占率就更高了。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64.79万辆和64.14万辆,同比增长312.18%和314.90%,强势夺得全球销售冠军的宝座,较之产销第二第三名企业遥遥领先,销售市占率将近30%。
今年5月份新能车销量前五车型中,有四款比亚迪车型,分别是第一的宋、第三的汉、第四的秦以及第五的元PLUS。
到了7月份,前10名其中有7名为比亚迪旗下车型,且其单车型销量均超过10000辆。
单一品牌车型销量前10占7,差不多每卖3辆新能车就有1辆比亚迪,这种销量成绩并不多见。
而市场一致看好的“蔚小理”等新势力,被打得体无完肤,三家合在一块都拼不过。
早在今年初,比亚迪2021年度销量数据正式揭晓,730093辆的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达75.4%,并且新能源车型在今年也售出了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增速之快不难看出如今国内用户对于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的认可度之高。
他们不仅做车,也做电池。要安全还是要续航?比亚迪刀片电池:我都要。
更牛的是,比亚迪还把电池卖给了竞争对手特斯拉。
8月中旬消息,由比亚迪供应的刀片电池已交付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
15年前,王传福豪言壮语:
“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
最终结果证明,他没有吹牛,至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2015年确实拿到了产销冠军。
到了2022年,比亚迪更为气势如虹,朝着“新能源一哥”的位置狂奔而去。市值首破万亿元,成为第一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中国车企。
如今,比亚迪已稳坐国内第一把交椅,奔向世界第一的道路还有多远呢?
03
新经济与旧经济
放眼过去二十年的历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段像2020-2022年这样,见证了中国所有行业如此密集而深刻的震动。
当资本大潮开始趋势性地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而华为的寒冬,比亚迪的狂奔,两个截然不同的趋势背后,是中国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
——从旧动能切换到新动能的换挡期,从旧经济转化到新经济的阵痛期。
这里所说的“新经济”和“旧经济”,并没有好坏之分。
好比,可口可乐是“旧经济”,难道大家都不喝了吗?二者的区别不是存在与消失的关系。其分野在于谁能在新的经济发展时代,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所谓的“旧经济”依然会充当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拉动增长,成为经济的“发动机”,还需要“新经济”充当扛把子。
华为从20亿营收到2000亿营收花了15年,比亚迪花了19年,但20到6000亿,华为花了21年,比亚迪也花了21年,华为在2000亿前高速增长,比亚迪则在2000亿后高速增长。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武当派的武功,刚开始练平平无奇;讲究扎稳根基,循序渐进,越到后面进境越快。
华为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狂飙了十几年,国内几乎达到普及,即便未受到芯片禁令的影响,其增长态势也将大不如前。
而反观比亚迪,则处在世界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央。房子之外最大的单一消费品-汽车,正在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时代过渡。
2022年上半年度,同样是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散发、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消费市场一片萎靡。
华为业务全面收缩,阿里、腾讯都面临不小的压力,利润出现史无前例的下滑。
独独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一枝独秀。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共完成260万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20%。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乘联会将其对2022年国内新能源整体车市销量预期提高至650万辆。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64万辆,超过特斯拉近8万辆,时隔三年再次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之王。
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9%。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1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按照目前的增速,年底极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就是中国汽车行业在疫情中的逆势表现。
而比亚迪的技术、市场竞争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大势已成,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几成定局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7亿台,同比减少9%,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低点。
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也同比下降6%。二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这一数字同比下降幅度达到惊人的15%!
消费电子的渗透率已经到顶,互联网的市场增量也正在磨顶,很难成为下一阶段的增长源动力。
国内5G大规模建设期已经差不多了,如果翻翻各地规划,更多是在皮基站、室分基站这种不太挣钱的苦力活里头卷。
几家做室分基站/皮基站的公司,比如京信通信之类的,毛利率通常在20-30%,近年来随着竞争激烈,下滑趋势也很明显。
一个在红海市场里高呼感到寒意,要活下去;另一个在蓝海市场里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大可以做出中国新旧经济切换的两个重大判断:
一是,从科技应用转为科技制造。从以前吃房地产、吃移动互联网的饭,转向吃先进制造业的饭。元宇宙的概念太虚,VR/AR设备才是王道。
二是,会有一场极为深刻的能源革命。终端电气化,能耗最低化,发电低碳化,电网智能化,将重塑整个产业发展的逻辑。
在这个趋势下,任正非所判断的三年寒冬,十分合理。
经济衰退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衰退和萧条中,往往孕育着下一次的繁荣。
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却总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