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之女起诉真功夫快餐,称其擅自使用李小龙形象,索赔2.1亿元。
有人说真功夫的logo用了十几年,近几年才想起起诉,有碰瓷之嫌;也有人声称真功夫诞生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有意抱李小龙大腿。
真功夫品牌形象由已故营销大师叶茂中一手打造,至今在其公司官网仍作为经典案例挂着宣传。
真功夫搭配上“kungfu”的英文名,显得国际范十足,其原名叫“双种子”,冒着泥土的气味。它第一家门店,完全是个中西结合的四不像,有薯条汉堡炸鸡,也有传统的蒸菜米饭。
双种子2004年找到叶大师,他首先建议砍掉西式快餐,专注做好中式快餐。要想扛起中式快餐大旗,必须有一个好名字,当时正值周星驰巅峰之作《功夫》热映,他如获至宝,价值过亿的品牌名“真功夫”锁定乾坤。功夫是中国在世界的一个符号,用它指代中式快餐,比较贴合。
名字确定之后,该用什么品牌形象去体现,对于那一辈人,李小龙早成了思想钢印,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但在《广告人手记》中,叶大师讲得很含糊,只说“功夫龙”世界人民都熟悉,有利于品牌在陌生市场打开局面。显然他十分清楚,没有授权,使用李小龙的形象,存在一定风险。
只要不说他是李小龙,就可以身处模糊地带,显然有掩耳盗铃的意味。
其实在本土营销实战中,这一招如今已经被归纳为“打造超级符号”,基本的套路,是为品牌找到一个大众都熟悉的形象,再根据品牌特性进行私有化改造。这样的好处是让消费者对品牌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比如蜜雪冰城的雪王,把雪人、冰雪女王结合起来,再把权杖私有化改造成冰淇淋,就得到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品牌IP。
只不过现在大多都会选择公共形象进行改造,不会像真功夫那样胆肥,无论从名字,还是品牌形象上,都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小龙的经典形象。
不过,就如李小龙在电影中打败洋人,替华人出气一样,真功夫主打“营养”概念,也一度与卖“垃圾食品”的洋品牌贴身肉搏,抢到了不少份额。
真功夫的品牌形象为其品牌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倘若败诉为此付出代价,也是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