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消失的重庆江北城:没有九开八闭的城门,只有你我的难忘记忆

本文所用图片均翻拍自何智亚先生的《重庆老城》

稍微了解重庆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重庆城中的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流传甚广的《重庆歌》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十七座城门。不过,在重庆,其实还有另外一座城,那就是与渝中半岛隔江相望的江北城。

江北城和渝中的重庆城都是在同一时期开始修筑的,在公元前316年,秦国灭掉巴国之后,秦将张仪就开始修建最初的城墙。经过后世不断修筑,重庆城最终形成了十七座城门,而江北城则是十座。

如今,和渝中重庆城一样,江北城也早已变了模样,10座城门只剩下保定门、问津门、东升门。而伴随着重庆市对江北城区域的重新规划,从2003年开始,江北城进行了大规模拆迁。如今,不仅见不到古老的城门,就连重庆人的旧时光也消失了。

对于未来的规划,江北城将连同渝中主城以及长江对岸的弹子石,形成重庆最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为重庆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距离江北城消失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没曾想,在何智亚先生的《重庆老城》里,又找回了旧时光。

社会总是需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江北城的消失可以说是一个必然,而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还能感受到重庆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它们是那么熟悉,但同时也变得非常陌生。

这是拆迁之前的江北城全貌,从画面上来看,也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般破旧不堪。虽然大部分都是低矮的平房,但是偶尔高耸的几栋大楼,还是能够看出江北城的发展轨迹。而江边停靠的渡船,似乎也已经不再那般热闹。

江北城里有一条街,名字估计只有咱们重庆人才能明白,它就是撑花街。外地朋友应该是很难理解“撑花”这个词的,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雨伞。因为雨伞是撑开的,同时外表艳丽,看起来就像是一朵花,因此得名撑花,真是不得不佩服重庆人的取名方法。

据了解,因为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这条街上的住户大都以制作雨伞为业,按照以业为名的传统,就取名撑花街了,就像是位于渝中区里的筷子街一样。虽然这些命名看起来是那么随意,但也是重庆的地域特色之一。

照片里的撑花街,已经显得破旧,但是附近的居民却为这里增添了生机。他们或许世世代代都居住于此,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小就将这些街巷印刻在脑海中,嬉笑打闹、调皮捣蛋,没有现代化的娱乐手段,但开心的样子却更加真实。

以下,再给大家看一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照片,就算无法引起你的共鸣,至少也能够让你有所触动。

破旧的房门前,老爷爷和老奶奶在门口张望着。墙边的炉灶上是一口大锅,还用一块砖头压得紧紧的。炉灶一旁就是蜂窝煤,这也是旧时候最常使用的燃料。不知道两位老人在张望着什么,或许是等待归来的儿女,或许就只是习惯张望而已。

这是由上而下的俯视角度,重庆的地势造就了这样的建筑风格,就算只是低矮的平房,却也是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楼房外,都晾晒着衣物,这黑白的画面让它们都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还有那阳台上种着的花花草草,这是人们一直都保有的习惯。

没有自来水的时候,端上一个盆,加入足够的热水,弯着腰洗头的画面,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了。通常都会选一个阳光不错的日子,暖洋洋的照在身上,洗去头上污垢,又化身为这条街“最靓的崽”。

这古老的城门,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历史作用,只是人们日常的通道。墙面斑驳,无人修缮,虽然立下了石碑,但是也就仅仅是个石碑而已,很难发挥更多的作用。

时光匆匆,我们都没见证过江北城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如今却连它的旧时模样也不见了踪影。不过,有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它们或在原址维护,或者就是整体搬迁保护,而最为集中的,就是搬迁到南岸区的“重庆映像”。

据说,是房地产开发商把江北城的部分老建筑整体买下,然后统一拆卸之后,再通过提前进行测绘的数据,在南岸区进行了复建。重庆游品对这“重庆映像”也很有兴趣,下次实地拜访后再与大家分享。

搜索建议:
热传

 下载:Firefox 3.0.4...

随着谷歌浏览器的诞生,各大浏览器开发商都拉紧了弦儿,马不停蹄地完善自己的浏览器功能。更新较为频繁的Firefox,在市场的占用份额不断上升,根据Net appl...(展开)