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家新开门不久的商店,正挂着门店出租的牌子,而用不了多久,这家店就又换了个老板,开始做起了别的生意。
从这不难看出,现在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很多生意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慨,生意越来越难干,钱越来越难赚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许多门店和小微企业都面临倒闭。清华大学的数据表明,截至6月底,2022年上半年,全国有46万家企业倒闭,310万个个体户注销。
但是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共141178万人,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同时造就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链也非常齐全,可以自给自足,也能够自产自销。
并且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2022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在上涨的,只不过上涨的速度只相当于去年的37.3%。并且2022年上半年,大家的日常支出实际只增加了0.8%。
这就让人非常疑惑了,为什么拥有庞大的14亿人口,中国各行各业的现状,依然是生存都很困难呢?
对此,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国内人口多达14亿,居民收入也在缓慢上升的情况下,生意越来越难做,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因素:
疫情使市场动荡
近几年,疫情的反复,防控措施的采取,会使封城封小区的事情时有发生。
从而使餐饮、教培、旅游、娱乐等多种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所以,做生意的人就会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同时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也使得居民收入出现波动,不能随意消费,便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降低了。
比如,统计局数据中表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收入上升,但是扣除物价因素等原因后,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了0.9%。
甚至疫情的防控,会使得部分地区物流停运,或者某些小区禁止快递进入,这样的改变,会使得一些新兴的电商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市场需求趋渐于饱和
我国确实有着很大的消费者基数,有着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但同时我们也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各行各业做生意的人也很多。
许多行业从早期的卖方市场,已经慢慢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买家比买家都多,竞争压力和以往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持续增加,所以最终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却一些垄断行业,比如石油、烟草、电力等,这些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民间资本是无法涉入的。
所以更多的人只能选择在一些传统行业里进行竞争,通过差价赚取一些利润,但是竞争大了,又会通过降低自己利润的方式,抢占客户资源,以达到薄利多销。
可最终的结果是,利薄却未能多销,所以大家就感觉做生意赚钱越来越难了。
居民可支配资金不足
意大利的统计学家、经济学家韦尔夫雷多·帕累托,依据大量具体事实,提出了: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财富过度的集中在小部分人的手里,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每个月的收入除了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小孩教育以及必要的生活开支以外,富余的可支配资金其实是有限的。
另外一方面,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以及近几年疫情带来的动荡,大家对自己仅有的不多的资金,则就更倾向于一些保守的选择。
有数据表明2022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7.82万亿元,实际增加15.6%,但是居民贷款只增加了1.26万亿元,实际减少50%,也就是大家有钱都愿意存起来。
这样就会导致经济失去了流动性,市场上没有了资金的流动,大家就觉得生意好像做不起来了。
此外,国际局势的动荡,造成的石油和粮食的物价上涨;国内货币货币超发,造成物价居高不下,形成通货膨胀等,也是导致我国虽然有超过14亿的人口,但是生意却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是存在一些客观原因的,不光有疫情、国内外局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也存在有一些主观的原因,需求少、爱存钱等的。
因此想要生意不难做,百姓想要做好生意,还是有很多方面是需要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