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爱都是向下延伸的。父母之于子女,会无条件的付出,反过来,就要打折扣了。
看过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不孝子被告到衙门。不孝子表态,今后一定会好好地照顾、孝顺父母。
审判的官员问,以什么标准呢?不孝子说,像对菩萨一样虔诚供奉。官员说:“不,你要做到怎么对待你儿子,就怎么对待你父母。”
网上有一个热门讨论,年事已高的父母得了重病,要倾尽家产去治疗吗?
如果是年幼的子女得了重病,大多数父母是不会犹豫的,一定会倾尽全力去治疗。而对于父母就会权衡再三,原因有二:
一是父母年事已高,因为生存年限的问题,会有一定的考虑;二是子女在这个年龄段大多已经成家,正处于中年承上启下压力极大的阶段,拿出大笔的治疗费经济上比较窘迫。
当然,也有一些子女是比较重感情的,即使自己没有能力,也会想尽办法给父母进行治疗,以期待能够出现转机。
方大娘在84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方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身边,另一个出国了。
两个儿子商量之后,决定先进行治疗,观察一下后续状态,再做最终的决定。
最初的时候,方大娘也很配合,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谁也不例外。可是事与愿违,钱一天天地咂下去,方大娘的病情却没见好转。
方大娘觉得这段时间都治疗很痛苦,想要保守治疗。但医生给出的结论是,保守治疗基本就等于放弃治疗。
于是,治疗继续着。可是,钱渐渐地不够用了。在国外的二儿子,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大儿子的媳妇也从每天变着花样给婆婆做饭,变成颇有怨言。
大儿子的执着有了回应,方大娘的状况好了一些。可是后续的治疗费却成了最大的坎坷。
在和自己媳妇大吵一架之后,大儿子还是把家里最后的积蓄交到了医院。
大儿媳哭闹了一场,这是自己省吃俭用半辈子,给34岁儿子攒的买房钱。儿子有过两个女朋友,后面那个谈了四年眼看着要结婚,就是因为没房而分手了。
方大娘得知这种情况,询问了医生治疗后,自己可以恢复到怎样的状态。
医生表示,即使成功也只是延续生命,想要恢复如初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期有人照顾。于是,方大娘也反对治疗,但反对无效。
散尽家财,才堪堪把病治疗完成。方大娘命保住了,却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
大儿子那年也63岁了,身体一般、精力有限。但是妻子赌着气,不愿伸手,只是在一日三餐上加了一人份,其余不管。于是,照顾母亲的责任只能落在大儿子的身上。
久病床前无孝子,人一过度劳累,日子久了,总会滋生怨言的。头一年还好,方大娘身体状况还可以,但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健康状况是每况日下的。
有一次,方大娘大小便失禁,弄了一床。也许因为连日的劳累,大儿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情绪就崩溃了,冲着方大娘责备了起来。
方大娘年轻时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现在把日子过成这样,心里也是万分憋屈。说不要儿子管,当初自己不要治疗,是儿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两个人僵持不下,本来是母慈子孝,但当人被生活耗尽了耐心的时候,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时候,就崩溃了。
最后,还是大儿媳把丈夫撵到了其他房间,自己给婆婆收拾了起来。
大儿子顿感无力,觉得自己用尽全力去关心方大娘,却落得个“反目成仇”。而方大娘觉得自己活得没尊严,是个拖累,儿子嫌弃了自己,心里也万分难过。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互相怨怼呢?就是在自己真的无能为力的时候。
虽然后来母子二人都缓和了情绪,但生活中的苦难还是显而易见地摆在那里。
年岁已高的老人生了重病,到底要不要治疗?
私以为,首先要看治疗效果、过程是否痛苦以及治疗的预后。
其次,在老人头脑清晰的状态下,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愿。可以劝说,但对老人的意见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毕竟生活是忠于每个人自己感受的。
最后,视家中的实际经济情况而定。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过度消耗自己、硬撑的后果是伤人伤己。人最怕是有了希望,又失望。
活着,生活质量真的很重要。
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当下的每一天。人,除了生老病死都是小事,切记把健康放在首位,凡事想开一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